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帆:为中马友谊贡献智慧
2021-11-01李玲
李玲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已经取得丰硕成果。马来西亚是最早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之一。
“这条铁路使用的是内燃机车,建设规格比较低,200-300公里的路程要开6个小时。2011年开始,我们推动一个马来西亚铁路电气化升级改造项目,对这条铁路进行双线电气化升级;升级之后,原来6个小时路程可以缩短到3个小时,乘坐体验也会更舒适。”这个经常乘坐火车,考察铁路现场情况的年轻人,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交)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总经理部外联部副总经理、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港湾)南太平洋区域管理中心总经理助理姜帆。
大学毕业后,姜帆被中国港湾公司选派到马来西亚任职,一去便是十二载。伴随着两国友好深入往来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需要,他把青春和热血都挥洒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马来西亚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在异国他乡坚持的动力和意义
经常挂着相机乘坐同一班列车的姜帆,吸引了火车司机的注意。
“你是哪里人?是不是对火车很有兴趣?”终于有一次,在列车靠站间隙,60岁左右的马来西亚火车司机主动跟姜帆搭话。
“我来自中国,是一名工程师,我们想对这条铁路进行双线电气化升级。升级之后,原来6个小时路程可以缩短到3个小时,乘坐体验也会更舒适,以后乘客会越来越多。”
得知这个消息,司机特别兴奋,“眼睛里闪着光”,姜帆清楚记得他激动的眼神。他热情地拉着姜帆进入驾驶室,“在驾驶室拍照更清楚”。一路上,他给姜帆讲述自己的故事:他的父亲也曾是一名火车司机,毕业之后,他子承父业。“马来西亚的铁路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开始建设,自从马来西亚建国之后都没怎么升级改造,除了这一条线路外,其他两段都已经开始电气化双线改造,只有这一条一直没有动静”。在这条线路开了一辈子,他总是抱怨陈旧的设备和漫长的路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退休之前开一次电气化列车,职业生涯也就无憾了!”
姜帆听后很感慨,并告诉他,“目前中国和马来西亚政府正在展开合作,计划由中国公司对这条铁路进行升级改造,以后铁路会变成双线,机车变成电气化,速度能开到每小时160公里”。
司机既兴奋又感激地说:“太好了,感谢中国积极参与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为我们修桥修路,谢谢中国!”
“之后每次乘坐这一班列车,他看到我,一定会拉我去驾驶室,给我讲哪段路基不好,哪段经常塌陷,请我们将来修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每次见面都会问我,什么时候开工,什么时候完工。每次我都说一定会又好又快地建成。”然而,让姜帆遗憾的是,这个项目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直到2018年才开始修建。其间他和这名火车司机失去了联系,等项目开工,姜帆再去乘坐那列火车,已找不到他。“希望项目竣工后,他能以乘客的身份乘坐一次这班火车。”姜帆期盼着。
在马来西亚工作了十几年,跌宕起伏的商务谈判,政治动荡引起的项目危机,面对疫情影响推进复工复产……有太多经历和故事,而这名普通火车司机却给姜帆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成为他在异国他乡坚持的动力和意义所在。
中马两国守望互助、携手同行
与十几年前姜帆刚来到马来西亚时不同,随着中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中国产品品质不断提升,马来西亚对于中国制造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观。
中国中车集团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机车厂生产的车辆广泛用于马来西亚轨道交通;吉利集团收购马来西亚最大汽车品牌宝腾,通过技术输出制造的首款车型在马来西亚非常畅销;阿里巴巴并购东南亚最大电商平台,将中国产品带人马来西亚千家万户。“近年来,中马两国双边贸易额一直保持在1000亿美元左右规模,中国已连续11年保持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些成果都是源于马来西亚社会各界对中国产品、中国制造不断提升的信心。”姜帆说。
姜帆对中国建设领域体会更深。工程承包行业一直是中马两国经贸合作重点领域,2007年开始,中国港湾就在马来西亚实施了第一个政府间框架合作项目一槟城第二跨海大桥。这个项目技术质量要求极为严格,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建成后成为东南亚最长的跨海大桥。2015年,中國港湾开始实施关丹深水港和防波堤项目,成功修复属地承包商的施工缺陷,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实施。目前,中交正在实施东海岸铁路项目,该项目是中马两国之间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西海岸之间主要交通干线,促进铁路沿线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13年初,中国港湾参与关丹深水港防波堤项目投标,该项目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彭亨州关丹市,马中产业园落地在关丹,需要新建关丹港口。提升港口的物流能力。马来西亚东海岸地区每年年中和年尾都有两次季风,需要修建长达4.6公里的防波堤抵御风浪。这个项目建设难度较大,需要在不影响既有港口运营,不影响新建港口建设情况下,从近百公里之外运送石料进行填筑,在风大浪大的环境下,严丝合缝地安装4米长宽,12.5吨重的防波堤护面块体。
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马来西亚政府授标给一家属地公司承建该项目。承建公司是一家老牌海事工程公司,但是面对这个项目实施难度,最终未能履约,工期快结束时,项目一半都没有完成。如果项目不能顺利竣工,将严重影响港口和马中产业园运营。
“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目业主终止了与本地公司的合同,重新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半路接手,完成工程,并对缺陷进行修复。”这样的项目,新建难度大,修复难度更大。需要把已经安装好的,重约12.5吨的护面块石一块一块吊起来,再由吊机和潜水员配合,一块块安上去。“为保障马中产业园中的企业顺利生产,我们决定接下这项工程。”
