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日光温室一大茬茄子生产技术
2021-10-29李来福谢欣雷翠
李来福 谢欣 雷翠
摘 要:设施茄子栽培是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韩城市日光温室一大茬茄子不同生长期的栽培管理,主要介绍了土壤、温度、光照、水肥、植株调整、病害等6个方面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日光温室;一大茬;茄子;生产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07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626;S641.1 文献标志码:B
1 品种介绍
韩城市日光温室一大茬茄子主要栽培品种是765绿萼长茄。该品种耐低温、抗病性较强、结果期长、商品率较高,适合当地市场需求。采用嫁接苗技术,可增强抗病性,提高产量。
砧木选择:①可选择托鲁巴姆,其抗病能力较强,可抗茄子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和线虫病。根系发达、植株高大、长势较强、坐果率高、商品率高,不会影响果实品质。②可选择CRP(又称刺茄),抗病性强,可抗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和线虫病。植株长势较强,根系发达,耐湿性比托鲁巴姆强。茎稍细、刺较多、节间较长。幼苗生长比接穗慢,嫁接成活率高,果实品质好、产量高。
2 生长习性
一大茬茄子对温度、光照时间及强度要求都比较高。白天适宜温度为25~30 ℃,尽量不高于35 ℃;夜间适宜温度为13~18 ℃。低于13 ℃时,生长缓慢、授粉不良,并伴落花落果;低于10 ℃时,新陈代谢失调,果实和叶片出现畸形,并停止生长。在结果前期需水量较少,膨果期需水量较大。喜水又怕水。在土壤潮湿、通气不良时,易引起沤根,空气湿度大易发生病害,适宜空气湿度为50%~75%。同时需肥量较大,底肥要施足,结果期对氮肥要求较高,后期对钾肥需求较大。
3 栽培管理
3.1 茬口安排
7—8月中旬开始清棚、闷棚、整地、施肥;8月中旬左右定植;9—10月为定植后苗期管理;11月开始采摘上市至第二年6月底至7月初结束。
3.2 定植前准备(7月至8月中旬)
(1)清棚、闷棚。在7月初,清除棚内上茬作物枯枝杂叶。下放风口布设60目防虫网,施稻壳鸡粪肥30~40 m3/667 m2、氰氨化钙50 kg/667 m2。深翻土壤,浇透水,并结合腐霉利(防治灰霉病菌)及异丙威(防治红蜘蛛、蓟马)烟剂熏蒸,密闭棚膜高温闷棚15~20 d。
(2)整地、施肥。在闷棚结束后,打开上下风口通风,施氮、磷、钾复合肥50~100 kg/667 m2、微量元素20 kg/667 m2(根据土壤肥力灵活确定施用量),深耕并耙平土壤,做畦要按照定植行100 cm、操作行50~60 cm,畦高15~20 cm,铺设滴管设备,一垄两行。
3.3 定植期管理(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
(1)定植。8月中下旬开始定植,行距60 cm、株距50 cm,栽种1 600株/667 m2。栽苗深度以基质表面覆土1 cm为宜,定植后立即浇定植水。
(2)缓苗。定植后视墒情而定浇缓苗水1~2次,划锄2~3次,增加土壤透气性、保湿,以促进根系下扎。
3.4 苗期管理(9月中旬至10月)
(1)覆膜。定植30 d后即第3次划锄后,进行打芽覆膜。一般采用宽1.5 m的黑膜。
(2)灌根。用恶霉灵、普力克进行灌根,以预防根腐病、枯萎病等。
(3)培养树型。采用双蔓整枝,在植株长至3~4片真叶时打掉顶梢,选留两个长势相对平衡的枝条作为结果主枝,用吊线吊起,距离地面30 cm以下的主枝副梢全部打掉。距离地面30 cm以上的主枝副梢留一个叶芽后打头,以备后期利用其连续结果。主枝每结4个茄子后進行换头,共换头2~3次。
(4)悬挂黄蓝板。悬挂黄板100张/667 m2、蓝板50张/667 m2。采用“S”型安装,略高于所种植的蔬菜,可防治白粉虱、蓟马等。
(5)点花。花蕾完全绽开后进行点花,药剂施用坐果灵(兑水稀释至浓度150 mg/m3),将稀释好的2.5 kg坐果灵溶液添加25 mL含量为5%的赤霉酸以及5 mL芸苔素内酯。
(6)温湿度管理。棚内白天温度在25~28 ℃,夜间温度在13~18 ℃。当温度低于10 ℃时,会出现低温障碍,如畸形果、果肉变色、幼果脱落等。应适时通风,相对湿度控制在70%为宜。
(7)肥水管理。苗期应控水、控肥、控温进行蹲苗,以促生根。如营养生长过旺,喷洒1~2次叶绿素。
3.5 初果期管理(11月至次年2月)
(1)植株管理。主枝留8~10个茄子后打顶(一般长到1.8~2 m,至钢丝处),后期用主枝副梢(叶芽)进行反复结果。
