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T2-mapping 检查在青少年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研究

2021-10-30吴立共罗小平夏盛伟陶永君吴加满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退行性椎间盘磁共振

吴立共,罗小平,夏盛伟,陶永君,吴加满

目前,颈部疼痛逐渐成为成年人中较为常见的肌肉骨骼类疾病,其中中年人及女性的发病率相对较高[1]。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颈部疼痛逐渐出现年轻化趋势,青少年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3]。颈部疼痛的情况或轻或重,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同时在对颈部疼痛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4]。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其生理性改变,同时也是导致患者腰背疼痛等的主要原因。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较为清楚的显示人体内的软组织[5],本研究通过对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采用磁共振T2-mapping 检查,观察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收治的因颈部疼痛行磁共振检查的50 例青少年患者,男29 例,女21 例;年龄13 ~17 岁,平均(14.7±0.4)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 例。对照组行常规颈椎MRI 检查,观察组行T2-mapping检查。纳入标准:(1)颈部疼痛情况持续或反复发作半年以上;(2)无压缩性骨折及脊柱性疾病;(3)均知情且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器官严重障碍;(2)存在明显的颈部肌肉、椎关节及椎体病变。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检查前5 ~8 h 避免剧烈的颈部活动,患者仰卧位,以先头后足的方式入床,采用超导型磁共振及专用颈部的线圈进行检查,分别采用常规颈椎MRI及T2-mapping对两组患者进行扫描。(1)常规颈椎MRI 扫描序列参数:SE横断面T1、T2扫描,视野为200mm×200mm,层厚为3 mm,SE T1WI 回波时间(TE):83 ms,重复时间(TR):3 500 ms,回波链长度为4,共收集2 次信号;T2WI 采用脂肪抑制序列,TE:80 ~100 ms,TR:3 000 ~3 500ms,回波链长度为19,收集2次信号。(2)磁共振T2-mapping 扫描采用自旋回波序列,TE:13.8 ~69 ms,TR:1 200 ms,回波间隙13.8ms,视野同样200mm×200 mm,层厚3 mm,重复操作3 次。

1.3 观察指标 根据诊断情况以髓核作为中心点设置面积约为100 mm2的椭圆形感兴趣区,并测量该髓核的T2 值,每一椎间盘的取值为同一区域内3 次测量的平均值,比较两组颈椎间盘各兴趣区的T2 值及不同解剖节段两组颈椎间盘髓核的T2 值。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颈椎间盘各兴趣区T2 值比较 观察组前纤维环区、髓核区及全间盘区T2 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后纤维环区T2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椎间盘各兴趣区T2 值比较

2.2 两组不同解剖节段颈椎间盘髓核T2 值比较 观察组不同解剖节段颈椎间盘髓核T2 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解剖节段颈椎间盘髓核T2 值比较

3 讨论

颈部疼痛与多种因素相关,大多数的观点认为颈部疼痛可能与椎体、椎间盘、椎旁肌肉及椎关节等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为椎间盘的继发性改变及退行性变[6-7]。因此,在对颈椎间盘患者进行治疗及预后评估中,怎样对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程度进行有效的量化及准确判定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依据病灶与人体正常组织之间信号差异的特征,从而对患者病灶的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其在人体软组织中具有相对较高的分辨率,同时能够对乳腺、脂肪及颅内出血等部位的具体情况成立准确且清晰的图像,从而为患者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8]。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提升场强的基础上,多通道相关相控阵线圈及快速脉冲扫描序列的多样化有效提升了扫描图像的质量水平[9]。在成像序列技术的运用中,磁共振成像序列的技术具有多样化,例如FLASH-2D 及DWI等,可以依据患者具体的病情需求,进而对正常组织进行有效的压抑[10]。磁共振T2-mapping扫描的原理是基于原有的磁共振信号采集为基础,通过对机体组织中每个体素的横向磁化矢量衰竭的情况进行有效测量,进而能够准确反应机体内的组织情况,尤其是对组织中水分子含量的变化情况具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对患者软骨以及关节生化成分的变化进行有效量化[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颈椎间盘各兴趣区中的前纤维环区、髓核区及全间盘区的T2 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而两组后纤维环区T2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firrmann 分级能够对患者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情况进行准确评估,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T2 值相对较低,因此在相关学者的研究中认为T2 值能够对其相关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评估,进而能够准确反应患者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情况[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同颈椎间盘节段中的T2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上述结果说明采用磁共振T2-mapping 检查更能够对患者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情况进行有效评估,进而利于对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

猜你喜欢

退行性椎间盘磁共振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