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隧道突泥处治施工技术

2021-11-02何克扬蓝东杰廖巧玲

西部交通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掌子面注浆台阶

何克扬 蓝东杰 廖巧玲

文章以某山区公路隧道施工为背景,针对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塌方、涌泥等现象,采用C6超前钻探技术全面探测前方溶洞溶腔规模、大小、形状以及围岩情况,在初支变形段增设护拱,采用大管棚及小导管对溶腔段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并施作止浆墙,后续对溶腔泵送C25混凝土进行加固,在规定时间内安全有效地处治了突泥病害,无安全事故发生,效果显著,确保隧道顺利实现贯通。

隧道工程;突泥;超前钻探;处治技术;监控量测

U457+.2A210743

0 引言

随着经济需求的不断增长,全国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隧道的修建技术越来越先进成熟,可穿越的地质条件也日趋复杂。某高速公路工程位于广西河池山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有高地应力、大变形、大滑坡、危岩、崩塌、岩溶、涌水等多种不良地质风险,隧道在通过断层带、溶洞溶腔段时,极易出现坍塌、突泥突水等现象。本文以某山区隧道出现突泥现象为背景,为确保隧道溶腔的整体稳定性,在初支变形段增设护拱,采用大管棚及小导管对溶腔段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并施作止浆墙,后续对溶腔泵送C25混凝土进行加固,在规定时间内安全有效地处治了突泥病害,无安全事故发生,效果显著。

1 隧道病害说明

某山区隧道为广西某高速公路关键性工程,左洞起止桩号为ZK450+753~ZK453+686,设计长度为2 933 m,最大埋深约为359 m(ZK452+200处)。当隧道左线施工至掌子面ZK451+831(埋深233 m处)时,发生塌方、涌泥、拱架损坏等灾害。第一次涌泥至ZK451+799段,长32 m,涌泥量为1 267 m3;第二次涌泥至ZK451+760段,长71 m,涌泥量为4 000 m3。

现场情况如下:

(1)2019-10-24开挖至ZK451+819段左侧遇到溶洞,经四方勘查现场后,将该段衬砌支护类型由S4-B变更为S5-A。

(2)2019-10-30开挖至ZK451+824段,左侧掌子面近边墙部位揭露半填充性溶槽,沿隧道纵向延伸2 m,宽约3.5 m,左侧边墙涌水。

(3)2019-11-04开挖至ZK451+831段,出渣过程中掌子面顶部塌落石头,将拱架、钢筋网片、连接筋等压坏,从掌子面往外数第二榀拱架也出现变形。

(4)2019-11-05掌子面继续往外涌泥,ZK451+825~ZK451+831段拱架发生严重的变形和垮塌。

(5)2019-11-10又发生塌方、突泥,塌方体继续外涌至ZK451+780段的位置。

(6)2019-11-19实施回填反压,并组织了超前钻孔等工作。

2 C6超前钻探

根据隧道出现的突泥现象,项目引进C6钻机,对该隧道进口左洞ZK451+817~ZK451+873段(长度为56 m)进行钻孔探测,从隧道进、出口两端全面探测前方溶洞溶腔规模、大小、形状以及围岩情况(见图1)。

进口端探测结果为:围岩以中风化大理岩为主,硬度与掌子面接近。较完整-较破碎,裂隙不发育或少量发育,但溶蚀空腔尺寸较大、分布范围较广,特别是隧道上方分布较为密集,且溶洞内部充填软泥碎石,含一定地下水。整体稳定性较差。推断围岩等级为Ⅴ级。

出口端探测结果为:围岩主要为中风化大理岩,局部夹较软层,硬度与掌子面接近。较破碎-破碎,溶蚀裂隙或溶腔发育,裂隙及岩层内部结构面间泥质充填,裂隙最大开度约为0.8 m。掌子面左部至中部10~24 m(ZK451+860~ZK451+846)段疑似存在泥石充填型溶洞;局部疑似存在泥石充填型溶腔以及溶蚀密集发育区。局部地下水有一定发育。该段完整性较差,且结构面间泥质充填、结合较差,整体自稳性较差,岩土体易发生掉块或坍塌。