面对重重挑战和各种各样的困难,姜帆和项目团队一起,夜以继日在港口运营之前完成了防波堤的建设和修复,保障了关丹深水港运营和马中产业园生产。项目业主由衷感谢中国港湾的贡献,充分认识到中国建设的能力。“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得到马来西亚人民高度认可,塑造了中国建造的国际声誉。”
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暴发,医疗物资紧缺,马来西亚华人华侨纷纷慷慨解囊,为中国捐赠医疗物资。当时,姜帆所在马东铁项目总经理部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统一部署,协调各方,急国内之所急,全力以赴筹措医疗物資驰援祖国。“那段时间,我充分感受到了海外侨胞和海外国人空前团结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一吨吨物资、一份份爱心,体现了浓浓的同胞亲情和海外中华儿女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
整场战“疫”,姜帆一直在奔跑着、忙碌着。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马来西亚疫情形势愈加紧迫严峻,防疫物资异常紧缺。在中国驻马大使馆号召下,中交马东铁项目总经理部高度重视,在做好企业自身疫情防护的同时,多方筹措当地社会紧缺的防疫物资并主动捐赠,为马来西亚疫情防控工作尽一份力量。
姜帆与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医疗物资生产厂商、物流渠道和受赠单位协调对接,保障物资及时捐赠。捐赠仪式上,中国驻马来西亚前任特命全权大使白天对中交马东铁项目迅速响应、积极驰援给予高度赞赏。他指出,中国各界对马来西亚疫情高度关注,都在积极向马来西亚伸出援手。只要中马团结一致,科学应对,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共渡难关。
“在那个时候,我也学会一句马来西亚谚语,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正如白天大使所说,中马两国是守望互助的兄弟,只要能继续携手同行,没有什么高山无法征服,没有什么险沟无法逾越。”
把握“一带一路”新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已经取得丰硕成果。马来西亚是最早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之一。在此基础上,两国政府和企业深入合作,顺利实施东海岸铁路和两国双园等重点经贸合作项目。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走出去”,姜帆认为共建“一带一路”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指引来选择项目;尤其在前期项目推进过程中,敬畏经济规律,遵循市场原则,重视经济可行性分析。“项目前期筛选、规划和评估是全生命周期中重要环节,规范、完善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决定了项目是否真正能为建设企业,为东道国带来社会经济效益,是否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
姜帆认为,由于管理体系、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原因,属地化经营一直是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短板。只有通过属地化经营,制定属地化管理体系和法人治理结构,才能真正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市场开拓过程中,需要注重属地资源整合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才能共担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每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经济发展程度、行业相关政策法规都不同,要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市场、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策略,精细化市场营销要不断夯实。”姜帆所在基建行业主要面向政府和重大客户,多年市场经营工作塑造了他对政治有很强的敏感性,“所在国政治稳定性和决策体系对于重大项目能否落地或顺利实施有重要的影响。其经济发展支柱行业、重点发展区域、现有基础设施水平也决定了市场开发的重点方向。对于行业法规和政策的研究也必不可少,只有充分研究行业相关的法律规范,做好风险研判,才能避免走弯路,避免栽跟头。”这些都是姜帆在市场开拓工作中的基本功,也是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的过程中,姜帆充分重视合规风险,严格遵守各项法律程序,制度准则,重视企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尊重、理解、遵循现行的国际通行规则,取得东道国尊重和认可,之后才能参与修订和制定新的规则。这一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格局下,在多个国家持续动荡的政治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十四五规划和马来西亚第十二个大马计划的开局之年,应该与时俱进,抓住新基建发展机遇,在5G基建、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探索合作,为企业注入新动能,创造新的机遇”,姜帆说,“我们在做市场开拓工作的时候,从来不是等待机会降临,更多的时候需要提前研判,准确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只有主动创造机会,在风口到来之前成为领军者,才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排放、环境污染重的项目越来越少,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绿色投资、科技创新等方面合作中。姜帆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应当重视开展可持续产能和高科技领域的合作。“目前沿线国家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市场潜力较大,各参建企业应充分把握机遇,在可持续发展产能合作方面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