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聚能环,一节更比六节强

2021-11-01刘雨欣

中学生博览 2021年19期
关键词:每节课中山大学一堂课

刘雨欣

留學的跨文化环境着实刺激,伴随着许多偶然的、新奇的发现。最重要的是,这些有趣的差异点极少被报道、被传播、被知晓,只有真正身处其间的人才能领会。比如同一个品牌在国内外营销的侧重点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新闻报道的写作模式与国内完全不同,行业的发展水平大相径庭,同学的思维与交流也让我觉得新鲜。

我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而南加州大学的研究生项目与之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文献阅读量激增。研一的第一学期只有8 学分,我开学前还暗自庆幸,比起中山大学动不动一学期二十几学分,我可以好好放松了。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了——南加大聚能环,一节更比六节强。

美国大学很强调学术阅读,本硕博都要阅读大量文献。我的每一门课,都会布置每周上百页的阅读任务,包括课本、案例、论文,一周的阅读量完全抵得上我本科两学年的阅读量。上课时也是一场“恶战”,教授经常安排随机讨论、小测,自学能力被迫呈指数级增长。

比如传媒研究课的教授就是Flipped Classroom(翻转课堂)的忠实信徒,我们学习分析软件SPSS,教授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就甩给我们文档回去自学。下一堂课先是突袭安排小组讨论,给出案例题,让小组20 分钟内解答;我们几个菜鸡焦头烂额一番讨论,互相教对方怎么用软件,好不容易解答了问题,教授又无情甩来随堂测验,限时20 分钟,我们赶紧投入下一轮战斗。如此车轮战让我天天提心吊胆,再加上每节课都有4 个小时这么长,属实是知识风暴的不断席卷。

不过这种教学模式,确实倒逼我提升自学能力、钻研能力。SPSS 我在中山大学也学过,不过当时没有密集的测验和讨论,而且是老师教学取代自学。我讨厌数学,连带着讨厌统计学,于是并没有学好。而我在南加大的教授,在上课第一天就提问:“你们有数学恐惧症吗?”大部分同学都是文科背景,于是一片哀嚎。然而教授说:“讨厌数学,并不影响你们学好统计分析。软件、代码都只是工具,它们帮助你运算,你的数学和分析能力并没有任何关系。”教授的一番话让我印象极其深刻,放下了长久以来的偏见与逃避。在最后一堂课上,我已经能娴熟地运用SPSS,论文也拿到了漂亮的A。教授再次问全班:“你们还讨厌数学吗?没关系,你可以继续讨厌数学,但是你看,你们都学好了统计分析。”如此师者,坦诚交流、循循善诱,再加上魔鬼训练,着实让我的学习态度都深深地改变了。

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公开演说、团队协作。每节课上,教授都会随机把我们分小组讨论,由于小班总共就20个人,一学期下来,差不多所有同学都会认识。作为社恐患者,我最初极其抗拒和陌生人交流,好在自来熟的美国同学们永远是气氛担当,带着我慢慢融入群体。学院也不时举办校友座谈、招聘会、午餐会,为我们走入社会作准备,社交达人同学们更是天天在领英上和校友、同行约CoffeeChat,从陌生人聊到获得工作推荐,当真是学术、实践两手抓。

种种差异,都让我感到刺激与挑战。通过留学,我希望打开一扇新的门,如爱丽丝的镜中奇遇,通过多棱镜,照见自己的每一个侧面,与新的自我握手相认。

新的旅程,打开新的眼光,重新做自己。

编辑/围子

猜你喜欢

每节课中山大学一堂课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我会跳绳
The Progress of Self—Redemption
What To Do With Minutes To Go In Class(2)
怎样写好“一堂课”?
于幼军 回归“书生”
北京 小学初中将打破每节课45分钟惯例
中山大学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