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守气沉丹田

2021-11-02詹慕

少林与太极 2021年7期
关键词:技击丹田发力

詹慕

一、何为丹田?丹田的正确区域部位在哪?

丹田一词,源于上古医学气功中的守穴,即所谓“恬澹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丹田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精气神的术语。道学称为“丹田”,禅学称为“守神”。我认为从现代医学、养生学、气功学、中华武学和运动学等角度,应科学定义“丹田”为:藏神之所,气聚之处,运动聚气所在,是神經调节、机体代谢、人命根基、阴阳门户、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练功入静、增强内功、强身健体、真元气升降开合、经络枢纽的重要部位。

根据不同的功法和不同的功用,丹田分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1.上丹田

指头顶百会穴至双眉中间的印堂穴之部位。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线上,督脉属于阳经,故上丹田属阳,是阳气积聚之处,又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思维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之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

修炼时意守上丹田方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平衡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机体的储能性效应,有利于人体休养生息、蓄积精力、发挥潜能,具有战胜疾病的作用,以获养生健身之效。所以,练功后会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周身舒适。

2.中丹田

指人体胸部正中的膻中穴部位。为气会之所在,在针灸治疗疾病时,所有关系到“气”方面的病症,均取此穴。凡是属于中气下陷之疾患,如脱肛、胃下垂、肾病、子宫垂脱、经量过多、气虚哮喘等等,均可以通过意守中丹田而缓解治愈。但在意守中丹田时意念不可过重,以免造成胸闷、胁胀等不适之症。

3.下丹田

一般指肚脐下三寸,即肚脐下自己四指之处小腹正中线部位。在小腹之内,骨盆之中,骶骨之前这个部位,下丹田是人命的根基、阴阳门户、五气的本源。下丹田从中医和道家的角度看,与人体活动能力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任脉、督脉、冲脉经络行始的起点,是经脉之根、呼吸之门,是三焦之源,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下丹田是男子养精、女子保护胚胎的处所。故锻炼下丹田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效果。此处是人体生命若干重要脏器所在之处,如性分泌腺、前列腺、精囊腺、女性卵巢以及消化系统、吸收排泄器官等脏器都在此处。从人体运动学来看,它又是人体整体力量的枢纽,是人体运动的向心力和离心力交替运作的关键部位。同时,这个部位各个脏器的运动,又关联到人体健美、健脑、嫩肤,以及增强性功能、生殖功能和武术技击发力等特有功能功效。下丹田是人的生命之根,真元气积聚之所,是练功导引得气、激发人体潜能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通过意守下丹田来激发人体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平衡人体的生理机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旺盛脏腑机能,充实元真气,对预防、缓解、治愈疾病,防病抗衰,益寿延年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更是运动学、气功学、中华武学修炼内功聚集元真气的重要部位。

二、意守气沉丹田的作用与意义

1.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学、气功学、中华武学、运动学中,都十分重视人体上、中、下三丹田部位的功能的修炼。长期意守气沉丹田,方能排除杂念,对身体健康和预防、缓解、治愈疾病无疑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2.中华武术各大门派,在习武健身时,力求科学正确地修炼意守气沉丹田。通过意念导动,呼吸吐纳,气贯丹田,在习练武术(拳械)技击发力时,以内催外,以气贯指,结合武术的功法、拳械技能,合成强大的能量,从而达到强有力的攻防技击效果,对强身健身、防身自卫具有重要意义。

3.所有体育竞赛运动项目发力前的一刹那间,都离不开意守气沉丹田的重要作用。

三、意守气沉丹田对健身养身的重要作用

1.意守气沉丹田是养生健身长寿之本。

《黄帝内经》讲,气血失和,百病而生;气血充盈,百病不生。所以人在年轻的时候气血旺盛,精力充沛,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血逐渐衰弱,气血运行受阻。气机不畅,经络不通,故而导致体弱多病,这就是人老多病的根源。所以,经常自然放松,呼吸顺达,神态中正安舒,意守气沉丹田,对养生、健身、延年益寿是十分有益的。

2.长期进行以意守气沉丹田为核心的内功训练,对促进大脑休息与修复,促进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的康复会产生积极作用。

中医经脉学中的气海,所处的位置在肚脐(神阙穴)下面,有关元穴、气海穴。所谓气海,顾名思义,就是气汇聚的地方。中医所说的内气,即元气、中气、正气、真气。气和血在中医看来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两大物质。气是血之帅,没有气,血就不能运行;血是气之府,没有血,气就没有了生命依存之地。所以气和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长期意守气沉丹田,会刺激人体相关的穴位与经络,促进气血的畅通与运行,因而对心肺、脾胃、肝肾、肠胆、膀胱、胰脏等内脏器官会产生挤压、按摩,增强五脏六腑的运化,产生补养气血、固本强身的效果。

因此,长期意守气沉丹田,不仅起到调整全身经络和气血、固本强身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消除疾病,提升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人就会更健康有活力。

四、意守气沉丹田对武术技击的重要作用

1.意守气沉丹田是中华武术各大门派功法之根。

在习武健身时,意守气沉丹田就是要中正安舒,以意领气,以气贯指,神意内守,动静结合,开合相济,气沉丹田,内外合一,阴阳相贯,形神兼修。用缓慢的腹式深呼吸,鼻吸口呼,采集大气中新鲜有益人体身心健康的气体,通过头顶百会穴导引内气,经过上丹田、中丹田,向下行走聚集到下丹田,内气向气海汇聚,气海充盈,加强下盘的稳固。人在深呼吸时,横膈膜上下移动幅度加大,会产生气下沉的感觉。外气引动内气,用呼吸之气引动元气、正气、中气与真气,这些元气、正气、中气、真气沿着任脉下落聚集下丹田。当通过意念导动,心态安然,气定神闲,腹实胸宽,劲力沉稳,这时气血畅通,丹田之气向四肢百骸荡漾开去,无微不至,气贯丹田,以气催力,就有了意守气沉丹田的感觉。意守气沉丹田在技击时通过大脑中枢神经指挥,肢体发出爆发力于人体某个部位时,在意、气、力的基础上形成强有力的运动、技击与防守效果。因此说,意守气沉丹田对武术技击具有重要作用。