3 突泥处治技术

根据C6超前钻探结果(图1),制定突泥处治方案(图2),总体思路为先注浆稳固再进行侧导洞开挖掘进并加强支护(见图2),开挖施工分为七个步骤:

3.1 泵送混凝土

在掌子面施工前,预先封闭掌子面ZK451+831,利用现状回填反压平台,钻2~3个孔对溶腔泵送C25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应记录泵送压力等情况。

3.2 导洞开挖前进行径向补强注浆

注浆施工前应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注浆压力、扩散半径等注浆参数。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灰水比为1∶0.8,掺入水玻璃含量为水泥用量的3%~5%(水玻璃规格为35°Bé,模数为2.6)[1],注浆压力为0.6~1.0 MPa,终压为6.0 MPa,要求扩散半径≥0.75 m,开挖过程中应验证浆液是否达到要求扩散半径。注浆结束标准以注浆终压和注浆量确定[2]。

3.3 第一阶段施工

(1)采用侧导洞清淤(反压体)至ZK451+826段。

(2)護拱施工从ZK451+808段开始施作。护拱采用Ⅰ18b钢架,间距为50 cm;导洞临时支撑采用Ⅰ25b钢架@50 cm、C25喷射混凝土25 cm。

(3)管棚施工。

管棚施工开始桩号为ZK451+820,导向管采用127 mm×4 mm钢管(长2 m)。止浆墙向外轮廓扩挖30 cm。管棚采用108 mm×8 mm钢花管,间距为50 cm,外插角为10°~15°。采用潜孔钻钻孔,钻孔顺序为先拱脚后拱顶,两台钻机同时施钻;为防止管棚注浆时出现串孔,钻孔施工时按3孔间距进行,遇硬岩慢速钻进。使用挖机配合人工顶管,施工时必须有专人负责指挥调度,禁止用力过猛、顶进速度过快。发现顶进阻力较大时,须旋转顶入。顶进前将管节与联结丝扣焊接牢固。每孔108 mm×6 mm钢管一次性顶至设计长度。

(4)施工止浆墙。止浆墙厚2 m,并扩至轮廓线以外0.5 m作为管棚施作空间。构筑止浆墙应根据钻孔布置,预埋60 mm孔口管,采用Ⅰ18工字钢作为临时斜撑对止浆墙进行支撑。

(5)对导洞掌子面前方15 m注浆加固。注浆导管为42 mm×4 mm小导管,导管长度为15 m(不含止浆墙长度),与下一环搭接5 m。注浆按“由外到里、从上到下、间隔跳孔”原则进行施工。要求扩散半径≥0.75 cm,并根据现场注浆情况确定检查孔位置,每循环数量≥10个。

