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系统联合规则设计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10-30何德明
何德明
【摘要】目的:通过有效措施改善和不断增强合理医疗服务的使用合理性,减少不合理服务的使用比重。方法:充分利用合理的用药情况监控和规则设计系统,通过对各类医疗药品的自定义用药准则信息进行合理编制,设定不同用药剂型和各种类别的用药警告提示信息,在对住院病人进行保存和制定执行专业医嘱时,对其病人进行实时的用药审核,并向住院患者及时提供正确的用药治疗方法。结果:经过本次分析软件的实际使用前后数据分析和结果比较,门急诊住院服务医嘱处方质量数据的统计差错从2020年10月份首次累计发生269次差错減少至2021年5月的12次,下降差错比例累计为95.5%;门急诊住院治疗使用抗菌消炎药物的医嘱处方数据质量率及不合格率由2021年1月的4.01%大幅骤减至2021年5月的1.51%;使用静脉滴注给予中药药物配置治疗中心住院治疗的不合理药物医嘱处方数量由每月486份(2020年10月)大幅减少为每月58份(2021年5月)。结论:本文的合理用药系统设计可以很好地帮助改善和有效提高门急诊疗护理处方的工作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处方医嘱,值得我们在各大医院内部广泛应用。
【关键词】合理用药系统;规则设计系统;处方;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DOI】
近年来,医院不合理用药频率高达20%,主要有四种类型:重复用药、注射禁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剂量超标分别为43%、35%和17%、5%。重复给药所占比例最大,即不合理给药的发生率最高,频繁重复给药可通过诱发副作用或毒瘾增加治疗风险。例如,麻醉性吗啡限量包括:正常剂量100mg/d、15mg可引起疼痛,但过量使用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功能障碍和死亡[1]。医院开始实行合理用药制度后,统计显示,重复用药、注射禁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剂量超限等问题不超过处方的1%,不仅提高了质量,还降低了医疗风险,增加了医院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
1 系统设计结构和运行模式
1.1 合理用药制度的总体设计
根据医院的实际管理要求,总结出一套实证管理模式,即“医院合理用药闭环管理模式”。在这个模型中,围绕数据库的“预警管理、后续管理、控制管理”核心,形成封闭式管理模式。首先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预警,然后通过对大量用药信息尤其是不合理用药的预警信息进行跟踪统计分析,控制不合理用药。帮助医生减少非理性用药行为,并将控制结果反馈到预警管理机制中[2]。
1.2 合理用药制度技术总体规划框架
系统技术架构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型)架构和MVC模型(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型-View-Controller)进行程序设计开发。在系统的应用框架中,系统平台采用Microsoft Windows 2008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Server2008,WEB服务器采用IIS。
1.3 合理用药系统基本功能模块
1.3.1特殊预警管理机制
合理用药制度决定了当前处方药物的药物耐受性,如果超出规定标准,则不能在处方中使用该处方药。该功能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特殊人群药物监测:“特殊人群药物”是指特殊人群在哺乳期、妊娠期或肝肾功能障碍期间的药物监测。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下,系统提供即时提示,有效防止药物副作用。专属药品管理模块:“专属药品管理模块”通过在后台数据库中设置药品专属性来监控医生的用药行为。例如,同一药物的口服和注射是排他性的。药率监测与管理模块:“用药比例监控管理模块”快速引导医生掌握用药率,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1.3.2完善的溯源分析机制
全院药品排行模块:根据查询条件(医院、科室、医生),可按所有药品、抗菌药、非抗菌药的降序计算,前n(n可以自定义)在全部药物、抗菌药物和非抗菌药物三种类型下,命名药品以条形图形式显示,前n个(n可自定义)科室,从高到低列出药品的费用、剂量和DDDs。该功能可以帮助品管人员充分了解各科室的用药情况,针对各科室的用药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问题医嘱统计模块:在该模块中可以以药物、科室或医生为统计单位统计问题医嘱数量和药品问题数量。该功能模块可以帮助品管人员进行问题跟踪和统计分析,解决出现的不合理药品问题。
1.3.3严格的控制管理机制
处方锁定模块:在该模块中,质控人员可以根据处方审核结果和实际管理需求锁定医生处方或抗菌处方,同时设置锁定期限。药品限制模块:在该模块中,质控人员可以对疾病、科室和医师分别进行药品限制。药品信息维护模块:通过对医院药品基本信息进行个性化维护,方便医院管理的模块[3]。
1.4 系统在减少不合理用药医嘱上的应用实例
减少了医嘱的输入性错误:由于目前我院主要采用了电子处方和传统的电子医嘱,因此往往都会在病人身上出现一些医嘱输入性错误,特别要指出的是一些给药路径的输入性错误,虽然这些错误在病人身上看似比较小,然而,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和后果。如果外用药物没有书写或口头表述,患者可能会在如何使用药物上出现错误;如果静脉注射药物标注口服,则无法使用电子注射卡实时显示,导致患者注射不及时,影响病情恢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的控制,将每个药品的常规使用法都给予了锁定,当一位医师在操作中出现上述的输入或者错误时,就有可能产生警示,并且有效地限制了医师在操作中继续进行,等修改正确后再次给予审批。
减少了药品在用法和使用中的错误:对于药品在使用中需要具有必须的用法和剂型,一旦发生了使用中的任何错误,都很有可能会直接造成治疗效果的失败或者是引起其他医疗争议,因此,我们通过软件对其进行了控制,如果药品中出现了与设置的规则不同,就会提示专业的医师对其进行了修改或者是拦截[4]。
减少了静脉注射药物的溶媒选用错误:有些药物静脉注射的用药对于溶媒的选用也有着特殊要求,如多烯磷脂胆碱注射剂,要求药物只能使用不包括电解质的葡萄糖溶剂进行稀释,否则容易无法分离分析出具有结晶性的药物颗粒,因此,不能单独考虑直接选用各种氯化钠药物注射剂、葡萄糖-羟基氯化钠药物注射剂以及林格液溶剂来直接作为溶媒;抗恶性肿瘤苷类药物如奥沙利铂必须直接采用5%的各种葡萄糖药物注射剂量来进行静脉稀释,与各种氯化钠药物注射剂之间不能存在直接配伍的各种禁忌;大多数常用中药药物注射剂不一定能够直接抉择选用各种氯化钠药物注射剂或者来直接作为药物水溶媒,一旦发现了溶媒的医嘱选择使用失败,系统就可以有很多机会对这个患者医嘱进行实时警示和自动拦截,同时还有机会主动给予正确的溶媒使用技术建议,否则他的护理医师将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及时保存好该人的医嘱。通过这种处理方法,直接把这些技术错误都全部扼杀并放到了技术源头,使得这种不同类型的技术错误的其发生率大大小幅度地得到降低。
