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服务十余年 建功三峡输变电
2021-11-02耿克祥
特约撰稿 耿克祥
作者与原国家电网建设总公司董事长李世忠(右)查看建设情况。 资料图
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及千秋。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我首次踏上宜昌三斗坪中堡岛三峡工程坝址,面对的是一小片一小片的农家菜地和荒芜的杂草。而如今,高峡出平湖,三峡大坝巍峨矗立。三峡输变电工程架设的一座座铁塔、一条条银线,将清洁绿色的电能送往四面八方。
三峡输变电工程于1997年开工建设,2011年完工,历时14年。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成,促进了全国电网互联格局的初步形成和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对加速实现西电东送和水火互济、全面提高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湖北省三峡输变电建设协调办公室负责人,我亲历了工程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青苗补偿、林木采伐、水土防治、环保治理、文物保护、纠纷处理等协调工作的方方面面、沟沟坎坎。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真切地感到十多年光阴未虚度,为三峡工程实实在在做了一点事情,贡献了自己一份力量,从心底里感到自豪和荣光。
2003年12月,在三峡工程按期实现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闸试通航、首批机组并网发电三大目标的重要历史性时刻,我被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授予三峡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光荣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
建立健全机构确保组织落实
1996年11月8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向湖北、湖南、上海等10省市政府,发出《关于请支持做好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的函》。要求各省市积极支持、协调和配合,做好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等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工程顺利进行。遵照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文件要求,湖北省政府迅速发文,成立了以分管工业副省长为组长,包括省直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地市州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成员的湖北省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1998年4月8日上午,湖北省三峡工程建委副主任、三峡办主任陈水文带队赴京,专题向中国电网建设公司(后为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部)汇报一年多来,湖北省在支持三峡输变电建设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中国电网建设公司周小谦、霍继安等领导同志听取了汇报,深入研究了电网建设公司与湖北省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做好三峡输变电建设方方面面的事项。如此以来就形成了惯例,一年之中起码有一次或者多次,湖北省三峡办公室与中国电网建设公司进行交流沟通,研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讨制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新措施。
为把支持三峡输变电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省委、省政府再动员、再部署,再次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从讲政治、讲纪律、讲奉献的高度,承担困难,强化服务,主动为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添砖加瓦做实事。省政府再次发文,对三峡输变电工程协调领导小组进行调整,扩充、增强领导小组成员。决定由周坚卫副省长任组长(2003年2月由任世茂副省长接任),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三峡办、机械厅、电力公司主要负责领导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2个,扩充到28个,大大增强了协调工作能力和应变处置能力。成员单位主要有省三峡办、国土资源厅、公安厅、财政厅、机械厅、建设厅、水利厅、交通厅、文化厅(包括所属文物局)、林业局、环保局、地震局、电力局、武汉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襄樊市、孝感市、黄石市、黄冈市、咸宁市、潜江市、恩施州、中南电力设计院、国网公司武汉和宜昌分公司等。从省三峡办、机械厅、电力局抽调精干人员,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省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日常协调工作。
十多年来,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全体同志以协调好、服务好三峡输变电建设为己任,把责任扛在肩上,像革命战争年代支持前线作战那样,像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时期支持武钢、二汽、三三〇等国家重点工程那样,始终保持着全力以赴、忘我工作的精神,确保了三峡输变电建设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了城乡社会生活和发展的稳定。
