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首入残奥会 见证历史与辉煌
2021-11-01刘茜
刘茜
因疫情延期,2020东京残奥会终于在2021年8月24日揭开帷幕。羽毛球从本届残奥会起进入了残奥会的大家庭,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残疾人羽毛球的新开端,是羽毛球史上光辉的篇章。
为期五天的比赛中,由九名球员组成的中国队参加了14个项目中的9个项目的比赛,最终取得5金3银2铜的辉煌成绩,让五星红旗在残奥羽毛球赛场上一次次升起,让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遍遍回荡。
作为本次残奥会羽毛球比赛的副裁判长,我很自豪有幸经历和见证了这历史性的辉煌时刻。
涉足残疾人羽毛球
国际残疾人羽毛球赛事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第一届残疾人羽毛球世界锦标赛于1998年在荷兰阿默斯福特举行,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至2019年共举办了11届。
与中国的管理制度不同,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在西方国家属羽毛球单项协会组织和管理,而在中国,包括羽毛球在内的各项残疾人运动都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管理和组织比赛。中国最早举行的残疾人羽毛球国际比赛可追溯到1994年的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其全称为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尽管国内每年都举办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但直到2000年,羽毛球才正式进入残运会。
早在2009年,世界羽联(BWF)就开始向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申请加入2016年残奥会。2010年,世界羽联方成为国际残奥会(IPC)认可的国际组织。经过几年的组织准备和规划,直至2014年3月,世界羽联再次向国际残奥会提交申请,10月,IPC通过残疾人羽毛球进入2020残奥会的申请。鉴于此,世界羽联在其技术官员中寻求愿意参与残疾人羽毛球比赛的技术官员。
我开始涉及残疾人比赛是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当时參与了残奥会硬地滚球的赛事工作,曾经见证了那些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却因有了理想而活得精彩、为国争光的过程,因此便于2018年向世界羽联表达了自己愿意加入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并为其服务的意愿。同年11月,我以见习裁判长的身份参加了2018年日本国际残疾人羽毛球赛。第二年,我在参与了2019年土耳其国际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后,正式成为世界羽联的残疾人羽毛球比赛裁判长,并有幸被世界羽联选中成为2020东京残奥会羽毛球比赛的副裁判长,由此得以见证和经历了羽毛球首次进入残奥会的殊荣。
整个奥运会比赛,无论是裁判、教练还是运动员,大家如同置身于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之中,相互关心,相互问候,极少能为一个界内界外的球而起争执。运动和比赛是将大家联系在一起的纽带,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与此项运动,羽毛球进入残奥大家庭则是众望所归,也是运动发展之必然。
东京残奥会之不易
自2020年以来,赛事的举办和取消似乎都快变成了一种常态,任何时候叫停都不会被认为出奇。虽说参加东京残奥会是羽毛球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即使当时奥运会已经顺利结束,但由于日本的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残奥会因残疾人运动员的身体特殊性,残奥会的社会关注度相对奥运会低很多等多重因素,我们在出发前都认为比赛依然有可能取消。直到出发前三天按要求到了北京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看到残奥会的开幕式,才真实意识到事态不可逆,赴日既成事实。
我们羽毛球裁判一行两人,原来的机票早在去年7月就已经订好,可到了奥运会开赛前却被票务通知9月6日回程的飞机被取消。烦恼之际,中残联联系并询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我们可以乘坐中国代表团的包机。真是及时雨!雪中送炭!有包机的保障,顿感心安,就连赴日行李超重的问题都不需在我们的考虑之列了,而且防护物资也一应俱全地发放到位,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幸福感油然而生。《战狼2》电影结尾的镜头再现眼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你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习惯了独自一人出国执裁的我,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很难有机会经历这等殊荣。而一直担心旅途不安全的我们,包机可以让我们安下心来享受国家的安排。相形之下,别国的裁判却远没有这般幸运。一个来自于巴林的裁判员需飞到大阪入境日本,然后转日本国内航班到东京。然而,他在大阪机场入关完成所有相应手续后,则未能赶上转机航班。因为大阪不能像东京的机场一样为奥运开出专用通道,有大批人员协助办理到达后的一切手续,他不得不在大阪留宿改签第二天的飞机。
