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大荒七十年:从“鬼沼”到粮仓

2021-10-29银昕

法人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北大荒农场

银昕

在我国东北平原的最东北,有一块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3条江水冲击而成的广袤平原,被称为“三江平原”。这块区域横跨11个经度,纵贯10个纬度,西邻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早在辽代和金代之时,三江平原就有人类深度活动的迹象,女真人和契丹人留下的生活用具曾在这里出土。进入清代之后,东北地区被统治者视为“龙兴之地”。为防止汉人“闯关东”,山海关以内的居民被严格禁止进入此地,而三江平原又远离中土,导致这一片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平原人迹罕至,野兽成群,荒草滋生,蚊虫阵阵,有“鬼沼”之称,正式一点的称谓是“北大荒”。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开发北大荒”的号召之下,解放军现役军人、复员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城市知青等一批又一批拓荒者、建设者,从全国各地而来,向荒原要粮,向严寒要地。在开发荒原、征服自然、保护环境的一路高歌中,北大荒的建设者用七十余年的时间,写下了不朽传奇。

不凡的七十年

三江平原是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地,无论地形地貌還是水文条件,都堪称是一块天赐的粮仓。这里原本是天然湿地,在沼泽之下,蕴藏着总量187.64亿立方米的水资源。

黑土作为最有肥力、最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土壤资源,自然形成1厘米黑土层需要400年之久。黑土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三处大面积集中存在,分别是美国密西西比平原、东欧乌克兰平原和中国东北地区。三江平原拥有面积大、土层厚的黑土。在开发之初,黑土层有50厘米至100厘米之厚,称三江平原为“天赐的恩宠”并不过分。甚至,当地居民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说法。

1946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前身)撤退至松花江以北地区,在物资匮乏又处于战时状态之际,党中央提出“自力更生”。于是,日本开拓团遗弃的3辆拖拉机、一辆以木炭为燃料的汽车以及5名工作人员和11名技术人员,组成了最早的农场——东北行政委员会通北机械农场,这是北大荒最早的开荒历史,清朝中后期以来因封关导致的荒原景象也由之打破。

1952年,解放军31个师转为建设师,其中15个师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两地开垦。两年后,中国得到前苏联的机械援助,随即在三江平原一带建立友谊农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使用较为先进的农业机械,实行科学管理的国营农场。

1954年至1956年,王震将军命令铁道兵7个师,近两万复原官兵来北大荒安营扎寨,开荒造田。

更大规模人员的到来发生在1958年。为响应“开发北大荒”的号召,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于1958年进军北大荒。作为垦区的中流砥柱,10万转业官兵要面对的是年平均气温只有1摄氏度至4摄氏度,以及湿地中常年出没的野兽和成群成阵的蚊虫。

9月27日,《法人》记者在七星农场见到了离休干部李德恩,他是1958年转业复原军人中的一员。回忆起刚来北大荒时的情景,“蚊子、小咬和瞎虻,三班倒”,是李德恩最为深刻的印象。“那个年代开垦的面积有限,天然湿地还很多,一到了晚上,这3类蚊虫轮番对我们发起进攻。最严重时,下田前人好好的,走出田脖子却变粗了两三圈。”李德恩说。

李德恩这批转业复原官兵垦荒的成效立竿见影。仅1958年一年,垦荒面积就达到3457万亩,黑龙江农垦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此后,从1968年起,又有54万知识青年加入到开垦北大荒的行列。也是在这一年,隶属于沈阳军区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

在七星农场场史馆,北大荒人当年经常使用的物件陈列其中——老式手电筒、“粗壮”的暖水瓶、搪瓷制成的刷牙杯和饭盆、布满灰尘的算盘和煤油灯……其间,一件用简易材料制成的演示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位置关系的教具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场史馆讲解员介绍,因住宿条件有限,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宿舍中的情景是常态,知青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在垦荒之余兼顾学习。

馆内有两张4名知青在北大荒8连的合影,第一张拍摄于1970年,另一张拍摄于2000年故地重游之时。两张照片相差30年,但看上去,4个人身上洋溢的青春活力没有太多变化。

场史馆讲解员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末,大量知青离乡返城,但仍有不少人选择留下来,继续扎根北大荒。“北大荒是真正的从无到有,是一段开拓者的传奇,尽管有了返城的选择,还是有很多人割舍不下这段情怀。”

1995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突破百亿斤,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10年后的2005年,产量翻番,达到200亿斤;2010年,黑龙江垦区生产粮食363.6亿斤,其中商品粮339亿斤。这个数字意味着,黑龙江垦区用仅占全国1/45的耕地,就提供了1亿人一年的口粮。

2020年,此前的黑龙江农垦总局完成“政改企”,改制为北大荒集团,下属的9个分局改为分公司,完全成为市场主体。

粮仓充满科技感

走在三江平原一望无垠的田野上,正值秋收农忙时分。每年9月下旬,是收割水稻的最忙时节。记者了解到,建三江垦区共有1000多万亩耕地,建三江分公司正在组织调度机车,采取分段式收获的方式,对未收割部分进行机械化抢收,加快秋收进度。

