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焊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措施研究
2021-10-30倪现朋
倪现朋
摘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对于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是一种高水平的指引,高职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的先天优势,将“工匠精神”融入焊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于强化学生极致思维、工匠品质有决定性意义,正确理解“工匠精神”内涵,理清人才培养的思路,找准配套措施是时代赋予的课题。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焊接;思路;措施
焊接技术作为装备制造过程的关键一环,直接决定着产品的使用性能、企业的加工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焊接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工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引导下,“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的实施,都需要培养一批具备深厚焊接专业知识储备、扎实操作技能、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岗位自豪感的工匠级焊接技能人才。本文着重探讨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培养的思路与策略,希望对国家焊接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
1.“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集中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1]
第一,工匠精神强调高尚的职业道德,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通常职业道德体现为观念、习惯和信念等形式,通过员工的自律来实现。工匠们喜欢不断地优化自己的产品,通过工艺的改进升级,制造出自己理想中的产品,从而享受产品在自己手中不断升级的过程。对于焊接从业者来说,就是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处处体现行为自觉与一丝不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现有设计、工艺中问题,通过自身积累以及向工艺、设计部门反映,从而不断地解决问题,优化产品。第二,工匠精神的基础要求是高超的职业能力。一个高水平的焊接从业者,应该具备精湛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焊接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要求高的应用型学科,一个优秀的焊接技师除了通过焊接生产过程锤炼焊接实操本领以外,还应该具备广泛扎实的理论储备,无论材料、工艺、设备、结构、检验或者标准规范,这需要个人不断地学习与广泛深入的实践。第三,工匠精神应具备高尚的职业品质,比如爱岗敬业、职业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这是“工匠精神”在焊接从业者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中华民族素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
2.培养焊接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思路
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建设为例,其“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培养的过程具有相对完整的体系。
2.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注重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院与企业深入合作,与企业建成无障碍交流通道,焊接教师可以进企业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2];同时,企业定期选派“企业工匠”、“地区工匠”等高水平人才入校培训,通过上课或者讲座的形式将企业焊接设备、工艺、结构、材料、标准、规程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校教师,教师结合自身专业学习深化自身专业水平,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
2.2专门人才,专门培养,打通学生实训实习高效通道。学院与山钢集团、新华医疗等优秀企业深入合作,学生分批次轮岗实习,由校企共同设置实习任务及考核标准,在实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建立起了企业和岗位的认同感,最终留企工作,双方实现双赢。
2.3课堂融入,强化教学,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特色的课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焊接教研室利用寒暑假、周末以及课余时间打磨课堂教学,每次理论课或者实践课,注重细节和品质,数量次之,在遇到关键细节问题时,教师重点强调并身体力行,让“工匠精神”深入学生骨髓。
3.将“工匠精神”融入焊接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3.1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焊接课程体系[3];高校通过为装备制造企业不断输送焊接专业化人才,进而了解焊接岗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真是需求,进一步确定焊接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校企合作坚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参照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针对合作企业的材料、技术、设备情况,共同开发金属材料焊接、焊接设备及工艺和焊接结构生产等教材及课程,以保证学生学习内容与实际生产接轨,实践内容与实际生产岗位一致的目标。
3.2开创4+2+X模块式教学模式。“4”表示焊接专业学生毕业前,需具备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和焊接机器人示教编程等4项技能过关,常规3种焊接方法是打开焊接技术大门的基础,必须通过必要理论知识学习和大量的实践训练来保证基本的焊接技能水平;焊接机器人是自动化焊接技术的代表,在焊接自动化发展的大潮下,掌握基本的焊接机器人编程、调试技能是一名焊接高技能人才必备要求。“2”表示每人需完成一次焊接技能比赛、焊接生产性实践。在国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已赛促改、以赛促建”的号召下,让学生参与到焊接大赛当中,通过大赛高标准、严规范、强竞争的特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建立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学生虽然通过日常的焊接实训,综合技能有所精进,但是距离独立识图加工还有距离,要求每位同学借助校内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自主加工一件焊接作品,完成焊接生产性实践。“X”表示每人需考取X个焊接作业证或等级证书。焊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必须考取焊工特种作业证和焊工等级证书,让学生真正具备焊接工匠的技能基础,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3.3与合作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建成校内校外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拥有丰富的场地资源,通过吸引合作企业在校内建厂和引进先进设备,结合学校自身设备资源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派遣工人来校加工,焊接教师及学生参与学习实践。通过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构建问题导向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既实现了场地资源和设备的有效利用,又把企业生产的真实场景引入学校,同时可以产生社會收益。学校积极与企业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根据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与船舶制造、轨道交通、压力容器、有色金属焊接等相关企业合作,建设涉及多个行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同时,又要接受校外的实习锻炼,提高对焊接行业的认识和高度。
4.结束语
焊接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是焊接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具有摇篮作用及先天优势,因此,一代代焊接专业毕业生能否真正走向焊接岗位并发挥自身价值,在于高校和企业能否将“工匠精神”灌输到学生的思想深处,这也将是焊接专业职业教育的新时代课题。
参考文献
[1]论“工匠精神”.中国文明网.2017-5-24.
[2]王立颖.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焊接人才[J].ScientificResearch.2018.
[3]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