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银:荒漠中建造绿色长城
2021-10-30颜士州
颜士州
狂沙不治,难以解恨
石光银出生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榆林市定边县原海子梁乡,在他幼小的记忆里,风沙总是无情地吞噬着庄稼,淹没了村庄,乡亲们常常束手无策。石光银曾经跟着父母搬过九次家,每一次搬家都会听到大人们无声地叹息。7岁那年,他和一个小伙伴去野外放羊时,突遇漫天飞舞的沙尘暴,两个孩子被风沙吹得找不着回家的路,他一个人踉踉跄跄地跑了三十多里,好不容易摸到一户牧民家里,当家人找到他时,父母的眼泪夺眶而出,回到家后才知道小伙伴不知道被风沙埋到哪里去了……这痛苦的经历深深地刺痛了石光银的心,他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制服这丧心病狂的“沙魔”。
1984年,国家出台政策允许农民承包荒地,那时的石光银已经做了海子梁乡农场场长,这在当时可是“铁饭碗”,可是当他看到文件的一刹那,决心扔了“铁饭碗”去治沙!他同乡政府签订了合同,承包治理三千多亩荒沙,成为榆林地区承包治沙第一人。
因地制宜,风沙低头
在荒漠上栽树,撒钱容易回收较难。石光银心想只要把沙治住了,冒风险也是值得的,为了筹集资金,他咬牙卖掉家里的84只羊和1头骡子。被说动一同治沙的乡亲们也纷纷响应,大家终于凑够了买树苗的钱。第一年石光银带领乡亲们在承包的三千多亩荒沙地上栽种的树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他一鼓作气再次承包5.8万亩荒沙地,在这些荒沙地中,包含了大小沙梁上千座,其中狼窝沙地形最为复杂,环境十分恶劣,夏季气温高达六十多摄氏度,冬季气温低至零下四十多摄氏度,要想把这里的树栽活,困难可想而知。
1986年,石光银通过招贤采取股份制,成立新兴林牧场。大家吃着干硬的玉米馍,喝着沙糊糊水,住着塑料棚。然而,栽下去的树连续遭到十多次大风的摧残,导致90%的树苗被毁。第二年,他鼓励大家继续干,可是80%的树苗还是被风沙毁掉。石光银意识到治沙还得要方法,于是他采用学来的“障蔽治沙法”,1988年终于取得了成功,使树木成活率达到80%。石光银带领乡亲们硬是让肆虐的黄沙向绿荫低头。
为了“向沙漠要效益”,石光银带领群众集苗木培育、畜牧养殖、休闲旅游等产业于一体,办起秀美林场、肉牛牧场、饲料加工廠、月牙湖旅游景点等十多个项目,把治沙与致富紧密结合起来,让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使治沙与致富形成了良性循环。
扶贫帮困,共同致富
石光银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1997年,石光银劝说定边50户困难户迁出大山,成立十里沙行政新村。他把自己承包的沙地分给他们,带领大家发展养殖业。
石光银看到好多山里娃没有读书,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自筹资金,先后建立荒沙和光银希望小学,解决了当地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生产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可是乡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石光银决定自己垫资500万,修通了定边至海子梁的砂石公路,使得县乡的交通变得更为便捷。多年来,石光银累计帮扶三百多贫困户,使得一千多人脱贫。
石光银是一位坚信“人定胜天”的英雄,他用不屈的意志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筑起一道“绿色长城”,在建党100周年被授予“七一勋章”时,他语气坚定地说:“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我活多长时间,治沙就用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