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仓美术馆及其滨江长廊:废墟再生

2021-11-01柳亦春LiuYichun

建筑技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桁架废墟展厅

柳亦春 Liu Yichun

艺仓美术馆的旧址是黄浦江边的老白渡码头,一个煤炭装卸码头。项目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利用煤仓建筑改造为美术馆展览空间,另一部分是利用运煤的传送构架改造为高架景观步道,以及艺术品商店和便民服务设施。

1 废墟的启示

工业文明是上海城市发展自身现代性的重要部分。随着后工业时代城市功能的更新,诸多已经从城市的生产活动中退场的工业建筑逐渐被废弃,它们有的被保留,大多数则被拆除,并在原址建设新楼或公共绿地。在黄浦江两岸,随着2010 年上海世博会之后逐渐展开的城市更新,人们已经意识到保留更多工业建筑的空间与文化价值,即便它们已经成为废墟。

一栋被遗弃的建筑物的废墟因为不再被原来的用途所遮蔽反而可以讲述自身,这样的废墟定义和阿尔多·罗西对于建筑物作为城市里的沉默纪念物的说法有着共同的内涵。罗西曾说:“一栋建筑物的概念中有着某种不变和纪念性的品质,不管它在不同时代的具体用途如何。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建筑物理解为一块岩石,基本上在不同的时代里没什么变化,任凭各种用途在它的身上洗来刷去。” 而在路易斯·康眼中,废墟化则让建筑变成了就像在一个透明的建筑中可以看见的过程那样,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建筑是如何建成的。罗西注意到从建筑到废墟的过程中,那个萦绕不变的文化意义的存在。康则看到了从建筑到废墟,那个内在的、中性化的架构的显现。这让我们重新思考建造和改造的本质。

2 结构策略

拟建美术馆对展览空间面积的需求远大于现有煤仓的空间面积,而且既有的煤仓建筑位于高桩码头上,不再允许有新的建筑基础出现,增加的建筑空间只能附着在既有建筑上。为更好地组织空间,并尽可能减小对现有煤仓结构的破坏,美术馆主体部分采用了悬吊结构,利用被拆除屋顶后留下的顶层框架柱支撑一组巨型桁架,然后通过这个桁架层层下挂,下挂的横向楼板一侧竖向受力为上部悬吊,一侧与原煤仓结构相连作为竖向支撑,这样既完成了煤仓仓体作为展览空间的流线组织,也以水平线条构建了原本封闭的仓储建筑所缺乏的与黄浦江景观之间的开放可能。下挂竖向结构的本采用垂直吊索,不免过于纤细,尽管结构设计是满足受力的,在视觉上却缺乏安全感。于是改为交叉索结构,既增加了安全性,又加强了侧向稳定性,也给建筑带来了独有的形式感。

建筑首层是有着八个煤仓漏斗天花的多功能大厅,旧有的结构直接暴露在室内,与室外阳极氧化铝板的精致外立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二层是低矮的由煤料斗的斜面间隔而成的多媒体展厅,三层是美术馆的主展厅,利用原来储煤的八个方形煤斗相互打通形成了独有的带着原本粗粝质感的混凝土墙体展厅,外围被新吊挂下的白色展廊所贯通。四层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高大空间的展厅,用于悬吊下部结构的桁架梁暴露在展厅空间中。原本斜向运煤的通道被改造为钢结构大楼梯可以由室外直达这一层,从而为美术馆的多样运营及不同的展览组织提供了可能。旧有结构并未暴露在外,而是深藏在看上去是一个崭新建筑的核心之中。

美术馆北侧的运煤构架长约250m,改造前只留下一排排平行阵列的混凝土排架,间隔有一些垂直方向的横梁连接。这一部分的改造设计采用张弦梁加悬吊钢结构系统,与表面已经有一定风化腐蚀的混凝土排架结构相结諦,形成了一个新的整体结构,但是又保持了各自的视觉完整性。它既承担着上部廊道的地面结构,也向下挂着玻璃盒体商店的屋顶部分,这既使商店的盒体建筑从构架中游离出来,又仍然是结构整体的一部分。本来旧有的如废墟般的结构,失去了功能,也失去了作为建筑的意义,而新出现的钢结构夹住旧的混凝土柱子,支撑了上部结构,钢的桁架梁搭在旧的混凝土框架梁上,向下又吊挂出新的结构。旧的结构不能支撑所有新的结构,却因为还是承载了大部分重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的生命力重新出现,废墟又“活”了过来。结构的意图不仅是技术的,它们产生于功能的需求、空间的营造及既有的场地条件之间,它一定是诸多结构应对策略中的一种,最终取决于建造叙事的表达。

