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观琥珀世界 感受世间绝美

2021-10-30魏浩浩

走向世界 2021年41期
关键词:白垩纪琥珀化石

魏浩浩

在今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青岛展区,琥珀博物馆的展品惊艳四座。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触摸琥珀,还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琥珀纹路,而现场一块“缅甸琥珀”十分珍贵,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据了解,这块缅甸琥珀距今大约1亿年的时间。琥珀博物馆负责人王硕介绍,这个类群是大家所知道的本内苏铁,是现在被子植物最近源的姐妹类群。人们通常看到的本内苏铁都是只有叶枝或种子的一部分,但这只接近完全的本内苏铁有4根完整的枝条、1个球果,是一株完整的化石植物。

琥珀,也称“虎魄”,传说是一种由老虎魂魄结晶而成的宝石。当然这也只是传说,实际上它是由古代植物所分泌的树脂埋藏于地下经历复杂的理化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有机宝石。由于形成琥珀的树脂具有流動和粘稠的特性,很容易在分泌的过程中包裹进小型的生物体,最终形成具有内含物的琥珀。经过数千万年的时光冲刷洗礼,琥珀绽放出神秘而温润的光芒。它的神秘与美丽,让世人赋予了许多传奇色彩,甚至于有一种颜色,是直接以琥珀命名的。

在青岛,琥珀博物馆背后的青岛科技大学进化生物学团队,这群钟爱琥珀的人在不懈的努力下,将这个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透的琥珀世界,带到人们的面前。他们对琥珀进行了收藏、研究、交流和推广,建立了数字化线上博物馆藏平台,开设换物全景和景深漫游的VR体验,进行相关文创产品设计、主题文化体验。可以说他们为人们打开多方位、精彩绝伦的琥珀世界的大门,等待人们去发掘、了解并爱上它。

一个团队、一份热爱

青岛科技大学进化生物学团队收藏37400多份来自1亿年前白垩纪的动植物琥珀化石标本,其标本藏量为大英博物馆的32倍,足以同时支持上百个主题展览。

团队立足琥珀的科研、科普、展示、交流与文化传播,致力打造全球最大琥珀博物馆,赋予琥珀化石第二次生命,使沉睡上亿年的生命胶囊得以与大众重新交流。补缺了目前市场上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匮乏、科研与学术价值挖掘极度有限的空缺。据了解,在团队藏品琥珀中,内含物种类繁多。在拥有展物的基础上,团队基于对琥珀化石的科学研究生产知识,不断吸引观众。通过与来自美国堪萨斯大学、英国开放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专家合作鉴定,青岛科技大学进化生物学团队在上述化石中,包含有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约890多个新植物化石种属、至少670个新昆虫化石种属。每一块琥珀化石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生态变迁的历史故事。

而团队带头人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85后”夫妻教授王硕和施超,也是整个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在很多人眼里,王硕和施超是一对“神仙眷侣”。他们令人艳羡的,不止是两人研究的琥珀化石领域高深莫测,也不止是两人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年纪轻轻就被评为了教授,还在于两人因科研结缘的美好爱情故事。

研究琥珀究竟有什么用?透过一小块琥珀,王硕自豪地说:“最大的作用在于推测进化史。这样一株茎上带有小花的植物叫菲利卡,它现在只分布于南非最南端的开普敦和马达加斯加岛上。我们在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里找到,说明它是跟着板块运动,最后漂移到了我们亚欧大陆。”王硕和施超经常会用“研究恐龙眼里的世界”来概括自己的这份工作。

“琥珀化石形成于白垩纪中期,恐龙是在白垩纪末期灭绝的。白垩纪和现在,只隔着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完善的陆地生态系统。”王硕介绍,他们据此就可以复原上一个完善的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由哪些成员组成、食物链和生态循环又是怎样的,从而为当下的环境带来很多启示。

据悉,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墨西哥、黎巴嫩等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产琥珀。而青岛科技大学进化生物学团队研究的缅甸琥珀更是形成于1亿年前。高大裸子植物的松脂,大坨大坨地滴落下来,把周边动植物包裹进去,经过地质的沉积作用形成琥珀。

在已知的类群中,缅甸琥珀形成于1亿年前。这些琥珀里大概有1%的比例包含有化石、内含物,这1%里又有九成以上是昆虫,只有不到一成是植物,因此王硕所在团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最少也最难解析的植物化石上。“被子植物在1亿年前刚刚起源,早期被子植物历经快速进化,由于演化形态和类群对不上,解析起来非常困难。好在,我们得到了老一辈专家教授的指导,他们的帮助成为我们走上这条路必不可少的动力。”施超介绍。

研究琥珀仿若与历史对话

对王硕和施超而言,每一块琥珀背后都有一个特别的故事,不断去把这些故事解释出来,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但毕竟是1亿年前的琥珀化石,想从中提取骨骼碎片DNA,就显得尤为困难。

经过不断研究,王硕和施超发现,迄今为止从化石中成功提取的最古老的DNA距今有七八十万年,但他们所研究的琥珀化石距今有1亿年历史,“这比史上最古老的化石DNA,还要古老100多倍,因此充满未知和挑战。”

实际上,琥珀里的昆虫和植被形态都普遍较小,这是什么原因?王硕介绍,一种解释认为,琥珀形成过程中受高温高压影响,实现了整体缩小;还有一种说法称,那时的植被昆虫,可能普遍都那么小。就好像侏罗纪里的蜻蜓,翼展有1米多长,但跟现在的蜻蜓形态是一样的。

猜你喜欢

白垩纪琥珀化石
霸王龙称霸白垩纪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夏日玩虫三部曲:昆虫“琥珀”DIY
长有羽毛的尾羽龙
教你如何识别真假琥珀
白垩纪历险记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真假琥珀如何分辨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