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4省区杜梨古树等种质资源调查
2021-10-30李承秀程甜甜孙忠奎
李承秀,燕 语,程甜甜,孙忠奎,乔 谦,张 林*
(1.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00;2.泰安时代园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 271000;3.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 泰安 271000)
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2]的维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调查、收集和保存林木种质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3],对于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杜梨(Pyrusbetulifolia)属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有棠梨、土梨、野梨子等别称,分布范围较广,从东北南部到长江中下游均有分布。杜梨树形美观,花、果、叶具有较大的观赏性[4];此外,由于其根系发达,且须根极多,具备耐寒抗旱、耐碱抗涝的特性[5-6],被认为是盐碱地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优良树种资源[7]。因此,开展杜梨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2019年以来,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观赏植物创新团队开始调查收集杜梨古树种质资源,已完成山东省内杜梨古树的调查与统计,详实记录了山东省杜梨古树的数量、分布与生存状况,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利用对策,为山东省杜梨古树资源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8]。为进一步扩大杜梨种质资源的调查范围,调查团队继续前往北方部分省区进行野外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调查团队于2020年9月至11月前往河南省、山西省以及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4个省区进行杜梨种质资源调查及采集工作。调查开展前将调查采集对象设定为古树名木(指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或者珍稀的、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名木)[9],调查内容主要为勘查杜梨的生境和生长状况,拍摄其生境和细节图片,采集枝叶作为标本,收集种子和枝段等繁殖材料用于种质资源保存。
1.2 调查方法
调查团队参考2019年对山东省杜梨古树资源调查的方法并加以优化,制定出本次杜梨种质资源调查方法:(1)结合古树名木名录、地方县志等相关文献记载和官方网站报道,确定目标树种的地理位置;(2)将目标杜梨资源株信息汇集制成表格,在地图中标记出具体位置并设计调查路线;(3)实地考察,访问当地林业部门或居民定位具体资源株,咨询工作人员或居民对具体资源株的客观认识和了解状况;(4)记录数据和采种等,用GPS定位仪、测高仪、皮尺测量树木的经纬度、海拔、树高、胸围、干高和冠幅,实时记录其生长势、生长环境以及管护情况并拍照,采用无人机航拍树体形态及生境照片,相机拍摄近景以及枝、干、叶、果、刺等形态特征,收集资源保存于泰安市乡土观赏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此次杜梨种质资源调查历时共计32 d,分别对河南省(洛阳市)、山西省(长治市、临汾市、太原市、晋城市)、河北省(衡水市、廊坊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范围内的部分杜梨开展了野外调查工作,调查到的种质资源均为野生物种。收集记录的杜梨除古树名木外,还有一些具有特异表现型(例如结实量大,果实大小差异显著等)的树龄小于100年的单株,共计26株,采集种质资源25份(另1株死亡)。
2.2 杜梨种质资源情况统计
通过调查统计与分析,共调查搜寻杜梨单株26株,分布在4个省区8个地市的12个县、区。其中,山西省临汾市杜梨单株数量最多,为9株;其次山西省长治市为8株;河北省廊坊市为4株,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株,山西省太原市、河南省洛阳市、河北省衡水市均为1株。树龄100 a以上古树有18株(其中1株已死亡),最大树龄标注约为700 a,树龄100 a以下的有8株。通过测量,各杜梨单株性状差异较为显著:树龄100 a以上的杜梨单株树高为5—20 m,胸围为100—353 cm(详见表1)。
表1 杜梨种质资源调查名录
