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普通高中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建设
2021-11-01田丰曹静
田丰 曹静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思想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了内涵指引。应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契合点和连接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涵养人、感召人、教育人,着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聚焦、培养和打造新时代青年教师队伍,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
关键词:高中教师;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
引言
高中教师是为社会培育高级人才的人,是高中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力量。然而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快速浪潮,高中教师所面对很多诱惑和选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的品质参差不齐,其职业道德与责任也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德为师之本,有德之师,才能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因此针对高中教师个体品质的探讨,加强培养其责任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对高中教育具有奠基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个体发展策略
一是认真、系统、扎实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內容,更要学习全面、先进、科学的专业知识,不仅要学习“教”的知识,更要学习“学”的知识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作用,使“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目标、准则落到实处。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也可以通过书本学或向榜样学等。二是科学、规范、创新地“做”。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落实自身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只有将“育人情怀”植人丰厚的实践土壤,才能生出一朵朵精彩的人才之花。教师不仅要将教育实践合规,而且还要使教育实践在丰富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地生成和创新,使教育生发出更有活力、更有意义的种子,进而通过“育人”“育才”达到落实教育的重要使命。三是主动、持续、深人地“思”。反复、深度、主动的思考是是有力的职业道德发展武器,新时代教师,必然需要在躬身教育大地的同时,养成反思的习惯和意识。时时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和严密检查。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
高中应注重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习,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良性机制,完善教育制度、畅通教师培训过程,增强青年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步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第一,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在学校环境下,应不断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观念、思路与行动,进而影响教师主动学习、更新传统文化知识,促进广大青年教师愿学、能学、真学,达到愿用、能用、真用,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涵育师德建设的目的,使青年教师在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熏陶中净化师德师风、增强文化内涵。第二,开展全周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贯穿教师培养与教育的全周期,逐步推进传统文化与教师教育、培训相结合,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到教师个体从入职到退休的全生命周期中,形成以青年教师入职培训为起点、日常培养为重点、关键时期为特点的全程性传统文化涵育体系。
三、教育理念与教育情感
高中教师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责在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因而除了自身必备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以外,更应该着重培养自身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与认知,养成敬业的奉献精神。只有怀着对教育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才能得到丰厚的教学成果,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爱岗敬业,是每一位高中教师必须认同且秉持的首要品质。身为高中教师,要在思想上教育引导学生,将学生培育成为栋梁之才,因而高中教师在塑造人的性格培养各方面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们的道德修养层次和行为标准决定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教师,更应当用自身的行为去教育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这就需要务必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进一步规范言行举止,不行贿,不受贿,不去刁难敲诈学生,真正做到爱国、爱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务必要以身作则,努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鼓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引导他们遵纪守法、义明有礼,做社会、国家的栋梁之才。
结束语
教师的职业身份是特殊的、光荣的。身为高中教师,应该尽全力引导学生成为知性合一、品德优良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因而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身传教,与时俱进,积极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以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并正确处理“教”与“研”的关系,注重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树立师德榜样,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马梦晓.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策略研究[J].焦作高中学报,2021,35(03):101-103.
[2]李迪.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创新研究[J].林区教学,2021(08):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