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

2021-10-30王振

现代教育探索(万知) 2021年3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通讯作者:王振,1986年2月,男,汉,陕西西安人,任职于广西昊港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本科。研究方向: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和校企合作办学。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能够实现校企共赢目的的育人模式。如今高职教育的发展力度越来越迅猛,企业的发展目标也越来越长远,他们都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有更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和发展活力,以适应高职教育与企业的新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实情出发,找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时期面临的发展困境,再实事求是地探索相应的解决路径。本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发展困境

一、高职院校视角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价值

站在高职院校的视角,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让院校明确企业对高职人才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企业岗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专业知识要求、技术要求等。这些来自企业的信息可为高职院校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育人计划提供很好的参考,让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企业想要争取的人才。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过程中,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成效较佳,归根到底是企业的丰富生产资源能够被转化成为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教育资源,其教育体系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能够满足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的人才需求[1]。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

第一,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备受重视,但是却没有达到深层发展的阶段。不少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处于浅层次的发展状态,前者难以从合作企业身上挖掘到足够充分的教育资源用以培养人才。这样的发展现状并不利于校企之间的长远合作,也很难提高当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育的效果。

第二,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还没有全面体现校企合作的特点,导致学生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没能全面按照企业的用人要求,促进个体的发展[1]。

第三,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时,将关注重点放在企业身上,反而疏忽了新教育政策的科学指导力量。高职院校有待在新教育政策的引领下更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让高职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这些问题都阻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运行,也不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从专业课程设置入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贴近地方产业发展实情

高职院校要从专业课程设置入手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则应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贴合地方产业的发展实情,坚持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的原则,凸显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特色。为此,高职院校要了解当地的产业结构变化,适当地调整专业课程设置[2]。同时,高职院校要与合作企业围绕人才培养标准要求、人才培养方式展开讨论与交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此外,高职院校应注重让合作企业的招工与高职院校的招生同步进行,确保高职生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在专业对口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就业,让校企合作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发挥出最大化的育才价值。

2. 抓住校企合作着力点

高职院校在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时,还应抓住校企合作的重要着力点来进行。例如有的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抓住了“四位一体”这一着力点,即将“专业技能”“工学结合”“素质拓展”及“创业孵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整合为一体,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与设置,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合格人才,实现了专业课程、生产实践之间的有机融合。有的高职院校则将校企共同开发的项目作为着力点,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均可体现校企合作的特色[1]。还有的高职院校引入了校企共建“2+1”课程置换模式,让高职生先经历两年的校内学习,再学习一年的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这样的专业课程設置模式迎合了高职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特点,使其能够更好地朝着准职业人的方向进行角色转变,有利于提高企业录用应用型人才的比率,也能够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在“双高计划”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1. 深化产教融合的发展

在“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要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还应注重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化发展,让高职教育的“供给导向”逐渐向着“需求导向”进行创新转变。为了实现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目的,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链与产业链之间衔接的有效性,对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进行创新性改革,真正建立起一个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服务过程相互对接,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服务周期的同步前进,旨在真正培养出“双高”人才[2]。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建构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平台,实现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这一平台既可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服务,又可为社会发展与校企合作提供服务,让产教融合平台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为长期的校企合作提供实践场地。

2. 开设线上现代学徒班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比较常见的校企育才机制,高职院校和企业能够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等过程,还可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管理方法,选拔出优秀的教师与企业专家或者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师傅,共同培养合格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面临着不小的发展困境,为了突破这一困境,高职院校可从现代学徒制入手,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态势下,开设线上现代学徒班。

高职院校可将学校教育资源、企业的人才培训资源转化成为信息化资源,利用微课、慕课等载体将信息化知识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接受师傅的实时指导,并使学徒与师傅之间可进行虚实结合的有效互动与交流[1]。师傅们要提高线上现代学徒班的教育效果,还可开发各种特色教材,将其上传到线上教育平台,如电子版的企业岗位工作手册这样的特色资源能够吸引学徒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徒们的现代化学习水平。

(三)在“双创”目标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1. 加强“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创”目标实际上就是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它可引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与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可根据这一育人目标,加强“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创型”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使其能够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在推进“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以培养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为核心,加强教师培训。高职院校可聘请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家来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也可鼓励参与培训的教师进入到企业单位,通过挂职锻炼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2]。第二,高职院校可引进具有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优秀教师人才,增强“双创型”教师队伍的活力。队伍内部可加强经验交流,缺乏经验的教师可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不断丰富自己对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认知,让教师具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第三,高职院校可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灵活利用企业的创业教育资源,对“双创型”教师队伍进行培训,让“双创型”教师队伍快速成长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力。

2. 建立多元校企合作实践平台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深度化發展,高职院校可以发挥三方联动的作用,建构一个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实践平台。这三方包括高职院校、政府和企业,在三方联动的情况下,企业的参与度会更高,有利于高职院校全方位地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育活动的开展[1]。这一多元化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可包括“产学合作中心”“短期实训模块”“创新创业园”“综合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工作室”等部分,在这一实践平台的支撑下,合作企业不再单一化,涉及的行业也凸显出综合性的特点,有利于真正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在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实现共赢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通过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做好教学工作。虽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境,但高职院校可从多角度展开思考,从不同方向探索出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从而能够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正理,张家海,陈海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 2019(9):235,237.

[2]高阳,钟杰,徐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17(2):88-91.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