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宜忻游击队革命根据地
2021-10-29覃绍能玉增佑蓝善文蓝日宏
覃绍能 玉增佑 蓝善文 蓝日宏
广西都(安)宜(山)忻(城)地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都宜忻工作委员会(前身是中共上林忻城工作委员会,简称“上忻工委”)进行革命活动的地区,也是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前身是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开展游击战争的地区。
都宜忻地区地处桂西北凤凰山和红水河之间,以都安东部(即夷江地区,夷江今称刁江)、宜山(今河池市宜州区)、忻城大部地区为中心,包括柳江大部及罗城、天河(今属罗城)、河池、柳城的部分地区,有53个乡,总面积6200平方千米。都宜忻地区壮族人口约占70%,此外还有瑶族、汉族、仫佬族等。
1947年8月,上忻工委在忻城县大塘乡睦邻村(今木林屯)成立,这是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所属桂柳区工委领导下的党组织,也是解放战争时期都宜忻地区党的核心组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上忻工委由最初的几名党员领导骨干发展为下辖9个支部和1个县工委(柳江县工委)共198名党员的地方党组织。上忻工委领导下的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以武工队为基础,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扩编为总队建制。总队下辖4个联队,19个大队,2100余人。
建设中共党组织
1946年3月,进步青年莫江白在桂林文化供应社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秋,莫江白受中共党组织安排,回家乡忻城县开展革命活动。1947年春,中共融县特支派党员周廷扬、罗素仙、曾诚、周甲坚到马泗乡冷水屯(今忻城县马泗长流屯)建立农民协会,开展社会调查和统战工作,同时开办夜校、青年补习班、妇女识字班,开辟革命根据地。同年,覃宝龙受玉林党组织的派遣回都安夷江地区开展革命活动;赵万里受梧州党组织派遣到忻城、上林两县开展地下活动。当时分布于都安、宜山、忻城、上林等地的共产党员各种活动遍地开花,但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作与沟通,为加强领导,1947年8月,中共桂柳区工委书记陈枫在忻城大塘睦邻召开会议,传达上级关于开展农村武装斗争的指示,分析广西的革命斗争形势,研究开辟根据地、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战工作等问题。会上,陈枫宣布成立中共上忻工委,吴师光任书记,丘铮任副书记,负责领导上林、忻城地区的革命斗争。
上忻工委机关进驻忻城中学后,先后接收忻城中学地下党员莫江白、覃宝龙、沙君涛等人的组织关系,成立忻城中学党小组,并向莫江白、韦勋猷、马健华等人传达睦邻会议精神。在上忻工委直接領导下,从忻城中学走上革命道路的师生就有70余人。在忻城中学期间,上忻工委还成功地取得马泗、加仁、欧洞等乡乡长的信任,建立了“白面红心”政权。忻城中学校长莫承宣是民主进步人士,在柳州、宜山一带颇有名望,吴师光、莫江白都与他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取得他的信任和支持,莫承宣还拿出自己的积蓄为武工队购买枪弹,为来往联络的党员提供经费开支。这一时期,上忻工委先后发展忻城中学学生樊大、凌波平、莫剑峰、吴子珍、罗瑞鲜等积极分子入党。忻城中学爱国民主活动引起忻城国民党当局的恐慌。周次抱(武宣县人)出任忻城县长后,加强对忻城中学的监视,逮捕进步师生。1947年底,身份暴露或被怀疑的部分同志先后安全撤离忻城中学,上忻工委指派莫江白、覃宝龙分别到加(仁)马(泗)和夷江农村地区开辟农村革命游击根据地。鉴于上林地区由粤桂边区党委领导,加之忻城中学形势恶化,根据桂柳区工委指示,1948年3月,吴师光与上忻工委机关转移至宜山城郊龙塘堡练家园(后迁至龙江北岸的叶园),以都安、宜山、忻城为中心开展工作,但仍与上林地区保持联系。至此,由上忻工委领导,以都安、宜山、忻城为中心的都宜忻地区革命斗争新格局初步形成。
1947年12月,莫江白(化名邓如麟)来到加(仁)马(泗)地区,与周廷扬、周甲坚、罗素仙、曾诚等人从反“三征”(即国民党当局的征兵、征粮、征税)斗争入手,着重抓中共党组织建设和建立革命武装。
