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闲书’小调查”项目式学习
2021-11-02王凤华
一、问题的提出,项目缘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项目式学习有这样的指引:学生“能主动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多层面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闲书小调查”就是基于真实问题开展的一项学生项目式学习案例。
在班级“读书郎”活动中,四(2)班同学经常因为读什么书的问题和家长看法不同而升级“矛盾”。家长困惑:为什么我们推荐的好书,孩子不乐意读,反而喜欢读一些我们成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书籍呢?孩子吐槽:爸爸妈妈非让读他们推荐的书,为什么不能让我们读自己想读的书呢?這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通过调查发现,各年级都存在这个问题,小学中高年级尤其明显。
为此,笔者指导学生申报了深圳市中小学生小课题,开始进行“小学中高年级‘闲书小调查”的项目研究。
本项目涉及语文、数学、信息技术、历史、心理等多门学科。
二、问题的定位
美国巴克研究所就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提出了“6A法则”:真实性(Authenticity)、学术严谨性(Academic Rigor)、学以致用(Applied Learning)、积极的探索(Active Exploration)、与成年人的联系(Adult Connection)、评价的实际应用(Assessment Practice)。在课程标准及“6A法则”的指导下,我们共同拟定了对项目的定位。
【项目主题】小学生中高年级“闲书”小调查。
【驱动问题】为什么父母和孩子对“闲书”的态度不同。
【学习目标】1.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大家眼中的“闲书”是什么,探寻不同态度的原因。2.写作能力:通过讨论分析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读“闲书”、喜欢读什么“闲书”,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3.思维能力:同理心指导下,学习如何与父母沟通,辩证地看待“闲书”。
【项目作品】相关小论文;倡议书;各年级“闲书”推荐等。
【项目评价】1.过程性评价:学生作为主要研究者,从项目的设定到活动策划、活动过程等环节,都有相关的评价标准指导后续活动。2.多元性评价:活动过程中,学生、家长、老师之间互动评价。
【项目管理】该项目研究一个学期左右,学生研究课题团队共10名,分别来自四、五、六年级对这个课题感兴趣的同学,根据年级及能力特长,分为资料查询组、调查问卷组、访谈分析组,还特别邀请了相关老师和专家指导。
三、实施过程
(一)研究思路
发现问题—调查问卷、查阅资料—分析研究—深入调查访谈—得出结论—推广运用—拓展研究
(二)活动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问卷
1.家长问卷:“闲书”是什么?为什么反对读“闲书”。(调查问卷组)
2.同学问卷:“闲书”是什么?“闲书”受欢迎的原因。(调查问卷组)
第二阶段分析研究
1.学生家长眼中“闲书”的不同,查找资料,研究“闲书”的古今意义。(资料查询组)
2.在老师指导下,分组分析数据,写出发现。(调查问卷组)
第三阶段思维提升
1.基于同理心、批判思维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访谈分析组)
2.结合同学、教师、家长意见共同进行“”闲书”推荐。(小组合作)
3.在老师指导下撰写调查报告,并对学校、班级读书活动提出建议。(小组合作)
(三)过程分析
1.问卷调查研究
研究团队从五六年级各班随机选出131位学生及家长参加问卷调查,通过分析研究发现:
(1)学生方面
被调查的131位同学中,122位同学认为“闲书”是课外书,能带给自己快乐和收获,非常喜欢读“闲书”,占调查人数93.1%。有9位同学认为“闲书”就是除了课本外,那些不能提升学习成绩的课外书不喜欢读,占调查人数的6.9%。
课题组综合调查研究,认为同学们眼中的“闲书”,是课本之外那些看上去与学习考试关系不大但是能激发我们阅读兴趣的课外书,当然决不包括那些低级、暴力、坑害青少健康成长的书。在学生眼中,“闲书”往往会让人觉得别有趣,比教科书、或家长推荐的传统意义上的“好书”更吸引人。
(2)家长方面
131位家长中,有93位眼中的“闲书”,就是读了既不能提升成绩又浪费时间的书,不支持孩子阅读,占调查人数的77.9%。29位支持孩子读“闲书”,占调查人数的22.1%,他们认为“闲书”主要指课外孩子喜欢阅读的书,虽与学习、考试无直接关系,但读了对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是有一定好处,但更希望孩子读大人推荐的书目。
(3)学生喜欢阅读的“闲书”
三年级的学生单纯美好,都很爱看童话集,其次是漫画。而四年级爱看的更多是漫画和校园小说。五年级和六年级大多数学生喜欢动物小说和传奇类的书籍,也爱翻看有意味的漫画。高年级的学生成熟了许多,思维能力提升了不少,所以对书籍的要求更高了,更爱阅读成熟书籍了。
在调查表中“喜欢读的‘闲书”一栏多次出现漫画,学生都觉得读起来很轻松愉快,但许多家长都反对阅读,说漫画书籍没有营养。所以这类“闲书”读物家长和学生争论最大。
2.资料研究
课题组搜集整理了关于“闲书”的资料,结合项目研究撰写了小论文:
“闲书”要不要读,听听先贤怎么说
古人认为“闲书”也叫“间书”。旧时常指经史典籍以外的笔记、小说等。王建的《江楼对雨寄杜书记》:“竹烟花雨细相和,看著闲书睡更多。”《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凡是眼睛里向来不曾经过的东西,都搬出来放在手下当作闲书随时流览。”先人认为,“闲书”是可以令人放松、养心的书。
中国著名作家梁晓声就是看闲书长大的。有一次,梁晓声跑到他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一位母亲上前劝阻:“大姐,你供他吃、供他穿,还供他看闲书啊!”但梁晓声的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看书的。”文化巨匠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也偷偷看了《山海经》等很多“闲书”,过年“总喜欢用压岁钱买画册”,从此播种了热爱读书的种子。著名文学家茅盾上小学时就偷偷看“闲书”,父亲发现后,不仅没有批评,反而对他说:“看看闲书也未尝不可,但不能只看插图,一定要把‘文理看通,这样语文才会有长进。”不仅如此,父亲还把家里珍藏的好多闲书拿出来给茅盾看。
