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实现路径

2021-10-31卞靖陈曦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城乡要素现代化

卞靖 陈曦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作为一个动态概念,农业现代化的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其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产方面,更涵盖农业生产制度、政策体系、组织形式、城乡关系、国际贸易等各个方面。由于我国在历史背景、资源禀赋、文化传承、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等方面均与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有所不同,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也将呈现与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模式明显不同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好三大关键性问题,并通过构建农业“三有”经济体制、建立城乡要素统一市场、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开放条件下农业竞争力等重要举措,确保2035年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如期实现。

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的四大鲜明特征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新思路新选择的新型农业现代化。

(一)从土地制度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基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现代化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实行哪种土地制度,是由一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等各种条件共同影响共同决定的,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土地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公有制形式基础上,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与西方国家以农村土地私人所有为主的制度存在根本性不同。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我们的土地制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满足了不同阶段生产力发展对调整生产关系的新要求。既防止了出现一些国家由于土地兼并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又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显示出我们土地制度的强大活力和自我完善能力,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

(二)从涉农人口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人口占比较高的现代化

美、德、英、法等欧美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后,农业人口迅速减少,占全国人口的比重都在3%以下,有的甚至仅占1%左右。我国国情特殊,即使到2035年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人口占比仍会保持在20%以上,绝对规模则会超过3亿人。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进种类多样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和业态,为农业人口提供形式更加灵活、收入更有保障的就业岗位。同时,需要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三)从经营规模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现代化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不同于北美国家的大规模家庭农场模式,也不同于南美国家大公司农场与小农户并存的规模,而是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的、多种实现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经营模式既可有效解决小农户模式存在的生产效率效益低下、与市场对接能力较弱、科技推广难度较大等问题,又符合我国地区差异较大、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集中连片耕地比重较低等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规模经营的“度”,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和情况,综合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成本收益率等指标,探索本地区农业经营规模的合理边界并進行动态调整,达到生产收益、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综合提升的目标。同时,构建与适度规模经营相配套的产业链条,打造包括上游研发投入、中游社会化服务、下游加工销售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实现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步提升。

(四)从实现路径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开放条件下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交汇融合的现代化

欧美等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较早,全球经济联系还没有当前如此密切,主要是通过机械化、电气化、集约化生产来实现的。与之相比,在不断扩大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将是一个统筹利用全球农业要素资源和市场、在开放中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并逐步代表全球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过程。同时,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已明显超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且现代科技也已全面渗透到其他生产要素之中,对于其他要素的形成配置、质量提升和供给优化等均会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难得机遇,依托新兴技术发展的大势和国内应用基础较好的优势,实现农业与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从而突破西方传统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走出一条代表最新方向、更高科技、更优模式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好三大关键问题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有效和妥善解决好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保障安全与扩大开放如何有效协调等关键性问题。

(一)城乡要素市场分割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不但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大结构性问题。相对于城市,农业要素市场化进程相对较慢,要素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相对较低,城乡要素仍然难以完全实现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如,虽然中央已经提出,各地要在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现有的土地交易机构或平台基础上搭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交易平台,但平台建设慢、规则不健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土地要素在城乡间的顺畅流动。再如,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经营成本和风险成本均高于城市,导致农业的不良贷款率始终处于各行业前列(见表1),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亟需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长期得不到满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发展。

(二)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

近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重要农产品的产量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消费能力和品质追求意识的不断提升,农产品“低端同质、高端不足”等结构性错位问题越来越突出。一般“大路货”、低端农产品积压难卖,专用小麦、优质大米、高端水果等优质安全绿色多样的高端农产品明显供给不足。以大米为例,原本北方人习惯吃一年一季的北方米、南方人习惯吃一年多季的南方米,但是随着人们对口感、营养等要求的提升,全国人民对于东北大米的需求越来越大,推动东北大米的产量在全国占比从上世纪90年代的6%—8%持续上升至2019年的约18%。同时,也导致东北地区耕地质量下降、水污染问题突出、农业面源污染等众多问题,特别是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等问题较为严重,需要中央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

猜你喜欢

城乡要素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我的女巫朋友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