1948年3月上旬,莫江白在马泗乡冷水屯成立中共马泗支部,并任支部书记,委员陈竹林、何文,时有党员5人,这是加(仁)马(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9月22日,中共马泗支部改为中共加(仁)马(泗)支部,有党员20多人,支部书记梧裕茂,组织委员周廷扬,宣传委员樊大。为适应革命斗争发展的需要,上忻工委开始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1948年7月,夷江党支部成立,书记覃宝龙。1949年2月,加仁党支部和清潭党支部(清潭乡,今属河池市宜州区石别镇清潭村)成立,书记分别为樊大、樊茂春。5月,永定(龙拱)党支部(永定乡、龙拱村今分别属河池市宜州区石别镇、福龙瑶族乡)成立,书记韦必达;并成立了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6月,中共宜山县城支部成立,书记韦勋猷。9月,三岔、大塘党支部成立,书记分别为陈诗、韦必达;同月,中共柳江县工委成立,书记梧裕茂。至1949年9月,上忻工委先后建立10个支部(县工委)。
1949年夏秋,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遭遇广西反动当局重兵“围剿”,转战途中,部队在宜山北山乡(今北山镇)遭敌包围袭击,损失惨重,团政委莫江白等被捕后英勇就义。为了总结北山突围的经验教训,同年9月16日,中共广西省农委委员路璠来到都宜忻地区,重新聚集革命队伍。10月26日,在马泗乡潘村,根据省农委的决定,路璠将中共上忻工委扩大为中共都宜忻工作委员会(简称“都宜忻工委”),工委书记路璠,副书记吴师光,委员覃宝龙、覃展、韦勋猷、周廷扬。都宜忻工委下辖中共柳江工委及加仁、马泗、大塘、宜山、清潭、永定、夷江等基层党支部。
建立红色人民政权
1949年3月6日,中共上忻工委在都安的夷江地区发动武装起义,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连续摧毁国民党都安县内甲、中和、拉烈、伍仁、大成以及宜山县九渡(今属都安瑶族自治县)等7个乡政权,组建了人民革命武装——桂西北人民求生队三六支队。
同时,活跃在宜山马泗、忻城加仁地区的加马武工队也扩编为凤凰山游击队,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先后进行了拉寨、黄泥等几次战斗,围攻忻城县城,名声大振,实际控制了宜山的马泗、理苗、欧洞、永定和忻城的加仁、忻义等地区,基本形成加马游击根据地。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游击根据地,上忻工委决定成立各级政权机构,行使人民政府职能。1949年5月18日,上忻工委在马泗乡果达屯成立凤红区政务委员会(凤红区即都宜忻地区),主任吴师光,副主任周廷扬,委员樊茂春、沙君涛、樊大、陆海、覃宝嵩、曾诚、梧裕茂、周甲坚、覃德新、韦孟良、罗素仙等,其中党外人士4人。凤红区政务委员会是都宜忻地区最高的红色政权组织,下设马泗、加仁、清潭、永定、夷江、九渡等分会、解委会或自委会,统一领导整个都宜忻地区的政务工作。马泗分会主任周甲坚,加仁解放委员会主任曾诚,清潭分会主任樊登,永定分会主任韦必达,夷江自治委员会主任覃宝嵩,九渡自治委员会主任覃乃哲。凤红区政务委员会建立后,基本控制宜忻边区的马泗、欧洞、理苗、加仁、忻义、永定、石别、大塘等地,武装割据局面初步形成。凤红区政务委员会及下属政权行使政府职能,除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工作,还深入发动群众,发展经济,筹集军需,支援前线,组织联防自卫,打击敌人破坏,开展肃反保卫工作。
广泛组织群众开展反“三征”斗争。当时国民党当局“三征”,弄得民不聊生,群众最为痛恨。为了提高群众觉悟,加马地区党组织从办学习班培养骨干入手,将群众组织起来。1947年5月初,冷水屯第一个青年文化学习班开办,20多人参加学习。到1948年底,马泗、长流、联团一带50多个村屯,几乎村村办起学习班和夜校。在发动与组织群众过程中,党组织从反征兵入手,采取“拖、走、保、抗”的办法,逐步开展反“三征”斗争。
创建妇女组织发挥妇女作用。1946年冬,中共党组织派女同志罗素仙到冷水、马泗进行社会调查。1949年春,王觉光、贺智华等一些女同志先后到达,她们和罗素仙等一批女同志在那里开展妇女工作,采取男女齐发动、老少一起教育的方法,先办青年补习班,又办小儿和妇女学习班,一面教识字,一面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还讲些解放区妇女翻身解放的故事,教唱革命歌谣,引导她们算账诉苦,并成立妇女小组。1949年5月,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成立,妇女小组成员韦美英等10多名女青年参加了五团政工队。由于游击战争没有固定的后方,特别是在反“围剿”战争中,游击队转移频繁,部队的后勤工作基本上由广大妇女来做。
