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考核对教学影响的探索

2021-11-01毛天梅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过程性考核能力培养

摘要:数学学习有助于对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考核能引导学生加强对学习过程的关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2019级、2020级新生第一学期教学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肯定了在数学课程考核中加大过程性考核比例对教学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高等数学教学 ; 能力培养

一、引言

为了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要。随着我国职教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提升我国公民基本素质的数学教育中的高职数学,同样面临着诸如生源日益多样化、教学需求多层次等挑战。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对高职数学做多角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是必要的。本文探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对教学的影响。

二、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一直是高职学生入校学习的第一道坎。数学的基础性、对个人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让人们不能忽视数学学习,数学的连续性、严谨性、抽象性等学科特点,又使得数学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如下:

(一)生源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层次日益丰富,高职数学教学追不上发展变化的步伐。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进入高职学院学习的生源由原来单一的高考统招生源发展到如今的多层次生源,仅湖北地区高职院校就有“3+2”中职直升高职生源、技能高考生源、面向社会“百万扩招”生源、高考统招生源等至少4种不同生源。高职教育要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同来源的学生在高职学习的需求各不相同,相应的对数学教学的需求层次日益多样化。

高职数学教师难以快速适应这些变化,造成教师思想上的困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虽然各高職学院在数学教学上开始分层次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并没有真正在教学中实施分层。一些长期在高考统招生源班级上课的教师,在中职生源(如技能高考生源)班级上课时依然按照在高考统招生源班级上课的方式授课,授课内容深、计算技巧要求高、讲课进度快,多数中职学生在这种授课方式下能坚持一小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就和数学课成为“平行线”了。

(二)统一化的教学管理方式增大了教师打造“金课”的难度。

高校的教学管理需要规范化,对教师教学有各项的考核制度。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在上课前编撰的教学文件,是教师授课的指导性文件。现行高职教学检查是严查教师是否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旦制定了教学计划就很能变更。如果在教学督查的抽查中发现实际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不一致,会将抽查结果体现在对教师个人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成绩之中。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教学管理,但增大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上好每节课的难度。

首先,设计授课计划时间先于实际教学,学生变化决定了无法完全按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其次,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决定了多个班级共用一份教学计划,各班级教学活动必然需要作出各种或大或小的调整。

数学是公共基础课程,任课教师任务重,通常是对一类生源编制一份授课计划。众所周知,每一年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同一所院校、同一类生源的学生情况也各不相同,而授课计划的制定时间先于实际授课时间,通常是依照上一届同类或相仿生源的学生情况进行计划安排。按照教学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这样制定的授课计划显然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在现有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师只能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教学活动,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因为如果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了教学进度,在对教师个人考核中将会受到处罚,所以教师会有意选择忽略学生的学习诉求,简单的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教学,统一化的管理增大了打造“金课”的难度

(三)高职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数学的学习。

高职阶段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学生熟悉的中学数学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数学与中学数学学习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①高职数学重视对数学概念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的学习;②高职数学更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③高职数学课时少,一般对新知识点的学习是一次性的,需要学生个体在课后完成复习巩固小结等工作。

然而,高职学生忽视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常态,他们理解的数学就是数学计算,他们认为会做几个题就是学会了数学。同时,高职数学课时数越来越少,无法让高职数学教师像中学老师那样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的讲解、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外配合完成复习、巩固、练习等学习环节。但是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无法支撑他们的学习需求。这是现在高职数学教学的痛点之一。例如复合函数的求导,高职课程一般用一次课讲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和典型例题,普通高中则会用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做题进行反复训练。学生适应高职数学教学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教师对学生在思想上的引导,这种工作需要师生双方能够畅通的交流才能完成。

高职学生数学学习依赖教师程度较高,师生之间对数学学习理解不一致,学生难以理解高职教师教学意图、导向,学习能力无法支撑其数学学习,加上过往学习的经历,高职学生通常会放弃数学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失去与教师交流的意愿与行动,教学活动难以为继。