2.3 杜梨生存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唐城镇龙王庙树龄约为500 a的杜梨单株已死亡,仅留有树根。临汾市隰县城南乡罗沟村、临汾市蒲县薛关镇南刘村、红道乡古坡村的杜梨(树龄分别约为400,400,300 a)枝干上部均有槲寄生现象。长治市沁源县交口乡信义村菩提寺景区的杜梨(树龄约为400 a)果实较大(直径约3 cm)且表面凹凸不平,与其他杜梨单株的果实有显著区别;在距离菩提寺景区杜梨约1 km的返程途中,调查团队发现4株杜梨单株,其果实大小差异显著,直径最大的约3 cm,最小的直径约0.6 cm。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炮台山公园的2株杜梨(树龄约205 a)原位于乌日根塔拉嘎查,后被相关部门移栽至此处并生长在一起,2株杜梨形态上存在差异:位于左(东)侧的枝条无刺,而位于右(西)侧的枝条有刺。在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亚夫陵园景区内调查的杜梨,收集的杜梨果实最小,直径约0.5 cm。
调查的杜梨单株大多生长在坟墓、山路旁,位置较为偏僻,少部分位于田间或村路旁。在调查的26株杜梨单株中,17株单株长势旺盛,占65.4%,8株长势一般,占30.8%,1株死亡(被伐),占3.8%。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杜梨中仅有6株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保护,占比为33.3%,其中4株长势旺盛,2株一般;12株古树未受保护,其中10株长势旺盛,1株一般,1株死亡(被伐)。
本次调查发现部分杜梨被栽种在坟墓旁边,这与2019年调查的山东省杜梨古树资源情况较为一致,究其原因,是因为杜梨谐音“独离”而被赋予离别的色彩[8]。不同的是,山东省内杜梨古树因其谐音常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故在需要改变土地使用类型时往往遭遇砍伐破坏;而本次调查生长在坟墓旁的杜梨单株或片群可能由于地方文化差异受到人为干扰的情况较少,长势均较为旺盛。
3 问题与建议
3.1 杜梨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实施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部分地域,由于执法或管理不到位,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小[10],无法起到警示和强制作用,例如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区唐城镇龙王庙门前的杜梨(树龄约500 a),由于缺乏足够的管理和保护措施,该株杜梨多年前被村民砍伐用于烧柴。二是由于部分杜梨生长位置较为偏僻,资源清查工作覆盖不全面,未能掌握管辖地区全部的杜梨数量及生长状况等[11],弱化了对部分资源的保护力度,例如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虹梯关乡芦芽村,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南乡李城村、罗沟村,山西省临汾市蒲县薛关镇南刘村郝家庄,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赵各庄镇林近村等地均有百年以上杜梨资源未进行挂牌保护。三是部分树龄百年以上的杜梨虽已挂牌保护,但后期相关部门缺乏相应的监管和养护[12],树木的具体生长信息得不到实时更新,容易造成树株受害而无法得到及时救助,例如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区唐城镇龙王庙门前的杜梨死亡后,相关信息并未及时更新,调查团队前往后经打听才得知这株树龄500 a多的杜梨树株已不存在。四是地域习俗差异造成部分地区对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淡薄[13],人为因素干扰严重。
3.2 对杜梨保护的建议
杜梨作为一种乡土树种,也是梨属分类中的东方梨[14],应该尽早实施对于杜梨的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根据调查组对杜梨的生存现状总结,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制定的有关法律和规定,继续完善健全措施,堵住存在的漏洞[16],针对过去已出现的非法破坏行为,进行反思和教育;加强责任监管,实行双责任制,一旦出现破坏行为要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双责任,严厉打击非法砍伐、偷盗和贩卖等破坏行为。二是各地相关部门加大对辖区内优良林木资源的清查力度,悬挂保护牌并印制信息反馈二维码,了解病虫等灾害或人为破坏信息,及时救治或预防;定期指派专业人员对辖区内优良林木资源进行勘察会诊,强化养护,对辖区内优良林木资源的生长状况信息定期更新;加大对杜梨种质保护管理的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16];对于以群落分布的杜梨树群,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建设资源保护区,加以保护。对于单独分布的特异单株,尤其是地理位置较偏僻的需要更加重视,将管护单位和个人落实到临近村委或附近具体村民,防止遭受自然或人为损害,并保证信息更新及时[18]。三是建立种质资源库,对部分核心种质资源如观赏性好、抗性强等性状优良的林木资源以及古树名木可进行异地保存与繁育,保留其基因资源。四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18],尤其是对属地村民进行知识普及,如开展专题讲座、印发宣传手册、强化价值认同、加大媒体报道力度,增强保护林木资源意识,促进林木资源保护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