武装斗争如火如荼
1948年5月,莫江白在马泗乡冷水屯建立加马武工队,队长梧裕茂,指导员莫江白,副队长何文,队员有周甲坚等11人,武器有轻机枪1挺,长短枪12支,这是加马地区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武工队按照“分散发动群众,集中打击敌人”的活动原则,迅速把活动范围扩大到加仁一带。1948年秋,加仁方面韦桂森、韦孟良等人组织10余人的武装组织。至10月,加马武工队扩大到30余人。
1949年3月6日,在上忻工委夷江支部的领导下,都安夷江地区武工队发动武装起义。11日,参加起义的武工队整编为桂西北人民求生队三六支队(简称“三六支队”),覃宝龙任支队长兼政委,卢昌雄任副政委,潘雁宣、韦宜成、李武雄任副支队长,下设6个中队,共150余人。三六支队成立后,连续打击国民党7个乡公所,直逼都安县城,都安县长逃离。此役缴获枪支一批,三六支队枪弹得到大量补充。这次起义引起国民党广西地方当局的恐慌,省主席黄旭初电令第十专区调集兵员合力“围剿”三六支队。1949年3月中旬,加马武工队在加仁乡拉料屯扩编为凤凰山游击队,队长梧裕茂,政委莫江白,下设5个分队和新圩独立中队,队员160人,有重机枪2挺,轻机枪3挺,长短枪150支。3月下旬,凤凰山游击队在加仁乡板欧屯举办为期5天的军事训练班,100余人参加训练。莫江白、梧裕茂主持这次训练,训练结束时,成立凤凰山游击队加仁基干队(又叫加仁武装分队),队长韦孟良(兼),副队长韦桂森,指导员樊大,队员70余人,有轻机枪2挺,步枪70余支。此时,加马地区革命武装发展到200余人。1949年4月26日,樊大、莫佩璇率领8名游击队员围攻拉寨村,打伤反动村长刘贵宝,没收其家产,打响了加马地区公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5月,凤凰山游击队先后击毙忻城县特编队黄坭分队长钟克敏、县常备大队队长覃玉英,迫使黄坭分队缴械投降,县特编队樊现平、韦善怀在加仁乡宣布起义,参加凤凰山游击队。
1949年4月26日,上忻工委在忻城加仁乡拉料屯杨秀清家召开会议(后称拉料会议),决定三六支队转移到加马地区与凤凰山游击队整编为团的建制。5月3日,三六支队根据拉料会议精神,在都安内甲改编为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简称“第五团”或“五团”),并发表宣言,宣布第五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执行共产党的一切主张,打倒国民党,解放全中国。覃宝龙任团长兼政委,副团长王定,副政委卢昌雄。第五团下辖第一、第二、第三3个大队和1个独立中队(其中第三大队不久即归属桂西游击队,与第五团脱离隶属关系),共300余人。5月13日,奉上忻工委命令,覃宝龙率第五团到加马地区,在加仁鄉板拢屯与莫江白领导的凤凰山游击队会师。1949年5月18日,两支队伍在马泗乡果达屯进行整编,组建新的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仍简称“第五团”或“五团”),团领导班子也进行相应调整,团长覃宝龙,政委莫江白,副团长王定,副政委吴师光,政治部主任沙君涛、副主任卢昌雄。第五团整编后,通过了《军政工作意见》《收编地方武装杂牌队伍的决定》,发出《为追击蒋李匪帮溃退残余部队特发表紧急通知》,将武装斗争从山区扩大到柳宜公路和加仁、忻义平原地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都宜忻地区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装。第五团先后取得大塘稀饭坳战斗、牛洞口伏击战、牛额岭阻击战、屯桃伏击战、滩石伏击战、涌水桥伏击战等战斗的胜利。
1949年6月25日,国民党桂林绥靖公署副主任莫树杰率部到达宜山,调集桂林绥靖公署警卫营、通讯队、保安第二团、保安补二团、保安第十团、五十六军直属营、六八六团、柳州和宜山独立营等国民党军队及宜山、忻城、都安、河池4个县的“自卫总队”4000余人,配备无线电台、迫击炮、轻重机枪等优良装备,于七八月间大举进犯都宜忻地区。9月1日,第五团主力第一、第四、第六大队从都安夷江转移到加马根据地时,在北山乡殿皇山附近被敌人重兵包围,队伍被打散,前锋部队奋勇冲出敌人包围圈,顺利回到加马根据地,部分后卫部队因道路不明,摸黑抢占殿皇山和塘尾附近山头制高点。9月2日凌晨,敌人重兵攻山不下,便放火烧山,当夜,潘雁宣、莫佩璇率部折返回夷江地区,莫江白率部继续与敌人作战,无法撤出战斗。北山突围中,第一、四、六大队被打散,第五团政委莫江白、中队长苏灿荣、指导员覃尚智及张启文、朱丹、覃树宽等26人牺牲,31人被俘。北山突围失利,是第五团遇到的最大挫折。