(四)学习功利化思想让学生更重视考试前的突击学习

高职数学现行的考核方式一般是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各占50%,而终结性考核通常以一次期末考试的形式完成,学生为了通过考核,经常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学习。通过对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新生抽样调查,显示采用这种方式学习数学的学生占比约60%。虽然学生能通过最后的考核,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现有高职数学考核方式很难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准确、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踏实稳重的职业素养,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的学习目标。

三、在高职数学教学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探索

随着对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入探索,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前提下,高职数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更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强调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条理性、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通过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考核的导向作用

在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完成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恰当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及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便于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落实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我们尝试在高职数学考核中加大过程考核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重。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多阶段、多层面、多角度的一种考核模式,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学习成果、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对应职业需求的综合素养等进行考核。

(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考核的探索

我校从2018年开始对高职数学考核方案进行改革,首先将数学学科的培养目标分解到学习过程的各环节之中。再通过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强化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核帮助学生达到高职数学学科培养目标。

基于上述过程性考核与评价方式,对我校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一些经验。我校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由过去单一的教师“满堂灌”模式转变为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或混合使用MOOC、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借助多种手段进行及时的记录、评价、反馈。

例如“极限的概念”的教學,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学生觉得极限概念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基础稍差的学生从这里就开始“放空”大脑,任由数学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唱独角戏。

相同教学内容,现在的教学方式是先利用在线平台云课堂设置头脑风暴“你认为什么是极限”;再由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灵活引入到正常的学习设计中,简明扼要,同时有针对性的讲解极限概念,期间提出与极限概念相关的诸如“怎么理解无限趋近”等问题,一是及时了解学生对概念掌握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二是通过提问强调教学中的重点,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最后通过云课堂开展讨论“通过学习,你如何理解极限这个概念?”。由于考核方式的改变,在线平台能客观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学生一直处在参与学习的状态之中,虽然极限概念依然晦涩难懂,但学生没有游离在课堂之外,为完成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试验效果

经过3年的不断探索可以看到,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考核,能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学生更关注平时的日常学习,由原来期末突击学习变为关注每节课的学习。因为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再累积,数学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班级学习氛围浓厚。

同时,因为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有更多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活动,课堂学习气氛让教师更愿意关注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评价更精准,形成良性互动。更多教师更主动地参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的学习与提升,教师教学效果有显著提升。

对我校2019级、2020级相同专业、相同学习内容的学生考核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增大了过程性考核比例的2020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2019级试验班更好,期末考试不及格比例由2019级的11.88%降到2020级的7.4%。

综上,加强过程性考核的高职数学课变化是明显的。教学理念的转变让教师、学生不再以期末考试“一试定乾坤”,更加关注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对学生而言,对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效考核的区分,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考核机制鼓励了那些数学基础不好,但愿意在数学学习上付出时间、精力的学生学习数学,提升了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每次课堂教学中设置的小测验,测试结果能及时反馈给老师、学生,教师能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学生收到反馈会产生相应心理反应,认真学习的学生有成就感,基础差的学生也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对教师而言,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考核对教师了提出更高的要求,“吃透”教材的同时还要关注职业需求,需要深度挖掘各知识点蕴含的可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点并有机融入教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职数学教学教改之路需要更多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石晓梅.浅谈过程性考核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54-155.

[2]欧阳仁蓉.浅谈专业背景下高职数学改革实施从略[J].职业教育研究. 2013(11) :121-123.

[3]杨立芬.财经类高职数困生的成因探析 [J].学周刊. 2016(12)

[4]金美月, 隋非洲,罗曼. 基于数困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探讨 [J]. 科教文汇.2014(1)

[5]王翠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教学模式[J].广西教育,2011(05):17-18.

作者简介:毛天梅,女,(1968-)副教授 研究方向:高职数学教学

课题论文: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素质视域下高职数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ZJGA201922)

猜你喜欢

高等数学教学过程性考核能力培养
应用型法学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探析
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数学建模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关于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兴趣驱动对策探讨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