APP下载

月夜独行

2021-11-02翟永逢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8期
关键词:菜苗百色大妈

翟永逢

阳春三月,百色的白天已经有了夏天的热度,傍晚散步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其实,今夜我完全可以不用散步的,因为下班后已经和年轻人进行了一场篮球赛,运动量早已超额完成指标。之所以走出来是一种习惯,一种自律,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百色夜景的钟爱。于是,独自一人以正常步伐频率走向东合桥。

东合桥是混凝土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每边由两组21条乳白色的拉索构成,寓意着奔向21世纪,远观像扇面的骨架,绝对称得上是百色城的标志性建筑,许多外地人到了百色都要来到桥上走走、看看。桥上车流如织,两边的人行道上多是晚饭后出来散步的闲人,如何也寻觅不到步履匆匆的揽活人。这就是山城,这就是百色,慵懒在夜幕里。

在桥上,你可以饱览半个百色的夜景。身后,從中城丽景到滨江国际;身前,从城市花园到那毕村的农庄,目之所及,万家灯火,全倒影在温柔的江水里。记得多年前出访香港时,领队说,香港、重庆、巴黎的夜景之所以世界闻名,就是因为重重叠叠、流光溢彩的倒影。百色虽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响亮的名声,但是,我们深信,它的未来一定更加美丽富饶。

过桥后右转,再拐弯走下江边,沿人行栈道逆江而行。这里有268米长的人造瀑布,每逢节假日便放水供市民观赏,在色彩斑斓的灯光映衬下蔚为壮观,在老城区那边就可以听到轰隆隆的流水声。然而,此时此刻,这里相当寂静,偶尔有年轻人从身边跑步过去,有迎面而来的,也有从后面赶上来的。我可以毫无顾忌地走我自己的路,因为人行道很宽,路灯也很亮,不会有人撞着我,我也不会撞着谁。

累了,我就靠在栏杆上,一边欣赏夜景,一边慢慢翻阅手机上的信息,然后又继续往前走,任凭江风吹拂。河边有不少钓鱼爱好者竖起长短不一的鱼竿,插在那里,人却退出好几步远,吸着烟静静注视浮漂。我没有这个嗜好,小时候曾经用母亲的绣花针烧红了,弯曲做成鱼钩,可钓了一个上午才得两条手指大的小鱼,白白浪费了半天时间。从那以后,便不再碰鱼竿,有空了就读读书或看看电视上的体育频道和纪录频道。

而今,看着银河般灿烂的夜景,听着远处传来的最新流行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我不由得放慢脚步,往事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1979年,我从山旮旯来到百色县中念初中,那时的鹅江边杂草丛生,百林桥孤独地横跨在江面上,默默地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和车辆,然而,一点儿都不拥堵。百色城这边桥下的河滩比较开阔,而且相当平坦,所以有一个规模相当大的沙场。沙堆堆积如山,因为当时整个百色城还没有出现房地产行业,只有学校和机关建一些楼房,道班铺柏油路时,也用一些沙砾,销售量并不大,所以沙堆上长满了蓬松的野草,偶尔有鸟儿在上面觅食,点缀着这空旷的世界。

时常扑入我眼帘的是东合村绿油油的蔬菜地,由于河面低于田地,无法灌溉种植水稻,只能种些蔬菜,所以每天都看见村妇和村姑们精心地护理着豆角、茼蒿、西红柿等。平整整的菜地里挖着一个个粪坑,人畜粪便在里边发酵,风一吹,校园里弥漫的都是同一种气味,高年级女生和老师会拿出手帕,比我们这些低年级学生用手臂遮挡鼻子文雅多了。这些气味成了化学老师讲解分子运动常用的例子。

刚建校的百色县中有很多空地,班主任黄老师便动员我们搞勤工俭学。地挖好后,黄老师就到食堂借了一对筐子,找到我和同学李生,说:“你们两个最听话、最老实了,跟我到东合那里买菜苗吧。”于是,我就挑起空筐子随老师出发了。

到了旧百色卫校门前的路边,一位大妈正在挑水淋菜,老师向大妈了解各种菜苗的价钱,他们一个讲白话,一个讲蔗园话,我大概听懂一些。价钱讲好了,老师就吩咐我们两个动手,说尽量选大一些的菜苗,老师也一起拔菜苗,大妈在一边忙她的事,好像我们做的活儿与她毫不相干。没用多长时间,老师问我们两个都拔了多少菜苗,一合计,数量够了,老师就掏出10元钱给大妈,大妈笑眯眯地说:“老师,多谢了!”

回校的路上,老师问:“你们刚才的数量准确吗?”我说:“差不多吧,只会多不会少。”同学李生也是这么说的。老师就笑了:“其实,大妈是不会重新清点数量的,毕竟菜苗还很小,还不是售卖的时候,我们给她10块钱,她已经很高兴了。”何尝不是呢?当时我们一个月的伙食费也就9块钱嘛,10块钱,不少了。

我们班是百色县中创办后的第一届初中班,全县就招一个班,自然是各乡的尖子生。学校对我们班寄托了太大的希望,可是由于当时家庭困难,有不少同学没有坚持到毕业,有的辍学回家,有的转回本乡就读,全班58个同学只有42个同学(其中还有3个同学是后面才来的插班生)参加中考。为了逃出农门,尽快减轻家庭负担,有20个同学直接报读中等师范,只有11个家庭比较殷实的同学报读百色高中(当时全县唯一重点高中),其余分数低一点的都留在母校读高中。

我不知道倾心栽培我们三年的老师对我们这样的选择有没有失望,因为一直以来他们都希望我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我们只读中师,今后就只能当小学老师啊。就我而言,当时来到百色读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但如何把握命运我还是一头雾水,直到就要师范毕业时,我才萌生了要当城里人的“野心”。可是,现实让我这个丑小鸭挨了当头一棒,非但不能留在城里,连乡中心校都不是我该有非分之想的地方。

当了近十年小学教师后,从来往信件中,我得知老家德保县那边的许多师范同学纷纷改行从政了,前途无量啊。我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跟他们回去,而非要留在这个没有一个亲戚可以给我出谋献策的第二故乡,堂吉诃德似的独自作战。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处境下,我毛遂自荐到中学当老师。几年后,组织让我当校长,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风生水起。此时此刻,我知足了,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关系很要好的朋友直截了当地对我说:“校长,可惜啊,你老了。”我的心像被针刺了一样,有种生不逢时的慨叹。我知道,青春啊,就像我身边的河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人生有很多条路,可有些路没有高人指点是走不通的。既然那扇大门关上了,我就找窗口吧,认认真真当一个为人梯的教书匠,也算是“为人民服务”吧。

猜你喜欢

菜苗百色大妈
希望
红色情 百色梦
大妈
攻坚百色
大妈为何尿失禁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妈?
吃菜苗对健康有益
千万不要和大妈讨价还价
小雨滴
百色水利枢纽首次蓄满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