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水系特征及文化价值的碧道规划实践
——以汕尾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为例

2021-10-30项顺子

智能城市 2021年18期
关键词:碧道汕尾市汕尾

项顺子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广州 510290)

1 碧道工作背景

1.1 万里碧道的概念内涵

广东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主要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共享,优化廊道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形成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碧道建设范围主要为河道管理范围,在碧道建设范围内重点建设安全行洪通道、自然生态廊道、文化休闲漫道。碧道协调范围主要为临水的城镇第一街区、乡村居民点,在碧道协调范围内重点整合沿线的各类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城市功能要素建设。碧道延伸范围为水系沿线周边地区,重点建设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如图1所示。

图1 碧道“三道一带”总体建设空间范围

为适应不同的本底环境和建设条件,万里碧道可以划分为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自然生态型,如图2所示。

图2 碧道分类

都市型碧道依托大城市城区的水系进行建设,城镇型碧道依托流经中小城市城区及镇区的水系建设,乡野型碧道依托流经乡村聚落及城市郊野地区的水系建设,自然生态型碧道依托流经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等生态价值较高地区的水系建设。

1.2 汕尾市碧道建设的意义

建设汕尾碧道是河湖治理的3.0版,是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重要抓手,汕尾市水环境改善、水安全提升任务重。汕尾市在广东省生产总值排名靠后,与其他地市发展差距大,通过碧道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合汕尾市、融合了生态、安全、文化、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并运用系统思维治水,践行了生态文明发展思路。

2 现状特征及规划策略

2.1 汕尾概况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粤东沿海,接壤惠州、揭阳、河源、梅州,南临南海。螺河贯穿汕尾的南北,莲花山脉从北东往西南耸立,龙潭河、鳌江自北西向东南而下,山地丘陵面积占比超过40%,台地平原及滩涂岛屿面积占比接近60%。国土面积5 271 km2,15条集雨面积超100 km2的河流。全市总河长约为2 314 km。

城镇依水而建,建设用地达占全市建设用地的65%,活动人群占全市活动人群的71%。全市54个镇街中,共有50个滨水镇街,农业以水为脉,耕地占全市耕地的64%;经济沿水发展,汕尾高新技术开发区、新河工业园区等八大重点平台,存在大量三旧改造用地,三旧用地总量为5 604.64 hm2,占全市三旧用地总量为64.35%。

2.2 汕尾市资源特征

汕尾市山水林田湖海资源丰富,现有及规划自然保护区及海洋渔业自然保护区20余个,基于生态红线保护,水生态系统维持稳定并不断修复。红色文化与价值:汕尾市现有红色历史村庄800多个,红色遗迹617处,数量居全省首位。汕尾市共有20张红色文化名片,包括红宫红场、彭湃、周恩来金厢脱险、海丰县总农会等。蓝色文化与价值:品清湖是汕尾市的城市名片,被誉为汕尾“母亲湖”,是我国大陆最大滨海潟湖。绿色文化与价值:汕尾市内有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湿地、森林公园、水库及淡水资源、林场等生态涵养地,生态环境良好,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4.1%,林木绿化率为48.2%。古色文化与价值:汕尾市旅游资源丰富,且是海防重要基地。汕尾市具有丰富的各类自然、文化、城市功能等资源,如图3所示。

图3 汕尾市自然、历史、城市功能要素分布

3 汕尾碧道总体结构及布局

3.1 总体结构

以“构建山海连通的河川生态廊道,维护保障流域安全的健康水系,营造汕尾‘四色’特色的河湖水系,促进协调共融的绿色发展带”为主旨目标,以“品一湖清流,赞海陆山水”为建设目标,衔接省域“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发挥汕尾粤东沿海区位优势,精准把握“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的靓丽明珠”的全新定位,落实汕尾“三山两湖、两湾一海”的发展格局,统筹考虑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搭建“流域+廊道”的空间骨架;结合流域的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特色,突出流域的主题功能;衔接汕尾市绿道、古驿道等重要相关规划,沿线串联各类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点和重要城市功能区,规划形成“三江通南海,一带贯两湾”的总体特色结构。三江特指螺河、黄江河、乌坎河;一带为滨海带串联品清湖、白沙湖;两湾为红海湾、碣石湾,如图4所示。

图4 汕尾市碧道总体结构

3.2 总体布局

以汕尾市螺河、黄江河、乌坎河等主要河流水系为基础,充分尊重地方近期建设意愿,按照“保护生态基底、满足游憩需求、串联特色资源、统筹地方意愿”的原则,至2022年,全市碧道建设近期总长度为148.5 km。以2022年碧道布局向上下游延伸,打造重要水系及城镇重点碧道;通过形成连贯的碧道系统,全市碧道建设中期总长度为116 km。远期为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全市开展碧道建设的河流水系为1 181 km,如表1所示。

表1 汕尾市碧道建设长度 单位:km

4 总体建设任务

(1)提高水资源保障,实现河道畅流不息。

加强水量科学调度,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通过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安全韧性水系;完善调控防洪(潮)体系;空间管控,保障河道行洪安全;推进河湖水环境治理,实现河湖碧水清流;加强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推动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保障水环境安全;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构筑河川生态廊道。

(2)全面营造河湖水系主题特色,打造特色魅力水岸。

系统梳理河湖资源底蕴,打造河湖主题特色,串联河湖沿线特色资源,助推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打造区域特色游径,串联滨水特色资源;合理布设滨水慢行道,注重滨水地区连续贯通;优化布局滨水线性公园,完善亲水便民配套设施。

(3)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强碧道沿线联动治理,促成融合发展格局;导入新兴产业,打造“碧道+”产业群落。

5 结语

万里碧道项目通过系统思维治水,推进滨水地区的三旧改造和产业转型发展,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呈现新格局,打造了融合生态、休闲、健身、社交、消费等复合功能的滨水公共场所,以优质的滨水空间品质促进城市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碧道汕尾市汕尾
绿色生态视角下碧道景观建设与实践分析
广东万里碧道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汕尾开放大学
揭阳碧道
深圳石岩湖生态碧道景观设计回顾
汕尾保利金町湾别墅
汕尾渔歌的考察与研究
汕尾市老促会成为群团组织
弘扬海陆丰老区精神 加快汕尾振兴发展
蔡 惠 玲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