2.中华传统武术引进中医学理论,讲究修炼内气,又引进道家学说,讲究丹田的修炼,提出了意守气沉丹田的习练方法。

从实践上来看,中华传统武术各大门派,在习武发力时,无一不用气沉丹田,以内催外,发出“哼!哈!咦!咳!”的声音,以气催力,从而达到强有力的技击效果。健身养身,禅武一家,没有一个不讲究意守气沉丹田的。经过这种意守气沉丹田的长久训练,练习者会内气充盈,血液循环更加旺盛,人体微循环更加畅通,在一定程度上使腹压不断改变,增强血液静脉回流,改善心肌的营养,从而提高人体血液循环的能力,当功法、拳法、器械与以丹田为核心的内功相结合时,人体就会气贯丹田,合成能量,在意、气、力的基础上形成强有力的攻防效能。

意守气沉丹田是中华传统武术各大门派都非常重视的精要瑰宝,也是中华传统武术和中医学之间的联系,特别是道家功夫对丹田尤其重视。道家为什么把这当作炼丹的田地呢?道家讲究内养,认为丹田是炼精化气的地方。武术家把道家的学说引进过来,就形成了武术的意守气沉丹田之功法。实践证明气沉丹田修炼能够有效地提高武术的技击功能。武术中所有的技击发力的动作,甚至是抗击打能力的训练,都和丹田联系非常紧密。人体发力的时候,呼气发声后突然闭气,使身体内部压强突然增大,膈肌下沉,腹肌紧收,腹部压强突然增大,这时就有了气沉丹田的感觉,同时催动肢体发出爆发力,这是人体发力的一般规律,所有的武术拳械发力都需要气沉丹田。

3.意守气沉丹田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使中华传统武术各大门派历来非常重视人体丹田这个部位功能的修炼。

丹田带动整体运作,意念要灌注丹田,收腹、吸气、松胯、提肛,以意領气,以气贯指,本着欲放先收、欲开先合、动如流水、落地生根、阴阳折叠的原理蓄劲,做到静如泰山、慢如行云、疾似苍鹰的境界,然后根据发力的方向,气沉丹田,松活弹抖整体发力。数千年来,内功训练、都是围绕着以意守气沉丹田为核心进行的,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医学的独特的瑰宝。

武术各大门派对丹田的修炼都十分重视。如少林拳法讲究内修禅定,拳禅一体。武当拳法崇尚修道内丹,阴阳太极。太极拳法要求意守丹田练内气,中正安舒放松立,鼻吸口呼任自然,用意不用力,下则气沉丹田,上则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周身轻灵,节节贯穿,意到、气到、力到,通达全身之神经末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借力发力,上下左右前后,皆是意守丹田,以意领气,以气贯指,虚实分明;其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形于手,由脚而腿而腰,统需完整一气;蓄劲如开弓,发劲如崩山。

八卦掌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走扣摆,转掌自如虚实明,拧旋走转蕴内涵,一扣一摆寻时机;前脚如犁地,后脚如推磨,全身呈鹰姿、龙形、猴象;扣摆、转掌、拧旋,意守气沉丹田聚能量,斜出正入,以正打斜,整力发放,攻防一体。

形意拳练习时要求手、眼、身、法、步、精、气、神、意、力、功和整个动作要协调整齐一致,气沉丹田,浑圆一体,做到手脚齐到方为真;出手要手尖、鼻尖、脚尖相对,梢节、中节、根节相随;发力时要起于脚,发于腰,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周身贯穿,上下整齐如一;动作连贯,气势相连,沉着稳定,精、气、神、意、力、功夫达到内外合一,完整一体。

五、意守气沉丹田对所有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重要作用

意守气沉丹田是运动竞赛发力之源,对所有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重要作用。比如篮球比赛,在起跳抢篮板球时,需要气沉丹田屈膝蹬地把弹跳高度发挥到极致;又如足球射门,排球、羽毛球的扣杀都需要气沉丹田屈膝蹬地跃起扣杀;举重运动员大喝一声举起杠铃时,同样必须做到气沉丹田,腹内压强增大。腹肌、腰背肌绷紧,这样才有利于发力,发力时还要提肛,这是为了闭气,如果气闭不住,劲力就散了。世上所有的运动竞赛、武术技击,所谓的气沉丹田、气贯丹田,都是为了发力。做不到意守气沉丹田,发力就没有力量,实战技击就不可能取胜。人体养生健身、保健长寿都特别重视丹田的修炼和调养,也正是如此。

意守丹田是瑰宝,

延年益寿防衰老。

立身中正神安舒,

虚灵悬顶体放松。

采仙除浊玄意境,

呼吸吐纳聚真气。

含胸拔背稳腰腿,

敛臀圆裆虚实明。

拳掌肘腕肩腰胯,

膝脚头臀背技击。

沉肩坠肘易攻守,

进退自如艺超群。

气沉丹田是瑰宝,

强身健体功效高。

气血充盈经络通,

技击哼哈力无穷。

拳戒武技意气力,

内外合一于一体。

动如江河静如岳,

蓄如开弓发如箭。

气聚丹田很重要,

运动竞赛少不了。

气沉丹田懂开合,

英雄所向全无敌。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技击丹田发力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政策发力,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探究意守丹田基本原则的阶段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