(6)采用0.5 m进尺上下台阶法开挖支护导洞,上下台阶保证5 m距离。导洞开挖前须进行径向补强注浆。

(7)导洞上台阶开挖支护至K451+836段,下台阶开挖支护至ZK451+831段。导洞开挖使用开挖台车辅助施工,開挖时使用小型炮机凿除岩石。

(8)施工止浆墙,导洞上台阶掌子面前方15 m注浆加固,导洞下台阶开挖至ZK451+836段。

(9)施工止浆墙,导洞下台阶掌子面前方15 m注浆加固。

(10)右侧主洞采用上下台阶法0.5 m进尺清淤(反压体),上下台阶保证10 m距离,同时及时设置护拱。

(11)右侧主洞上台阶清淤支护至K451+816段停止,右侧主洞下台阶清淤支护至ZK451+806段停止。后续进入第二阶段施工。

3.4 第二阶段施工

(1)采用0.5 m进尺上下台阶法开挖支护导洞,上下台阶保证5 m距离,导洞开挖前须进行径向补强注浆。

(2)导洞上台阶开挖支护至ZK451+846段,下台阶开挖支护至ZK451+841段。

(3)施工止浆墙,导洞上台阶掌子面前方15 m注浆加固。

(4)导洞下台阶开挖支护至ZK451+846段。

(5)施工止浆墙,导洞下台阶掌子面前方15 m注浆加固。

(6)右侧主洞采用上下台阶法0.5 m进尺清淤(反压体),上下台阶保证10 m距离,同时及时设置护拱。

(7)右侧主洞上台阶清淤支护至ZK451+826段停止,右侧主洞下台阶清淤支护至ZK451+816段停止。

(8)仰拱跟进至ZK451+806段。

(9)进入第三阶段主洞开挖支护施工步骤。

3.5 第三阶段施工

(1)采用0.5 m进尺上下台阶法开挖支护导洞,上下台阶保证5 m距离。

(2)导洞上台阶开挖支护至ZK451+856段,下台阶开挖支护至ZK451+851段。

(3)施工止浆墙,导洞上台阶掌子面前方15 m注浆加固。

(4)导洞下台阶开挖支护至ZK451+856段。

(5)施工止浆墙,导洞下台阶掌子面前方15 m注浆加固。

(6)右侧主洞采用上下台阶法0.5 m进尺开挖支护,上下台阶保证10 m距离。

(7)右侧主洞上台阶开挖至ZK451+836段停止,右侧主洞下台阶开挖至ZK451+826段停止。

(8)仰拱跟进至ZK451+816段。

(9)二衬跟进至ZK451+806段。

(10)重复第三阶段主洞开挖支护施工步骤,超过溶洞≥10 m停止。

3.6 初支变形段处理

对于受到突泥已变形的ZK451+816~ZK451+826段,在开挖突泥体后应及时施作护拱。护拱采用Ⅰ18工字钢,间距为50 cm,并打设长锁脚稳定护拱,开挖后及时让护拱落脚。二衬跟进至初支变形段后,可逐榀拆除,更换钢架。拆除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必要时设置临时支撑。

3.7 排水设施

(1)深层泄水孔长度≥6 m,孔内插入200 mm软式透水管,应采用铁丝或铁钉固定。

(2)集水井水流采用200 mmPVC管引入中央排水沟,200 mmPVC横向排水管端部需采用无纺布包裹,设置集水井并在排水段落取消原设计组纵向、横向排水管,在水量较大处,应加密设置集水井、环向排水盲管。

(3)环向排水盲管采用200 mm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需用无纺布包裹,并采用200 mm软式透水管接入中央排水沟。

(4)泄水孔深度≥6 m,纵向间距5 m,在溶洞发育、渗水较严重段应增设集水井。集水井位置可结合现场实际进行适当调整。

(5)设置集水井处应打设深层泄水孔,泄水孔径≥200 m,深度≥6 m,通过200 mm软式透水管将围岩渗水汇流至集水井,并通过200 mmPVC管与中心水沟相接。

4 监控量测

突泥处治为期半年,在处治过程中为确保施工安全,针对突泥处治段ZK451+811~ZK451+860设置了监控量测点以监测围岩的变形,监测时间从2020-06-25至2021-01-09。监测主要控制点布置如图3所示,加密点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布设。

在监控量测过程中,掌子面ZK451+831于2020-09-10达到最大位移5.1 mm。次日,断面因变形过大,左侧拱腰钢拱架已严重变形,初期支护左侧混凝土开裂破损,监测测点被破坏。掌子面突泥,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有失稳的可能,为确保安全,项目暂停施工,加强支护并做好临时加固。待处治完成之后,项目恢复监控量测,各段面沉降均趋于稳定且沉降量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如后页图4~7所示。

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待围岩趋于稳定并确保安全步距的情况下,可分段施作二衬。

5 结语

在隧道突泥处治过程中,项目通过引进C6钻机,从隧道进、出口两端全面探测前方溶洞溶腔规模、大小、形状以及围岩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处治方案;施工处治严格按方案执行,处治过程正常、平稳推进;过程中通过加密监控量测点,严密监测围岩的稳定性,以监控量测数据判定二衬施作时间,指导施工工序预防坍塌;后续并未发生突泥、突水现象,隧道左洞顺利实现贯通。

[1]张朝斌.隧道二次衬砌裂缝处治技术的应用[J].西部交通科技,2020(2):114-117,137.

[2]胡 勇,柳桂丽.张石高速二期蝴蝶谷右线隧道进口段不良地质治理[J].科技信息,2008(3):93-94.

猜你喜欢

掌子面注浆台阶
复合注浆技术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技术研究
软弱围岩掌子面挤出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隧道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围岩影响范围研究
台阶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TRT6000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探讨工程中复式注浆施工技术
地基加固的复合注浆施工技术研究
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