北山突围失利后,为了重振士气,1949年9月16日,中共广西省农委委员路璠前往都宜忻地区指导第五团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大力放手发动群众,巩固老区,发展新区,重整旗鼓,扩大队伍,重振军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迎接大军解放广西”的新任务。同时发布严正声明,发动政治攻势,揭露和警告敌人,鼓舞军心民心。在加马地区,9月底,第五团副团长王定率第二大队在滩石隘口伏击,重创都宜忻三县联防办主任王子君部,最后迫使该敌缴械投诚,加马根据地全部收复。岐山、新圩、忻义等地在樊大、蓝定发、樊登、樊必长、陈益兴等的努力下,先后组建第八大队、独立大队及基干队等游击武装,积极开展反“围剿”斗争,游击区日益扩大。岐山解放后,加马、夷江两大根据地连成一片,在夷江地区成立第九大队,第五、第九大队转战夷江平原,袭击敌人据点,镇压反动乡村长,9月20日,联合桂西八大队攻克百旺。后第五、第九大队又与桂西第七、八、十五大队在大成击退韦还甫部1000余人的进攻,巩固了大成山区。10月底,九渡根据地也告收复。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斗争,不但老根据地全部得到收复巩固,还新开辟三岔、流山、洛满、福塘、成团、三都、新圩、岐山、木罗、大塘、祥贝、白崖、石门、小龙、洛西、太平、洛岩等乡游击根据地,都宜忻地区的局势得到彻底扭转,都宜忻游击队全面转入反攻。
1949年10月26日,路璠在马泗乡潘村宣布省农委的决定,将第五团扩编为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以下简称“总队”),路璠任总队司令员兼政委,副政委吴师光,副司令员覃宝龙、周廷扬,参谋长王定,覃展、卢昌雄分别任政治处正、副主任,岑友鲲任军需处主任。会后,发表《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成立宣言》。
至1949年12月解放宜山县城时,总队下辖4个联队,19个大队,指战员2100余人。总队活动范围遍及忻城、都安、宜山、柳江、罗城、天河等县,成为都宜忻地区一支重要的人民武装。总队历经大小战斗90多次,歼敌1274人,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13挺,轻机枪48挺,步枪860多支,缴获国民党军服、汽车、通信器材等一大批军用物资,配合南下解放大军解放柳州、忻城、宜山、柳江、罗城、天河、思恩、宜北(今属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等地,为桂西北几个县建政扩军输送了大批干部。12月28日,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宜忻总队”。
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根据上级的指示,中共上忻工委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开展统战工作。
争取民主人士。忻城中学校长莫承宣是当地有名望的教育工作者和爱国民主人士。上忻工委派员与他交朋友,取得他的理解与支持,使忻城中学成为中共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员的联络站。抗日战争前后,学校先后接纳和安排10余名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到学校任教,使他们能够以教师身份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上忻工委成立前,中共地下党员吴师光、周廷扬、覃宝龙、莫江白等与莫承宣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上忻工委从大塘睦邻迁入忻城中学后,在吴师光等人的影响下,莫承宣进一步加深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和了解。1947年秋,莫承宣通过竞选当上国大代表,利用这个特殊身份为革命做了许多有益工作,掩护了一大批中共地下党员和革命同志,还在经济上资助共产党的活动,奉送枪支弹药给游击队。