(2)温湿度管理。棚内白天温度应达到25~30 ℃,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2 ℃,用加厚保温被保持营养和生殖生长均衡。由于此时正值初冬季节,中午需适时通风,增加保温,相对湿度较大,能预防病害发生,棚内白天的相对湿度尽量控制在85%以下。
(3)肥水管理。当第一个果实长至4~5 cm且连续3 d以上都是晴天时可进行浇水,每667 m2冲施大量元素水溶肥7~8 kg+黄腐酸3 kg+微生物菌肥1 kg,15 d左右冲施一次,可保果促根。
(4)摘花。在点花5~6 d后等到花有蔫状时要及时摘除,避免果实产生疤痕和诱发灰雾病害。
(5)采摘。当茄子长至30 cm、重量300 g时采摘。3.6 盛果期管理(次年3—6月)
(1)植株调整。摘果后把主枝下部的老叶全部打掉,保持通风透光,促进腋芽成花成果。副梢留花打头,每采摘一个果实留一个副芽,其余剪掉。
(2)溫湿度管理。适时开关风口,防止温度过高,当夜间温度高于15 ℃时要时常通风。
(3)肥水管理。每7~10 d浇一次水,隔次冲施大量元素水溶肥7~8 kg+黄腐酸3 kg+微生物菌肥1 kg。
(4)后期留果。盛果期花芽分化较多,点花时要及时疏花,保证每主枝上有大、中、小果4~5个。
4 常见病虫害防治
4.1 蓟马
蓟马是主要虫害之一,可锉食叶片,为害叶面后,叶面呈密集小白点或长条状斑块,严重时果实失去商品价值。该害虫喜欢温暖、干燥的天气,在果实生长点、花朵、叶背等幼嫩组织集中取食,昼伏夜出,成熟后落入表土化蛹,常发生在10—12月以及第二年3—5月。
(1)物理防治:①在蓟马迁飞季节,清理温室杂草,减少虫源,棚室通风口处可设置60目以上的防虫网。②利用蓟马对蓝色的趋性,可悬挂蓝板进行诱杀,蓝色粘虫板的高度要在生长点附近,悬挂50张/667 m2。③利用蓟马落地化蛹的特点,可覆盖地膜进行阻挡。④每隔一定时间,采取勤浇水、提棚温的方式,将空气和土壤湿度保持在90%以上,棚内温度保持在33 ℃以上,可抑制蓟马生存。
(2)化学防治:可采用乙基多杀菌素+吡虫啉+有机硅,或多杀菌素+苦参碱+有机硅(或红糖)。多杀菌素对害虫具有快速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叶片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残效期较长,且有一定的杀卵作用。吡虫啉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有机硅助剂利于药液扩展,提高防治效果。
(3)注意事项:①因蓟马具有趋花和昼伏夜出的习性,喷药时间应选择花前或傍晚闭棚前。②蓟马的卵、若虫及成虫不仅存在于植株上,也存在于土壤裂缝中,因此喷药时要喷严、喷透,注意喷施地面。③发病严重时结合熏施烟剂进行全面防治。④药剂要注意轮换使用,可与甲维盐、烯啶虫胺、螺虫乙酯等轮换或复配使用,延缓抗药性。
4.2 白粉虱
由于管理简单,温室杂草丛生,虫源在棚内外交替传播,高温干旱季节易发,是白粉虱传播病毒的媒介,该病常发生于整个生长周期。
(1)物理防治:①在定植时选无虫源幼苗。②清理温室杂草,加强管理,风口搭设防虫网。③在棚内挂黄色粘虫板。
(2)化学防治:①苗期用烯啶虫胺或噻虫嗪灌根。②缓苗后用吡虫啉、噻虫嗪、螺虫乙酯、烯啶虫胺、苦参碱、噻嗪酮等间隔7~10 d烟熏与喷药交替防治。
4.3 螨虫
螨虫(茶黄螨、红蜘蛛)为害新叶、新梢、花蕾和果实。叶片会变厚、变小或变硬,叶背呈油渍状。温度在16~23 ℃、相对湿度在80%~90%,有利于螨虫生长发育。
(1)物理防治:①清理上茬作物秸秆、地边杂草,减少虫源。②风口铺设防虫网。
(2)化学防治:用爱卡螨、联苯肼酯、甲维盐交替喷雾,间隔期7~10 d。主要喷雾在植株上半部分的嫩叶、花器及幼果。
4.4 灰霉病
该病发病的主要条件是低温、高湿。白天温度低于25 ℃,或浇水后连续遇到阴天时容易发病,易从残花、柱头处侵染。侵染初期产生褐色轮纹病斑,当湿度较大时,在斑上会产生灰色霉层。常发生于11月至次年2月,花期是侵染的高峰期。
(1)物理防治:①花瓣是灰霉病的侵染部位,当花瓣开始萎蔫时应及时摘花。②高垄栽培、膜下暗灌。③适时放风、提温降湿。④及时整枝、增强通风,摘除残叶、残花,并带出棚外深埋。
(2)化学防治:茄子因其叶背有层绒毛,易发生药害,用药一定要轻,不能用含嘧霉胺类的药剂。①在定植后到开花期,用异菌脲喷施一次。②后期可用异菌脲、扑海因、腐霉利、啶酰菌胺等杀菌剂间隔10~12 d交替防治。烟雾剂用腐霉利+异菌脲+百菌清烟剂,或腐霉利+百菌清烟剂。
5 结语
韩城市日光温室一大茬茄子生产技术,在种植业模式方面进行调整改进,使茄子生产面积逐渐扩大,提高栽培技术,以期为生产效益提供帮助,实现日光温室茄子的高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