严格依法行政有效防范风险
三峡输变电工程投资规模之大、建设跨度时间之长、单项工程年度开工数量之多、建设工期之紧、涉及地域之广、来自各省市区参建施工单位之多、协调工作量之大,应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工程建设涉及到湖北省12个市州、49个县市区国营农场,征地面积达8000多亩。建设征地、补偿安置涉及到城市乡村、高山平原、千村万组、千家万户。由于点多、线长、面广,基层同志形象地比喻三峡输变电是“征地不多,路径长;补偿不高,政策强;拆迁不多,要求高;塔基不大,个数多”。
为克服各地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方面,可能出现的标准不一、各行其事问题,协调办公室会同国土资源、林业、水利等部门和国网公司武汉、宜昌分公司,共同起草了《关于三峡输变电工程征地工作的通知》上报省政府。1998年8月,省政府以鄂政发(1998)73号文,向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和参建施工单位正式发布。
2001年9月,经过三年工程建设的实践,协调办公室在多次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省内外20多支参建单位现场施工人员和乡镇村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会同国土资源、林业、水利、环保、交通等部门,对73号文件进行了逐条逐款的认真讨论和修改,上报省政府。省政府再次行文,以鄂政发(2001)57号文,对三峡输变电建设征地拆迁、林地使用、水利及水土保持等六个大类、十九项具体问题,进行了政策规定。
关于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文件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切实减少行政审批。按照审批权限与责任挂钩的原则,建立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项目,坚决予以废止。对在建的三峡输变电单项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随意下达停工令。对可能出现的推诿扯皮、聚众闹事等问题,要及时处理,迅速解决。
关于征地管理。三峡输变电工程在湖北境内建设用地,一律实行“统征包干”。由省国土资源厅代表省政府组织有关各市州县共同承办,实行统一征地,费用包干。征地包干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劳力安置补助费、耕地占用税、青苗补偿费、地面附着物补偿费、征地管理费、统一征地不可预见费、耕地开垦费、新征拨用地勘丈费等。房屋拆迁及地面附着物补偿,由业主、国土资源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核实数量,按现行标准补偿并签订协议。三峡输变电工程免征菜地开发基金。
关于林地使用管理。工程建设中的林地使用和林木采伐,由省林业厅统一办理审核手续,统一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线廊下的安全通道及伐除林木,减半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文件还具体规定:城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区、国有林场、林木种子园、林业科研和教学实验区的林地,一律按每平方米3元计征等。
关于水利及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需改移或拆迁水源、排灌渠道、防汛道路、水电和防汛通讯线路、水文测报设施等水利工程设施的,由业主按原规模、等级、标准作价予以补偿,或由业主负责兴建与原工程设施效益相当的替代工程。三峡输变电工程免征水利建设基金。
关于城建、交通、公安、环保、文物保护。在湖北境内参与工程建设的外省市施工企业,持施工执照、资质证书等,到省建设厅办理登记手续,一次办理,全省通用。交通部门要全力保障大件运输的畅通。公安部门要确保工程建设及周边环境安全。环保部门应积极支持工程建设。文物部门要及时做好工程建设中的文物发掘和保护。
关于经费的调拨及管理。文件严格要求,各地土地管理、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征地包干经费、森林植被恢复费等各项经费支付使用的管理,建立财务专账,接受同级的财政、物价和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文件强调,工程建设业主,设计、监理、施工队伍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违章施工,预防人身伤亡事故和其他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自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伊始,湖北省政府严格要求各地各部门统一政令、依法行政,从某种意义上讲犹如“定海神针”,及时防范和有效制止了可能出现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及各种违法、违规、违纪的乱象,确保了三峡输变电工程的顺利实施。
化解突发事件确保顺利投产
三峡输变电工程投资巨大,单项工程开工时间集中,年度在建项目多,各种矛盾和纠纷易发、多发、比较尖锐突出,协调难度的确很大。本文谨录两项协调工作实例。
第一例是三峡左岸电站出线走廊的土地征用、移民二次迁建及补偿安置。
三峡左岸电站八回出线走廊工程,原规划线路是从枢纽内跨过永久船闸第四闸室,出三峡大坝红线区,进入许家冲工业小区,再联结至龙泉换流站。但是,1992年冬由于三峡工程前期工程开工在即,导致坝区移民搬迁在即,致使三峡左岸电站出线走廊建设方案两次变动。1999年年初,三峡输变电工程这一“瓶颈”式控制性关键工程,尚不能开工建设。