建立“白面红心”政权。为了对付敌人的进攻,上忻工委一方面加强统战工作,争取地方农民领袖、实力派人物和开明人士对革命的支持。以冷水屯为中心的马泗根据地是上忻工委最早开辟的根据地,当地的自然领袖覃德新是社会上黑白两道都左右逢源的人物,当地乡长都得看他的眼色行事,周廷扬等人来到冷水屯开辟革命根据地,首先是得到他的默许,并通过设立同盟会,饮血酒,建立生死相依的关系。覃德新、韦孟良、戚廷文等地方农民领袖和莫承宣、莫光星、潘绍谦等开明人士经过争取,也站到革命一边,其中覃德新、韦孟良、戚廷文等人成为革命队伍的骨干。另一方面,通过群众选举等办法,尽可能地“选掉”反动的或群众不满的乡长、村长,秘密推荐靠拢革命和农会成员参加竞选。如马泗乡乡长莫光星、潘绍谦,副乡长黄镇权,加仁乡乡长韦孟良,永定乡副乡长韦彩端,忻义乡副乡长莫绍文,冷水、联团、调洞、龙合、板舍、板良、板欧、乾洪等村村长王伦、罗名通、蓝昌法、谢华良、韦海邦、韦国美、韦桂森、覃德辉、韦绍辉等,表面上他们都是敌人的乡长、村长,实际上都为革命工作。通过打入敌人内部,以“白面红心”的形式,中共党组织控制了加马地区很多的乡村政权。
做好在任和离职的国民党县级官员的统战工作,争取国民党地方武装起义投诚。国民党地方武装包括联防队、特编队、自卫队等,这些武装的头目过去曾经危害地方,与人民为敌,有的甚至直接与游击队作战。上忻工委和游击队在保持强大军事压力的同时,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讲清楚共产党“放下武器,既往不咎,起义投诚,立功赎罪”的统战政策,使其中一些人消除顾虑,弃暗投明,率部起义或投诚。如罗成文,日本入侵时,他积极抗日,抗战胜利后,他出任宜山县副参议长、理苗区区长兼欧(洞)、理(苗)、马(泗)联防主任,曾一度与游击队为敌。为了争取他起义投诚,从1948年5月起,上忻工委多次派人与他接触。6月初,路璠在独山约见罗成文,使他逐步消除疑虑。是年秋,梧裕茂、周甲坚、张作材、覃炳刚、莫加星代表上忻工委与罗成文达成书面协议,约法三章:罗成文为游击队提供情报和枪支弹药,不干涉游击队活动,保证游击队战士及其家属的生命财产安全;游击队同意罗成文继续担任理苗区长等职,同意罗成文在适当时机率部起义,并保证起义人员的安全和出路。罗成文也信守诺言,后于1949年11月26日发表起义宣言,率部起义。据统计,从1949年5月至12月,都宜忻地区国民党地方武装宣布起义或投诚的队伍(10人以上的)16支,起义投诚人员141人,献出重机枪1挺、轻机枪5挺、步枪113支,冲锋枪及手槍5支。其中,加马地区宣布起义的国民党地方武装除罗成文,还有忻城特编队樊现平、忻城县板河联防分队长邓大旺、忻城联防队中队长侯炳权(又名侯年顺)及副队长侯鲁、理苗乡联防队副队长莫金全、马泗乡副乡长黄振权带领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共6支。向游击队投诚的有王子君部,何朝臣部,新圩乡乡长李宗荣部,石别和北山自卫队梁培聪、梁绍书部共4支国民党地方武装。
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团结。加马地区壮族占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对汉族、壮族多存戒疑之心。在开辟游击根据地过程中,上忻工委和加马党支部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尤其重视对瑶族群众领袖的团结和争取,耐心发动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农民协会或游击队。马泗乡调洞村是个有几十户瑶族聚居的村寨,瑶族群众领袖蓝昌法稍有文化,对国民党统治也不满。夷江武装起义后,加马党支部多次派人登门进行宣传教育。经周廷扬等地下党员多次做工作,以蓝昌法为队长的瑶民基干队终于成立。瑶民基干队积极配合马泗、清潭基干队开展反“围剿”斗争,同年10月,基干队发展到40多人枪,改编为瑶民大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蓝昌法任大队长。
巩固扩大根据地迎接解放
打通忻(城)迁(江)走廊。迁江县(今属来宾市兴宾区)位于忻城县加马地区东南面,古思地区东面。1948年1月,上忻工委按照上级“关于开展农村武装斗争的指示”精神,指派共产党员莫江白,趁两县交界地区敌人防备空虚之机,到迁江县良塘、莲洞等乡秘密传播革命思想,发动武装斗争,打通忻城、迁江两县地下革命交通走廊,扩大游击活动回旋余地。不久,莫江白派遣党员樊大秘密到迁江。樊大在莲洞乡社头村先后两次召开骨干会议,传达上忻工委的指示:按照“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和“依靠基本群众”的原则,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反“三征”斗争向群众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同年8月,莫江白又派樊登到良塘、莲洞了解地下革命活动情况。