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70mm以上焦段的长焦镜头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2021-10-31邹乃硕

摄影与摄像 2021年4期
关键词:焦段景深焦距

邹乃硕

关于长焦镜头的定义,较为公认的阐释为:比标准镜头焦距长的镜头,称作长焦镜头。这里所指“标准焦距”长度一般为所拍摄底片对角线的长度。由此我们能看到,界定长焦镜头的焦段范围与拍摄底片的画幅大小相关。对于不同画幅来讲,到底哪个焦段属于长焦镜头并非固定不变的。鉴于摄影记者使用较多的为135画幅相机,本文以下焦段均为等效135画幅相机的焦段。

对于长焦镜头的认定有以下几种:

1、《当代新闻摄影实务》(作者:高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认为90mm以上焦段即为长焦镜头,其中90-135mm的是中焦镜头,135-300mm为长焦镜头,300mm以上为超长焦镜头,

2、《新闻摄影教程(第四版)》(作者:盛希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认为60-135mm的是中焦段镜头,135-250mm为长焦镜头,250mm以上为超长焦镜头。

在相机生产厂商尼康公司的网站中,将70-200mm变焦镜头及105mm定焦镜头归类为长焦镜头;在佳能公司的网站中,将85mm定焦镜头归类为中远摄镜头,将70-200mm变焦镜头归类为远摄镜头;在索尼公司的网站中,85mm 以上镜头名称中出现“中远摄”字样;在富士公司的网站中,60mm定焦镜头被定义为中长焦镜头;在适马公司的网站中,135mm以上焦段的宣传内容中出现了长焦字样(此处均选择参考135全画幅相机适配镜头)。

根据上面的情况我们了解到,对于长焦镜头的界定范围目前并没有绝对的规定,特别是较多的出现了中长焦等字样。但不管是在实际拍摄中,还是厂商的界定中,中长焦一般都有较为相似的成像特点与使用方法。综上,本文将集中讨论70mm以上焦段的长焦镜头(以下简称“长焦镜头”)在拍摄中的特点与注意事项。我们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长焦镜头的成像特点:

1、视场大小。镜头焦距越长,视野角度相对越窄,被摄物体成像越大。反之,镜头焦距越短,视野角度相对越宽,被摄物体成像越小。

2、景深大小。长焦镜头对景深的影响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重要因素:镜头焦段、与被摄物体距离,镜头光圈大小。景深的变化是这三方面主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分析时,应控制其他两个变量,才能分析出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①镜头焦段的影响。在拍摄同一物体且光圈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长则景深范围越小,镜头焦距越短则景深范围相对越大。

②与被摄物体的距离。在镜頭焦段与光圈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与被摄物体距离越大则景深相对越大,与被摄物体距离越小则景深相对越小。

③镜头光圈大小。在拍摄同一物体且镜头焦段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3、透视关系。在使用长焦镜头拍照的时候,照片中的背景和主体之间的距离,看上去比实际的距离要短,同时也会形成一种远处的背景要比实际上的要大的感觉,由此产生视觉空间被压缩了的感觉,被称为“空间压缩”又称“透视压缩”。

以上三种特性共同决定了长焦镜头的表现特点。可以说,长焦镜头的使用,主要是解决“拍得到”与“拍的好”这两个问题。“拍得到”自不必赘述,在距离被摄物体较远时,长焦镜头是将其定格下来的重要甚至是唯一选择,这时的“拍得到”甚至就是“拍的好”;但在许多情况下,拍摄同一主题既可以选择长焦,又可以选择其他焦段时,如何通过长焦镜头来实现“拍的好”就显得尤有意义了。大致概括为以下三点:

使用长焦镜头的视场较小,要及时做好对焦、追焦

当代的相机对焦技术快速发展,但是当物体快速运动时,因为长焦镜头的合焦距离较长,也容易在拍摄时无法第一时间“瞄准”“锁定”被摄物体,这就要求我们对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有初步的预判。而且在一些情况下,突然出现的其他干扰因素也会影响镜头对焦。

在拍摄中,有的摄影记者采取先通过较短焦段观察,再快速选择长焦段“推”上去的方法拍摄,更易观察不易“跟丢”;有的摄影记者采用后键对焦的方式,即将对焦模式调整为连续对焦,对焦功能设置在AF-ON按钮上,将半按快门的同时锁定对焦与测光功能分离,这样只要按住AF-ON按钮就会一直锁定对焦或追焦,在需要拍摄时快速按下快门键,更好的完成高度运动时的抓拍。这样的好处有以下三点:其一,不用担心因光线的变化而重新测光。其二,当被摄物体突然被其他元素干扰、遮挡时,因为焦平面已经锁定不会影响对焦结果。其三,需要先对焦后构图时,就可以通过AF-ON键先完成对焦,然后移动镜头再进行构图,不会产生模糊失焦的情况。当然,这只是一种拍摄习惯而非固定之规,还是需要使用自己更熟悉的方式完成拍摄。

