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明远:必须为中国成就点赞
2021-10-31杨士龙
杨士龙
华盛顿特区弗里尔美术馆和阿瑟·萨克勒美术馆主管中国书画的策展人美国人斯蒂芬·阿利(安明远)今年70岁了,他是1979年至1980年首批来华留学的八名美国学生之一。他的中国文化之旅可以用孔子的一句话形容:“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必须为中国成就点赞”
1966年,安明远开始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夜校学习中文。少年安明远曾尝试借助字典把著名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难》译成英文。译作虽然不完美,却激发了他继续学习古代汉语的热情。后来,他到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学习,那里的汉语文言文课程是当时美国最好的。
1979年,安明远幸运地被选为首批赴中国的美国研究生。这个项目得益于两国建交前达成的中美教育交流谅解备忘录。安明远一行先来到北京语言学院进行测试和评估。之后,他们各自都选择了心仪的大学。当时,并非所有中国大学都对外国学生开放。安明远选了南京大学,因为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都城。
当时的中国与现在相比完全是两个样,那时的火车又挤又慢。“如今的中国,城际交通快得令人难以置信,有时坐火车出行比坐飞机还快,极大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必须点赞。”安明远说。
传统文化仍在滋润中国
安明远说,透过自己喜爱的中国古籍,能与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对话。“仁、义、礼、智、信,这些原则都值得肯定,值得捍卫。”他相信,这些原则“如今仍适用,就像李白的诗歌或八大山人的绘画,如今依旧备受推崇一样。”
在安明远眼里,中国的物质生活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文化在走向现代化,这也是一件好事。从这个层面看,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安明远说,“但传统从未离开,从未远去,而是一直与我们相伴。”
沟通越多关系越好
安明遠现在供职的史密森学会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群和教育科研中心之一。“史密森学会至少有28到30个与中国相关的项目,从邮票到大熊猫,从生物多样性到地质学再到美术,方方面面,你能说出名字的我们都有所涉及。”安明远说,“合作是史密森学会的核心理念,我们要与每个国家的每个领域合作,永不停步。”
安明远本人曾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地的中国专家密切合作。“我们会一起聊天,交换看法,会把遇到的问题或看到的图片发给对方,共同讨论,还会交流一些与收藏和研究有关的事。沟通越多,关系就越好。”
“在我们的收藏中,往往有一些重要的藏品是中国人没有真正了解的。因此,我很愿意为更多人,特别是中国人,免费提供这些材料。”安明远说,“这总是双向的,我试图把我们的一些观念和思维方式带到中国,但我的主要目标是把中国的思想、观念和成就带到美国,让美国人了解,这是我的工作。”
(摘自《参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