减少一些医院产品药物的相互联合配伍和用药禁忌的使用错误:由于医院在治疗期间可以使用和买到的医院药品非常多,医师并不是很难有可能完全能够记住所有医院药品的相互联合配伍和使用禁忌,所以,一旦医院发现药物的相互联用治疗方式不合理,如轻者可能给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及其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伤害,重则很有可能直接导致患者引起严重的疾病医疗意外。因此,对于明确的同类药品系统配伍各种禁忌,我们已经通过系统配伍规则的精确设定,将这些药品配伍的各种禁忌分别对其列为8级进行警示,一旦2种同类药品都同时出现在同样的配伍组别和医嘱中,系统就一定会及时地对其给予一级警示和进行阻止,提醒所有专业的药物护理医师及时对其进行相关修正。例如我们在日常的药品审核中会不难发现,胞氨酸磷脂酰胆碱钠药物注射液经常是在配伍后将其加入多种维生素a和c一起可以作为一种配伍药使用,而二者都认为是经常属于进入人体内的一种配伍药和禁忌[5]。为了有效避免此类等级差别的心理错误又一次重复发生,我们把两种中药的相互配伍级别限制在等级规则中分别再次设定为8级,从此,两者的相互作用配伍没有机会再次出现,无形之中大大程度减轻了一些专业的中药师对部门审批中药处方的心理负担。
2 系统使用效果分析
降低了门急诊处方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用药失误以及其他抗菌药物的处方不完全合格率,使用管理模式前后对比发现,发现造成门急诊处方使用失误的影响因素骤然减少,因此可以在门诊和急诊室开具抗菌药物。通过率也有明显提升,出错次数为269例,相比于2020年10月的比较数据,下降率平均上升了95.5%。
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次治疗系统的治愈效果,我们把本次治疗系统投入使用前的2020年10月份与系统投入使用后的2021年10月份不合理的醫嘱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请参见本次治疗列表1。
3 结论
本研究基于合理用药监测和合理用药监测干预系统使用前后干预系统相关指标的分析,发现合理用药监测干预系统在医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合理用药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进,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药物消费的整体增长仅占保健品消费的一小部分,这可能与医院行政人员设定的系统管理水平有关,也可能与行政人员批准某些药物不严有关。部分抗菌药物指标尚未达到抗菌专项整治目标,表明医院管理者除了系统干预外,还应建立系统的管理方案,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加强医务人员培训[6-7]。并努力加强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措施,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医院管理人员的变化,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都会影响到合理用药的统计结果,本文未进行相关性分析。但在使用医院合理用药监测干预系统前后,医院管理人员稳定,医院合理用药政策无明显变化,统计结果可靠[8]。我们虽然已经通过不断地修正自己对药品的规范和自定义准则,使其在医嘱的审核中能够发挥出很好的作用,达到事前和事中干预的目标,但由于规范的制订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参考资料来支撑,所以,对于一些没有相关资料的药品,因为无法建立出相应的规范而直接导致合理医嘱无法及时地进行自动的审核;由于系统还可能无法做出疾病的诊断与用药相适宜性的评估,这也将成为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目标。
总之,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方式和手段来做用药的干预,不仅省时、节能,而且精准,应该更多地投入到未来的发展中。
参考文献:
[1]张淑燕,王珍珍,吴美玲,赵昕.区域合理用药系统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的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0):98-100.
[2]楼江,王刚,李晴宇,陈玲,王林,易成,严伟.系统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处方前置审核模式对合理用药的影响[J].医药导报,2020,
39(09):1199-1202.
[3]廖丽娜,刘玲,陈潞梅,左静,邬蓉.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提高中成药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19):2069-2072.
[4]奚倩兰,刘凯,陈晓平.《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解读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并发症[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8,18(01):2-7.
[5]季旎瑰,陈勇,顾皛星,陶霞.借助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探讨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模式[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0,17(04):27-31.
[6]马永力,赖英,方新华,葛卫红.应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进行中药饮片全处方点评模式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3):106-109.
[7]金慧,胡燕,林忠,蒋正立,吴永江.基于合理用药系统促进癌痛规范治疗的药学实践[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36(16):2090-2094.
[8]王辉,杨樟卫,毛旭峰,张丹丹,刘正跃.基于区域医疗大数据构筑合理用药监测生态系统[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8,18(06):41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