3 公共空间的塑造

作为老白渡滨江景观绿地的一部分,整个煤仓和运煤构架在满足新的文化服务功能、构建新旧关系的同时,如何建立浦江贯通中一处重要的公共空间节点,是本项目设计更为潜在的任务。高架的步道、步道下的玻璃体艺术与服务空间、上下楼梯、从一方水池上蜿蜒而过的折形坡道、直上三层的钢桁架大楼梯、在大楼梯中途偏折的连接艺仓美术馆二层平台的天桥、美术馆在闭馆后仍能抵达并穿越的各层观景平台与咖啡吧、穿过美术馆后南侧的折返坡道与公共厕所,这些都在构建独特的属于老白渡这个工业煤炭渡口区域城市更新后的公共性与新的空间文化形象。公共美术馆与原有工业遗构的有机结諦,在满足美术馆内部功能的同时,又赋予公共空间以极大的自由度,这也为美术馆的运营带了新的可能性。

一个美术馆的设计,其功能性绝不仅仅是满足于内部的艺术展览,它所能带给城市的活力,更在于这些展览如何“溢出”在城市空间中。老白渡煤炭码头作为上海黄浦江岸线贯通和城市更新的重要滨水地带,让美术馆成为滨江公共空间的一部分的诉求无疑表现得更为强烈,这也是这个美术馆更重要的功能性,继而转化为空间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建造叙事。在这个叙事中,除了肉眼可见的景观性、那些让人们可以感知到的新旧时间并置的要素,更重要的,我们也将看到新的建筑结构为正在走向废墟的物体提供了新的精确性,这种做法并没有着意去强调既有的结构体,而是使已然废墟般的结构再次融入新的建造,它使曾经的工业碎片悄然进入了上海的日常生活环境,这是建筑公共性中一个更为深刻的部分所在。

图片来源

1-3,5,7-11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

4陈颢摄影

6,12-15田方方摄影

为尽可能减小对现有煤仓结构的破坏,设计采用了悬吊结构,利用被拆除屋顶后留下的顶层框架柱支撑一组巨型桁架,然后利用这个桁架层层下挂,下挂的横向楼板一侧竖向受力为上部悬吊,一侧与原煤仓结构相连作为竖向支撑,这样既完成了煤仓仓体作为展览空间的流线组织,也以水平线条构建了原本封闭的仓储建筑所缺乏的与黄浦江景观之间的公共连接。

To minimize damage to the existing coal bunker structures,the design puts forward a suspension structure.A large set of trusses have been suspended from the top frame columns which remain aft er the roof was removed.Layering the trusses downward,the floor slabs were connected to the suspended hooks on one side and supported by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the coal bunker on the other side.In this way,it both completes the circulation organization within the coal bunkers as exhibition spaces,and regenerates the publ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reviously closed-off warehouse and the scape of Huangpu River with horizontal lines.

1 美术馆横剖面图

建筑首层是有着八个煤仓漏斗天花的多功能大厅,旧有的结构直接暴露在室内,与室外精致的阳极氧化铝板的外立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On the ground level,there is a multi-functional hall where eight coal hoppers are exposed as ceiling.A Sharp contrast is made between the exposed old structure in the interior and the delicate exterior façade of anodized aluminum cladding.

2 美术馆纵剖面图

3 改造前的老白渡煤码头和煤仓的保留结构

4 险些被拆除的煤仓

5 施工过程

6 美术馆底层大厅

7 煤仓作为展厅空间

8 室内螺旋楼梯

9 顶层展厅

长廊的设计采用了张弦梁加悬吊钢的结构系统,与表面已经有一定风化腐蚀的混凝土排架结构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整体结构,但是又保持了各自的视觉完整性。它既承担了上部廊道的地面结构,也向下悬挂玻璃盒体商店的屋顶部分,这既使商店的盒体建筑从构架中游离出来,又仍然是结构整体的一部分。

The elevated walkway utilizes a structural system combining a beam string and suspended steel structure to integrate with the concrete stubs that has undergone certain corrosions and weathering on the surface.A new structural entity is achiev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two parts,which respectively preserve their own character in appearance.This structural entity,supporting the above-ground part of the elevated walkway as well as suspending the roof part of the glassmade shops,separates the box shape of these shops from the concrete frame while still makes it a part of the entire structure.

10 美术馆轴测图

11 廊架分解轴测图

下挂的竖向结构本是垂直的吊索,视觉上缺乏安全感,之后改为交叉索,既增加了安全性,又加强了侧向稳定性,也给建筑带来了独有的形式感。

The suspended structures were originally vertical slings.They were later altered to crossed slings,both improving the safety,and strengthening the lateral stability.

12 美术馆结构渲染

13 美术馆结构渲染

14 美术馆结构渲染

15 可穿越的公共空间

16 从廊道的屋顶平台望向美术馆

17 下挂的玻璃盒子作为商业空间

18 新旧结构并置

猜你喜欢

桁架废墟展厅
光影回响-TW展厅
“废墟”
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巨柱与转换桁架结构施工技术
展厅中的盗贼
意库马涂料展厅
桥梁桁架整体浮移拆除施工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怀念雷家沟的一处废墟
党史展厅设计
JG/T8—2016钢桁架构件
街头的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