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楷模李守堂
2021-10-30泽一
泽一
李守堂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十几岁就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木工机械厂做车工。或许是环境的熏陶,从小他就学习了父辈的优秀品质,决心在这个普通的岗位上创造惊人的业绩。1978年,胸怀大志的李守堂郑重地向车间表了决心:8年时间里要完成23年的工作量,比同厂的老劳模安太俊的目标提早一年迈入新世纪。
长时间的起早贪黑带来了内心的极度充实和身体的疲劳不堪,腰肌劳损几次使他在夜里疼醒。还有一次李守堂得了中毒性痢疾,高烧不退的情况下仍然从医院回到车床,顽强坚持。同事和医生看不下去了,强迫他住院三天。他总是说自己的身体是铁打的,越干活就越结实,身体刚有好转就继续回到车间埋头苦干。
李守堂给自己制定的宏伟目标意味着一天要当成三天来干,而靠着现有的工艺和工具,傻干肯定是不行,一定要革新,一定要“巧”。一边干活一边琢磨,几年间,李守堂在车床前搞了60多项“小改小革”,这使他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一个人干的活顶上5个人,把公认的“窝工活”变成了“超产活”。1984年上半年,他提前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完成了23年的工作量。
“我的目标是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李守堂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之后的日子里他依旧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造的工作业绩也得到了高度评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不仅自己铆足劲向前赶,还发挥模范作用,带着身边的人形成一个不停战斗的群体。共产党人的形象,说到做到的实际行动,让其他人聚集在他身边,数年间他不仅教出了许多生产能手,在他的感召下还有不少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善言辞的他用朴实的话语、切实的行动帮助着一个又一个的工人进步。
李守堂可谓是人和心都扎根在他的厂子里。曾经有段时间,为了多赚些钱,一些职工业余时间去做“兼职”,导致厂里生产效率低了不少,也有许多人找到李守堂要拉他入伙。李守堂却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干私活挣大钱必会影响厂里的工作。我身为党员带头这样做,工人们的心散了,那么企业就会垮。”一次又一次的婉言谢绝也鞭策了厂里的工人骨干,大家纷纷表示“李守堂怎么做,我們就怎么做!”
平凡不平庸。从1977年到1990年,14年间他完成了52年的工作量。1988年4月28日,李守堂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1991年5月,他的事迹参加了由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主办的“奉献者之歌”展览,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守堂像一轮明月,吸引着周围人朝着他的光亮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