由于疫情,网络会议成了一种常态。在赛区,即使裁判员大都住在同一酒店,但我们都是各自在房间进行网络会议。网络的威力还显现在大数据的信息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等方面,本次奥运会和残奥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借助了数据管理的威力来进行管理。
开赛第二天早上,世界羽联发信息通知德国的裁判尽快到办公室。很快,该裁判员就被防疫人员带走。消息传开,大家顿时紧张起来,毕竟这几天她都有跟大家一起開会、走场和乘大巴去UAC试穿和领取服装,一旦她是感染者,整个羽毛球比赛或许都会瘫痪。后来得知,她乘坐的从法国到日本的航班上发现了一例确诊病例,大数据显示她需要隔离并做相应的检测,从此她只能在自己房间隔离,直至三天后结果出来没问题。在此期间,大家都在群里发信息对她表示支持和安慰,并没人去抱怨,而她也积极配合各项检测,表示对大家负责。
参加本次比赛的技术官员进入日本后能到之处就只是机场、酒店、场馆和服装发放地,唯一的福利则是羽毛球比赛在9月5日结束,组委会给了5日结束的比赛项目的ITO,我们得以亲身经历2020东京残奥会的闭幕仪式。偌大的体育场内,运动员在内场,看台上只有我们这个区域有仅剩的几位5日结束比赛项目的技术官员,其余都是空席。
东京残奥会的羽毛球首秀
本届残奥会羽毛球比赛共有来自于28个国家和地区的90名运动员,参加14个项目的金牌争夺战。其中,获得残奥会席位最多的是日本队,共有13名运动员参加12个项目的比赛。中国队虽然只有9名运动员获得资格,但最终获得5金3银2铜的成绩,名列奖牌榜榜首。
印象深刻的是河北小姑娘刘禹彤,她虽然年纪小,但在场上很聪明,手上功夫了得,球路变化莫测,只要她在场上,赢球就变得像是必然。轮椅WH1级女子单打的铜牌得主尹梦璐在小组赛中表现出色,曾以21比11和24比22战胜最终获得金牌的日本选手,以小组第一出线。她在小组赛上的出色表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相信这一次奥运会让她增加了不少信心,为打好下一届奥运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大赛的磨练是能让运动员迅速成长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香港残疾人羽毛球队,他们只有两人入选,最终朱文佳获得SH6的银牌,陈浩源拿到WH2的铜牌,百分百的夺牌率是真的厉害。
本届残奥会14个项目的金牌有13枚留在了亚洲,其分布为中国5、日本3、印度尼西亚2、印度2、马来西亚1,欧洲只有法国拿到了1枚下肢残四级男单的金牌。尽管目前欧洲国家的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开展得很不错,大部分世界羽联的技术代表和裁判长都来自欧洲,但本项运动似乎更符合亚洲人。尽管新冠疫情使残奥会的积分赛受到了一定影响,但还是有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获得参赛资格,并在残奥会上表现非凡。
本届残奥会羽毛球比赛共设14个项目,按照比赛规程,所有项目均进行两个阶段小组循环和淘汰赛。每个小组按其参赛人数单打可以分成2至6个组, 每组3-4人参赛;双打分2个组,每组3对运动员。各项目如果只有3个组或以下的,则小组前两名出线,超过3个组的项目则为小组第一出线进入第二阶段淘汰赛。由于在第一阶段抽签时已经将1、2号种子分别抽入了各项目的A组一号位和最后一组一号位,因此第二阶段淘汰抽签时,A组的第一名就直接进入上半区的顶部,最后一组的第一名则进入下半区的底部。其余的组别第一抽入淘汰赛的余下种子位,每个组的第二名则抽签进入其余的位置。如果有项目是5个或6个组的,第二阶段淘汰赛第一轮有轮空,小组赛打过的球员在第二阶段第一轮有可能再相碰,这些都在2020东京残奥会羽毛球比赛规程里明确标出。
残奥会羽毛球比赛在日本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举行,馆内共设有四块场地,两块是站立级场地,两块是轮椅场地。其中,轮椅的比赛场地不能铺地胶,网的下方是松开的以便轮椅在网下穿行。
参与残奥会羽毛球赛的24名裁判员有11名亚洲人、7名欧洲人、2名美洲人、2名大洋洲人、2名非洲人;技术代表是德国的京特·克吕茨克;裁判长是瑞士的芭芭拉·弗莱尔;副裁判长是古巴的恩里克·谢拉德和我。裁判协调官是原世界羽联裁委会主席、丹麦的托尔斯滕·贝格,他曾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羽毛球进入奥运会的现场见证人,如今又亲临现场跟我们一起见证了羽毛球进入残奥会。此外,司线员总共有85人,其中有29人为国际司线,其余的则由日本派出。
比赛中,日本、德国和印度三个国家分别提出要求转播他们球员的比赛,可见这些国家对残疾人羽毛球运动的重视。我无意中发现一件趣事,由于SL3-SU5组合级的混双有不少运动员有兼项,甚至有好几个运动员要兼三个项目的比赛,且牵扯到不同的男子和女子比赛,由此这个项目便成为本届残奥会的开场比赛项目。鉴于日本要求他们的运动员能在TV场地比赛,日本混双选手杉野明子和藤原大辅则是第一对上1号场地比赛的选手。经过努力,他们一直打到了最后的混双铜牌争夺战,比赛相当激烈,其用时甚至超过了决赛,成为最后结束的一场比赛。他们最终以23比21、21比19战胜印度球员获取铜牌,本届残奥会羽毛球比赛也随着他们的胜利而画上句号。如此有始有终的参赛球员,虽说是巧合,但也值得记载。
疫情下的2020东京残奥会终于落下了帷幕,首次加入到残奥大家庭的羽毛球比赛圆满结束。我们也顺利地完成任务,搭乘中国军团的包机返回。登上飞机听到的第一个声音便是亲切的“欢迎回家”。
是啊,登上中国国航的飞机便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飞机上,运动员们齐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歌声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浮现眼前。一切又将回到原点再次出发,衷心祝愿社会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残疾人羽毛球,让此项运动能在残奥会的大家庭中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