问卷中,许多家长排斥漫画、动物小说等这些所谓的“无学习意义”的书籍,但据阅读教育理论研究者斯蒂芬·克拉说:“轻松的阅读可以是发展较高阅读能力的阶梯,它既能提供阅读动机,又能培养阅较深读物所需的语言能力。并且大量调查数据证明,阅读漫画等轻松读物不但不会产生消极影响,而且有助于阅读兴趣的养成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众多资料显示,爱读“闲书”的名人名家举不胜举,通过他们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确定,读“闲书”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
3.思维提升
进入这一阶段,研究团队又向60位家长进行了第二轮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他们主要来自反对读“闲书”和要求读他们推荐的“闲书”的人群。在问卷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让他们换位思考,用同理心来思考、回答。(见表1)
“思路变了,结果也会发生变化。”调查分析组发现,原来那些不支持学生读闲书的家长开始尝试理解支持孩子。学生习得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运用“同理心”,站在对方的年龄、兴趣、立场去考虑问题,自然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4.学生及家长反馈
现在是21世纪了,无论从未来竞争的角度还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孩子看适合他们的“闲书”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虽说孩子现在看书的好处还没体现,但量变一定带来质变!当然好的读书方法也很重要,读“闲书”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四年级家长)
我是一个非常支持孩子多看多读各种各样有益的课外“闲书”的妈妈。因为读书较多,在学校里的学习也变得相对轻松,很多字、词语他都见过听过了,所以读书这件事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得很好。我想不是他天生聪明,而是平时看书积累的各种词汇各种知识,就像神奇的魔法一样赋予他一种学习能力,能把老师教的知识理解了。(五年级妈妈)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阅读史。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您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阅读是要符合阅读心理的,所以家长、老师们不要将孩子的阅读计划盯得太死。因为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对事物感兴趣的时间也不同,所以完全不必要按照别人家孩子的项目、节奏来规划孩子的阅读内容。“闲书”不可不读,希望研究继续深入。(课题指导老师:王凤华)
(四)项目成果
“闲”书不“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千古流传赞美读书的名言,告知我们读书的重要,但是我想问:难道读书就是“啃”课本吗?当然不是,所以我们课题组向大家发出倡议——闲时读“闲”书,“闲”书一点儿也不“闲”。
1.忙碌的家长们,倡导您在“闲”书阅读中做到以下几点:
(1)不管“闲”事,适合最好:把选书权交还给孩子吧!“读什么书”最有发言权的是孩子自己,请家长不要管这个闲事,尊重孩子们的自主选择,相信孩子会结合自己的兴趣与年龄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2)不说“闲”话,多向理解:适度引导孩子们的阅读方向,购买正版书。但是在一些书籍的理解和记忆上,不要经常考问我们,让我们觉得读书好累。
(3)多腾“闲”地,创造氛围:好多家长们希望家里整洁,规定东西该放在哪里就是哪里,没错,但是没有人规定书一定放在书柜里吧?希望您多腾出些曾经放美妆、游戏机等的空“闲”之地,让我们的“闲”书出现在沙发上、床头前、茶幾上、餐桌上甚至洗手间……
(4)抽出“闲”时,陪伴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身教”更为重要,您要是喜欢阅读、经常阅读,孩子也会效仿您的。
2.敬爱的老师们,倡导您在“闲”书阅读中做到以下几点:
(1)放下点分数,讲些“闲”言:在您不断课堂知识的教授之外,请您也多给学生分享一些有关这些书本知识背后的故事、知识,推荐学生相关的“闲书”,让学生知其然而更加知其所以然。
(2)放下点作业,创造“闲”时:请您少留点,把业余时间多多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闲时间阅读“闲”书,我们相信,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运用。
3.美丽的学校,可不能“闲”下来,倡导组织很多“适合”的活动:
(1)不停“闲”地宣传:适合教育,适合阅读,在适合的地方,比如大屏上推介适合书籍名称,把各个年级的阅读书单展示出来,引导学生选择。
(2)邀约“闲”人:邀请学生喜欢的作家进校园,通过分享交流会或者讲座,让学生们对“闲”书的源头和创作,有深入的理解,从而越来越喜欢阅读。
(3)“闲”书不“闲”漂流活动:在全校、同一年级开展“闲”书交换活动,个人手里的一本“闲”书漂流过每一个学生的手,共享“闲”书资源,让“闲”书漂流起来。
(4)“闲”书接力代代传:高年级阅读过的、漂流过的书籍,交给下一年级的同学们。
(五)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此项项目研究,学生们都希望将研究成果推广,让更多的同学、老师、家长,知道读“闲书”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班级开始“闲书”研究活动。同时,他们还发现更多“闲书”的研究方向,比如同一学段,男女生读的“闲书”有什么不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