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月英:来自大山里的承诺

2021-10-30青沫

新青年 2021年9期
关键词:奉新县深山教学点

青沫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36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词)

守望承诺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19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四十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白洋山村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二十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但这没有打消她投身山村教育的初衷,为山里的孩子带去教育的春风是她深埋心底的承诺。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冬去春來,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撑起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酸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彰显本色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地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她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2021年4月,支月英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月,支月英入选“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名单,这是祖国和人民给予她的荣誉,也是对这位扎根乡村教育的女教师最大的敬意。

猜你喜欢

奉新县深山教学点
深山之“花”为什么这样红
藏在深山里的歌
织金洞:从藏匿深山到扬名世界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奉新县官方兽医监督巡查的现状分析
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产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疼痛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深山藏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