据了解,使用的是半按快门锁定曝光与对焦、然后再重新进行构图的拍摄者也不在少数。笔者也曾经长期使用此种方法。这里就有一个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当我们用大光圈拍摄、锁定了对焦与曝光之后,再次进行重新构图时会发现最终成像出现失焦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余弦误差。余弦误差是一个光学的概念,摄影领域的余弦误差并没有权威的学术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诠释为指相机对焦后旋转一定角度重新构图,成像时实际焦点偏移,偏移量与重新构图所旋转的角度成正比。(如右图1、图2)

图1

图2

由图可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焦平面的改变及大光圈形成的小景深不足以覆盖两次对焦的范围。解决的方式也很简单,第一次构图时的已锁定焦点与再次构图时该点所在位置不要偏移过大、光圈不要过大即可。但在实际操作中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每次新闻摄影拍摄都准确的测量景深也并不现实,因此如果使用此种拍摄方法一定要在第一次构图选择焦点时特别注意,避免此种情况情况影响最终成像。

使用长焦镜头的景深像较小,要正确控制好景深范围

长焦镜头的突出主体作用明显,因此更应正确控制好景深范围,让需要被表达的拍摄主体置于景深范围之内。笔者就曾经追求极致的小景深效果而忽略了视觉表达的准确性,造成了拍摄人物时一只眼睛实焦而另一只眼睛虚焦的现象。无论何种技术手段都是为了表达主题而服务的,为了“景深而景深”的方法不可取。这就如同精彩的影视作品中,前景、中景、背景层次明显,画面丰富立体,而一些“快消品”影视剧往往只能看到演员的面部特写,新闻摄影是新闻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过度追求小景深非常容易丢失背景中的有价值信息。被摄主体往往是环境中的主体,丢掉环境往往让画面过于单薄干涩。

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按下景深预览按更准确的了解景深范围。需要特别提醒的事,为了更好的控制景深,拍摄时经常会采用较大光圈甚至是最大光圈,而大多数的相机镜头最佳成像效果往往不在最大光圈处,有的镜头大光圈带来的边缘锐度不足、“紫边”等弊端也应注意。

合理运用长焦镜头的透视特点,让画面清晰饱满

除去只能用长焦拍摄到的场景外,有大量场景是即可以使用标准焦距镜头表现,也可以使用长焦镜头拍摄的。即使在被摄主体大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不同镜头也有不同的表现侧重。有观点认为标准镜头更接近人眼的视觉效果,那么人眼不可能呈现的独特透视就成了长焦镜头的优势。长焦镜头可以有效地压缩被摄主体与其他部分之间的空间,使画面呈现出较为紧密的状态,或内容紧凑,或压迫感强。同时,长焦镜头可以凭借视场小、景深浅的优势,使得主体更加突出,更容易排除掉画面冗余信息。但正如上文提到的,追求干净、去除冗余并不是一味虚化、因噎废食,而应该是有效信息飽满、画面层次丰富的有机统一。此处需要注意两点情况:

第一,由于长焦镜头视场较小且普遍体积较大,尤其是使用300mm以上的焦段进行拍摄时,相机的稳定性及合理的快门速度就显得尤为关键。即使相机和镜头的防抖技术日益先进,扔建议使用三脚架、独脚架作为稳定、支撑并确保安全快门速度及合理感光度,从而保证画面清晰。同时,如果在较小的空间内使用也要注意长焦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

第二,使用长焦镜头,尤其是超长焦段镜头时,务必注意现场空气质量与光线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视宁度”。视宁度原本是天文观测领域的概念,它是指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如今也被广泛应用到摄影领域。视宁度与温度有关。“空气弯曲光的能力,也就是折射率,取决于它的密度,更直接地说是温度。当温度不同的空气团相遇时,其对光线的作用就像是薄透镜。例如在火焰的上方或者是被太阳拷热的公路上,你也能看到类似的情况;热气流会使本就糟糕的视宁度更加突出。当用长焦镜头时,也放大了这些影响”。同时,空气中若灰尘较大也会一定程度的影响成像质量,这都是我们在实际拍摄中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盛希贵:《新闻摄影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高剑宁:《当代新闻摄影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徐忠民:《新闻摄影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谢琳:《新闻摄影教程》,中国摄影出版社,2009年版.

猜你喜欢

焦段景深焦距
相机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
二倍焦距之外的神力
探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
摄像机的景深控制及其应用
大变焦比镜头
程赞作品
简明FOTO词典:景深
35款长焦变焦镜头测试
中焦镜头专题
景深在影视摄影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