记者看到,所有的收割活动不再是人下到田间“打粮食”,而是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农户先把已经成熟的水稻放倒,然后收割机在田间按照既定路线行驶,直到把田间每一个位置都经过。值得注意的是,收割机前方是机械控制的齿轮,将水稻割碎,而收割机后方,配备的是秸秆粉碎机和倾洒器,粉碎机将秸秆粉碎之后,就由倾洒器撒向田间,用来培育土壤在下一个年度的肥力。在收割水稻的同时,即刻完成了秸秆还田的过程。只有高度机械化的农场才能做到。这样的收割机,仅建三江分公司,在2021年秋收期就投入了310套。

高度机械化的农场,背后所依靠的是国家强大的工业力量。

在建三江垦区七星农场,有一处被称为“万亩大地号”的农田,总面积超过一万亩。在秋收时节,这片万亩相连的稻田整体变为金黄色,在收割机的轰鸣中,不时传来阵阵稻香。

“万亩大地号”是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与碧桂园农业合作建设的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也是全球首个超万亩的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在由30个显示器组成的可视化农机具管理“云平台”控制中心,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将田间土壤情况、农业气象情况、温度与湿度、作物长势以及病虫害情况一一上传,由控制中心里的工作人员远程操作,即可驱使每一台农机设备在不同的地块里生产作业。

目前,无人化农机具可以实现水田筑埂、搅浆、插秧、旱直播、飞防、秋翻地、旋地以及旱田灭茬、翻、耙、起垄、播种、喷药等20项作业。

一个智慧化无人管理的万亩大农场,已经初现端倪。随着项目继续深入开展,“云平台”所获得的数据不断增多和完善,智慧决策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除了机械化和智能化,农业科技的其他方面也颇有建树。在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记者看到了工作人员为玉米、水稻、大豆等不同作物设计的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这相当于为每一种类型的作物制定的“营养配餐”。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定期或不定期对不同地块上不同作物土壤的取样,以及对作物本身取样,可以判断出作物在下一个阶段最需要补充哪类养分,园区工作人员会据此提出下一阶段施肥的具体建议。

国之北境也时尚

北大荒是中国领土的东北端,这里气候严寒,是全球同一纬度中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党委工作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秋收在10月中下旬正式结束,此后便是漫长的农闲时分,直到次年4月,才开始翻整土地的工作,进入5月才开始新一轮播种。

这意味着,全年只有不到一半的时间可以用于作物生长,剩下的都是农闲。而且农闲有多长,取决于冬天有多长。

北大荒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垦区,也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其东北侧的国境线之外,便是俄罗斯。这也让农闲时的北大荒人,有机会享受到一份难得的异国情调。

从建三江垦区向东北方向驱车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位于中俄边境的小城抚远。抚远是隶属于佳木斯市的县级市,近年来以位于中俄邊境的旅游景区黑瞎子岛闻名。抚远是三江平原的最边缘,也是中国大陆领土的最东端。在抚远市东部,临近黑瞎子岛的位置,有一座“东极广场”,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在这里交汇,两江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俄罗斯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大荒地区沿江的10个县市已作为一类口岸向东北亚地区开放。所谓一类口岸,是指我国开放等级最高的口岸,中方和外方的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可直接出入国境,而二类口岸只允许中方的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境。

北大荒是面向东北亚地区开放的重要窗口,而与俄罗斯一江之隔的抚远,就成了重要的口岸城市。

走在抚远小城的街道上,随处可见俄罗斯的进口商店。在各个旅游景点,也充满了俄罗斯进口商品免税店。从东极阁所在的山上走下来,迎面便是一条遍布俄式建筑的风情街,尽是酒吧、俄式西餐厅等场所。在新冠肺炎疫情到来之前,这条街吸引了众多外贸商的光顾。

抚远市中俄边民互贸中心位于抚远市正阳路,这是一座在抚远不多见的高层建筑,一层底商被各式各样的俄罗斯进口商店占满。进入大门,里面是一个免税店,其中有在俄罗斯十分畅销的巧克力、咖啡、糖果、蜂蜜等食品,还有洗发水、化妆品、牙膏等生活用品。“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抚远很热闹,街上到处都能见到中俄两国的外贸商人,一到晚上,俄式建筑所在的那条街就是整个抚远最热闹的地方。”一位俄罗斯进口商店负责人对记者说。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在晚霞的伴随下,西斜的红日渐渐从抚远西侧的黑龙江对岸落下,落日的余晖还不舍地留在西方的远空中继续燃烧,抚远的一天落幕了。这里的人们寄望于金色的北大荒未来能成为边关小城身后更强的支柱。

(责编

白馗 美编

刘晓莹)

猜你喜欢

北大荒农场
多彩的秋天
快乐农场
不朽的北大荒精神
不懈开拓谱壮歌
农场
辉煌的70年(三)
开心农场(4)
开心农场(2)
垦荒人的信仰:让“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无人农场丰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