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朗读者
2021-11-01寇俊杰
寇俊杰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节目,艺术家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让作品更加生动,感染力更强,也让我想起小时候给父母朗读的情景……
父母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小时候家里太穷,都没有上过学,这成了他们一生最大的遗憾。他们虽然没有文化,但都很敬重文化,对有字的东西,从来不舍得轻易丢掉。我上小学的时候,几个哥哥姐姐或工作,或上学,都不常在家,我就成了家里唯一的“识字人”,可那时除了课本,能看到的书报很少,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耍中浪费掉了。父母劝我多学习一会儿,我总是抱怨说:“作业写完了,又没有别的书看,还学啥?”父母听了,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叹息一声。有一次,在县城上班的大哥让人给我捎回一本长篇童话《大毛和小快腿》,书中写了7岁男孩大毛和初生牛犊“小快腿”之间的故事,我一下子被书里精彩的情节所吸引,如饥似渴地看起来。父亲看我读得入迷,无比羡慕地说:“书里写了啥?读出声让我也听听。”我看着他充满期待的眼神,犹豫了一下,开始大声朗读起来,在灶房做饭的母亲也出来说:“你来灶房门前读书吧?让我也听听。”读了几页后,父亲打断我说:“人家写得好,你讀得也好,咱生产队里就有牛犊,听了你读的,像是亲眼看到了一样。我得出去办点儿事,回来再听你读。”母亲也在灶房探出头说:“孩子读得真好!晚上我给你烙葱花油馍吃!”听了父母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
从此以后,只要我作业写完,只要父母有空儿,他们就经常让我给他们朗读,有时读课文,有时读亲人的来信,有时读父母从外面找来的旧报纸。这些旧报纸,有些是包装纸,有些是捡来的废纸片,有些是几张书纸,大多残缺不全,但只要上面有字,哪怕只有巴掌大小,他们也像是宝贝似的,拿回来让我读给他们听。有一次,父亲在别人家看到男主人抽烟是用旧书纸卷烟丝,还向人家讨要了几页拿回来。
每次给父母朗读,他们听得总是很虔诚,他们诧异于纸上神奇的黑方块,竟然能通过我的朗读转化成了声音,让他们知道了上面写的是啥。他们听我朗读时流露出的那种惊奇、得意而又欣赏的表情,仿佛觉得他们的儿子很了不起似的。我也有意加强练习,尽量带着感情朗读,做到声情并茂,而且在语文课上,我也注意听老师的朗读,老师问谁想给同学们朗读,我总是大胆举手,站起来在课堂上朗读。时间一长,老师也认可了我的朗读水平,经常让我在课堂上领读课文。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我逐渐喜欢上了语文课,喜欢上了写作文,年年考试我的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每次看着成绩单,父亲除了夸奖,还常说:“幸亏我让你大哥在县城给你买了那本书,让你有书读,要不你还不是和别的爱玩孩子一样?”
后来,我到外地上学、工作,回家的次数不多,也没有时间给父母朗读,但我并没有放弃朗读,在学校、单位举行的各种文艺晚会上、节目表演中,我积极参与朗读表演,还加入了市朗诵协会,参加了很多次社会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掌声的鼓励,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其实这么多年来,我内心一直期盼着有机会给父母再朗读一次。直到后来父亲去世,我把母亲接到城里,工作之余,我才有机会给母亲朗读,有时读我发表的文章,有时读亲情散文,有时读陈年旧事。母亲虽然年纪大了,视力、听力大不如前,但不管是听我朗读,还是陪我看电视《朗读者》,她的神情都是无比认真,无比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