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宁化为例
2021-10-30李其生
李其生
摘 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以确保农业生产环节、农产品生态质量安全为目标,通过优先使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生态控制技术措施,及时控制茶树病虫危害,从而降低化学农药使用,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是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全环节最重要的特点以及最健康需求,也是当今世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效益
近几年,宁化县确立了“两米(贡米、薏米)、两茶(茶叶、茶油)、一稻种(杂交水稻制种)”作为全县重点农业产业。全县现有茶园面积3.7万亩,改良茶园土壤2万亩、标准化生态茶园1万亩、绿色食品茶基地1万亩、富硒茶叶基地2000亩,有3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茶企取得有机食品认证、2家茶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6家茶企获SC认证,宁化“孔坑茶”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定。
宁化县作为福建省的重点产茶区,现有铁观音、金观音等茶树品种,由于品种较为丰富,茶树病虫害种类也相应增多,但由于茶农专业知识不足,有时仅凭个人常识和习惯用药,未能有效控制农残,造成茶叶质量出现安全隐患。
1 茶树病虫害主要种类
1.1 茶树主要病害种类
茶树的根、茎、叶、花和果实都会产生病害,病害会造成茶树长势衰弱,引起茶叶的大幅减产,并大大降低茶叶的品质。目前宁化县常见的茶树病害有20多种。
根部病害:主要有苗期茶根腐病、根癌病和紫纹羽病。
茎部病害:主要有茶枝梢黑点病、茶胴枯病、茶灰色膏药病、茶枝黑痣病、茶枝癌病、茶树苔藓和地衣。
叶部病害:主要有茶饼病、茶褐色叶斑病、茶圆赤星病、茶炭疸病、茶芽枯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白星病、茶煤病、茶赤叶斑病等。
花和果实病害:主要有花腐病、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种类较少。
1.2 茶树主要害虫种类
茶树害虫会对茶树的正常生长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降低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茶树害虫主要有以下吸汁、食叶、钻蛀和地下虫害等几大类。
吸汁类:主要有叶蝉、粉虱类、蚧类、螨类、蓟马、茶蚜、绿盲蝽、茶树蛇眼蚧等。
食叶类:主要有茶尺蠖、卷叶蛾类、茶蚕、茶毛虫、茶毒蛾、扁刺蛾、蓑蛾和象甲等。
钻蛀类:主要有茶枝镰蛾、茶梢蛾、茶天牛、茶枝木蠹蛾和茶堆砂蛀蛾等。
地下害虫:主要包括大蟋蟀、地老虎、蛴螬和白蚁等。
2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随着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茶叶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这也直接促进了茶产业的迅猛发展,但一些茶农急功近利的生产方式却加剧了茶树病害虫发生,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宁化县对茶树病虫害采取绿色防控综合措施,确保茶园优质高产、茶叶绿色生态。
2.1 建设绿色生态茶园
新建茶园之前要认真勘测山场,结合地理环境、水源开辟等做好详细的建园规划,建设一个良好的立体生态茶园。种植茶树前要结合茶园生态管理采取挖深沟,埋有机肥、绿肥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根据茶产品生产的需要,要选用相应的抗病虫茶树品种。引进的良种苗木进茶园前要严格按检疫要求进行植物检疫,以防新的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扩散。在茶园的步道边、边角地、行间、坎边、山坡壁等位置种上遮荫树、观赏绿化苗木和绿肥等植物。
2.2 使用农业技术措施
优先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再根据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时间,综合采取相应的茶园管理、平衡施肥、合理采摘等农业绿色防控手段,发挥每种技术措施的性能优势,来控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从而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开展茶园健身栽培,改良肥力瘦薄、茶树长势不旺茶园的土壤,大量施用土杂肥,增加有机肥用量,配合施用磷钾肥,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每年11月左右对茶园进行一次全面深翻土,每亩施用菜饼肥80~150公斤,春、夏、秋冬按2:1:1的比例追施尿素、磷、钾肥。合理布局茶树密度,修剪病虫枝、细弱枝及徒长枝,使茶树通风透光,增强茶树抗逆力,抑制或减轻害虫危害。加强茶园管理,采用化学除草剂清除杂草,尤其要抓好冬季的清园、春夏的耕除、秋季的深耕,做好抗旱防冻及治虫工作,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以减少侵染来源,促使茶树生长健壮,减轻、减少发病。及时分批采摘茶树幼嫩芽叶,适当增加采摘次数,能恶化假眼小绿叶蝉卵、若虫、茶橙瘿螨、茶蚜等害蟲的食料条件,可人为消灭大量害虫。
2.3 开展生物和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通过积极营造适合茶树病虫害天敌昆虫、鸟、蛙类等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从而有效控制茶树虫害的危害。在生产实践中如放养寄生蜂防治卷叶蛾、蓑蛾、茶毛虫等来控制害虫;利用病原微生物治虫,如在茶园中喷施孢子液,防治茶毛虫、尺蠖、卷叶蛾类、象甲类等害虫;用白僵菌871菌粉毒土防治丽纹象甲;利用苏云金杆菌类、“Bt”细菌等细菌杀死茶蚕、尺蠖、茶刺蛾、茶毛虫等鳞翅目昆虫的食叶害虫;利用病毒治虫,如在虫口密度大的茶园局部喷射少量病毒液,待幼虫大量死亡时收集虫尸凉干用贮虫盒放入冰箱,待田间幼虫将要危害时取出虫尸捣碎放入少量水中浸泡,再用纱布过滤再将滤液稀释成病毒液,在幼虫处在1~2龄时,亩喷射40~50头虫尸浸出液,防效可达90%以上。
物理防治。通过灯光、糖醋、诱饵等诱杀和人工捕杀茶树的害虫。杀虫灯可选用能避病虫害天敌习性的光源、波长、波段,杀灭成虫、降低茶园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对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蚜虫等小型昆虫诱杀作用明显。对茶毛虫、茶蚕幼虫等群集性害虫采取将虫枝掰开伸入烟碱水或1%肥皂液中进行人工捕杀。每亩茶园放养30只左右的鸡、鹅,捕食多种害虫的幼虫、蛹、成虫。使用昆虫性诱剂引诱雄虫至诱捕器,杀死雄虫。利用害虫的颜色光趋性的原理放置色诱板诱杀害虫,每亩茶园设置10块以上的色板,色板高度要高于茶蓬表面。害虫发生规模不大却集中,或发生零星分散、难以采用其他防治方法时,可采用人工捕杀;如茶尺蠖等具有假死性习性的害虫,通常运用振动茶树的方法进行,在茶树下用器具盛接,捕集后集中杀灭;对茶梢蛾、茶堆砂蛀蛾等钻蛀性害虫,可用铁丝插入蛀孔予以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