为妥善解决重新规划确定的出线走廊下的土地征用,及其移民二次搬迁安置这一非常棘手的问题,我带领协调办公室的同志,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4次深入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逐门逐户了解实情。由于此次征地属于二次搬迁,迁建企业负责人和移民的负面情绪比较大,建设业主和移民双方各自提出的补偿标准分歧也比较大,矛盾较尖锐。在此期间,我们及时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省政府和国网公司领导汇报,并提出工作建议,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协调办公室先后9次召开会议进行协调,并安排专业会计事务所,对现规划确定的走廊下征地及各类收费项目进行审计。对8家大单位、14宗土地,逐一核账、取证和造册登记,在宜昌《三峡晚报》等发行量较大的报纸上进行公示。
2002年9月25日,协调办公 室会同国网公司宜昌工程建设部在宜昌龙泉宾馆,召开了省国土资源厅、宜昌市、夷陵区和太平溪镇政府及相关部门、施工和监理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对三峡左岸电站八回出线走廊工程涉及的移民企业搬迁和二次移民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及其左岸电站-龙泉换流站线路工程线廊下的采石场停止开采及补偿等,一共32个问题,进行一揽子研究,逐一审核落实具体补偿数额。
协调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经过激烈讨论,思想认识终于统一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关于请支持做好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的函》和省政府57号文件确定的政策规定上。大家取得了共识,化解了矛盾,解决了几年前的遗留问题,从而确保了三峡左岸电站八回出线这一控制性关键工程的顺利建设。
第二例是孝感-汉阳2回线路工程设计选线。
2004年上半年,为尽快发挥三峡电站效率,建成三峡至武汉、鄂东地区500千伏双环网工程,促进武汉乃至湖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决定,在荆门-孝感-汉阳1回输电线路已于2004年春节前竣工的基础上,兴建荆门-孝感-汉阳2回工程。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专家经过实地踏勘和多方案比选,提出经东西湖区、沿孝汉1回工程走线方案,建设孝汉2回工程。该方案安全、经济,便于运行和管理,并经过了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专家的论证、审查和推荐。
但是,东西湖区有关部门提出该线路方案将会影响本地经济发展,提出了两个“优化方案”,一是经汉川,纵穿府河分洪区走线。这一方案线路长、投资大,易受洪水威胁,不便运行维护和管理。二是即使同意实施该方案,但必须拆除刚建成的孝汉1回线路,与孝汉2回同一线廊架设的方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东西湖区提出的两个“优化方案”,进行了反复慎重的研究,认为从保障三峡输变电工程安全和经济效益上考虑,东西湖区提出的两个方案均不宜实施。
孝感-汉阳2回线路工程,位于三峡至武汉、鄂东地区500千伏双环网瓶颈、咽喉的要冲位置,属卡脖子控制性工程。为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尽量减少和避免因工程通过东西湖区所引起的经济损失,我和国网公司建设部的吴巾克处长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并组织设计院专家和东西湖区相关部门共同踏勘,力图找出一条建设业主与地方政府都比较满意的新线廊方案。但我们遇到的阻力重重,选线困难,工程面临停缓建。
面对如此胶着状况,我心急如焚。2004年7月1日凌晨2时,我伏案起草了向省政府汇报的紧急报告。早上8时许,打印成文后,我和吴巾克处长立即赴省政府,向周坚卫、任世茂副省长分别作汇报。两位省领导听完汇报后,立即批示,要求武汉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责成东西湖区服从大局,全力配合支持这项工程建设”。武汉市政府主要领导接到两位省领导批示件后,立刻指示东西湖主要负责人和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要“亲自协调,坚决落实两位省领导批示,不折不扣地将事情妥善处理好”。
遵照省、市领导的指示,我立即会同国网公司武汉工程建设部柳愉文经理召开了包括省、市相关部门和东西湖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紧急会议。大家认真学习领导同志的批示,统一思想,一致表示要全力以赴支持三峡输变电及其孝感-汉阳2回工程建设。会后,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湖北电力勘测设计院的专家,冒着高温酷暑,再次踏勘现场,经多方案反复比选,确定孝感-汉阳2回线路与1回线路平行走线施工。8月4日上午,在协调办公室主持下,东西湖区政府负责人在设计选线图纸上,签字盖章,予以最后确认。
孝感-汉阳2回线路工程设计选线协调工作,历时5个多月。协调办公室先后召开协调会6次,组织专家和设计人员赴现场实地考察、踏勘多达20余次。工作多次出现反复,困难重重,在省市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最终得到妥善解决。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国家电网公司领导对协调办公室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
十多年来,三峡输变电建设过程中曾发生过多次因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引起的纠纷和矛盾。但是,却没有出现过一起因损害群众利益、或者因协调处理群众的申诉不及时、不公正而引起的群体上访或冲击上级党政机关的事件,也没有发生一起大规模群体斗殴、群体堵塞交通要道等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恶性事件,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也切实保证了三峡输变电工程按期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