樊登通过柳州进步青年韦以雅介绍,到良塘乡下料村协助组建游击武装队伍。从此,迁江县革命武装斗争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经莫江白同意,通过韦以雅介绍,进步知识青年莫长华到良塘中心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推动当地革命斗争发展,逐步把迁江和加马地区的革命活动紧密联结起来。1949年4月,莫江白在覃克升、覃克坚的陪同下,秘密进入莲洞乡社头村检查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加马游击地区、安东游击地区与迁江县地下革命的联系,初步打通忻(城)迁(江)革命走廊。
忻(城)迁(江)革命走廊与稍后由中共上林县特别支部打通的上(林)迁(江)革命走廊在迁江境内连接,使忻城、上林、迁江三县革命根据地形成遥相呼应,互为支援的态势。
建立安东革命游击区。位于忻城县东部,与来宾、迁江、柳江交界的安东乡是一個“三不管”地带,国民党统治势力相对薄弱。解放战争初期,莫江白曾在安东的桃源、安东和七洞等地进行社会调查,认为这一带的地理环境很利于建立革命游击区,决定在这里组织青年学习革命书籍,培养革命骨干,建立联络站。
1946年冬,党组织决定由覃克升、覃克坚、覃克勋等人在安东先后建立桃村、韦村联络站,后来,联络站为加马游击区和粤桂边八支队迁江大队提供了大量情报。1948年8月,加马武工队员樊大、莫凡植、吴子珍等人受莫江白指派,到桃村、七洞社头村检查反“三征”和革命队伍组织发展情况。他们以覃克坚家为据点,向覃克升、覃克坚、覃克勋通报加马地区革命形势,布置任务。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需要,1948年7月至8月,上忻工委又在上车村、新桥村建立联络站。上车联络站负责人钟光武主要负责北泗方面的工作。新桥联络站负责人莫美烈主要负责里高、大塘方面的工作。各联络站的主要任务:一是宣传发动群众,刺探敌情和开展反“三征”斗争;二是组织武装,战时出兵参战;三是搞好统战工作和护送地下党过往人员等。
时任迁江县警察局北泗分局驻所所长兼合山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矿警队队长覃祖迪拥有七八十人的武装,他的队伍驻守在柳邕交通干线北泗坳,对安东、迁江一带游击队构成严重威胁。1948年秋,在莫江白指导下,进步人士韦业莽、覃克坚、覃克勋等人经过多方面做工作,成功争取覃祖迪保持中立,为安东、迁江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4月初,莫江白来到安东,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开展蒋管区农村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指导安东革命工作,要求覃克坚、覃克勋、覃克升趁国民党统治区后方兵力空虚和群众反“三征”情绪普遍高涨之时,有步骤地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斗争,建立游击根据地。4月5日,莫江白利用清明节,策动桃源村村长覃志刚起义,但由于其他原因未获成功。6日,莫江白在覃克坚陪同下,到七洞社头村指导七洞、良塘地区地下武装斗争。
1949年4月,迁江爆发革命武装起义。5月下旬,上林特支派覃耀庭为党代表进入迁江。覃耀庭到迁江后,积极发展党员,建立中共迁江总支,成立粤桂边纵队第八支队迁江县独立大队等武装。7月至8月,覃耀庭前往忻城县安东乡成立安东武工队,隶属迁江县独立大队,队长覃克坚,副队长覃克勋,队员有覃克升等26人。安东武工队成立后,参加了七洞、良塘乡起义和二次围攻良塘街、三折腰(地名)伏击战、板梨突围战等战斗。12月,解放大军南下追歼国民党军残部时,安东武工队受命解放安东全境,迎接解放大军,组建人民政府等任务。安东武工队积极配合解放大军追歼国民党军残余力量,平息土匪暴乱。12月下旬,安东武工队原桃源组、上车组配合解放军追剿潜逃在山上的敌警长钟旭和良塘街反动地主钟合昌,缴获六〇炮1门、轻机枪1挺、步枪60多支,弹药及其他物资一批。
成立忻城县人民解放委员会。南下解放大军的到来,加马地区根据地军民倍受鼓舞,第五团与各乡的游击武装相互配合,四面出击,迅速消灭境内的反动武装。潘村会议后,都宜忻工委和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决定进一步开展对敌斗争,路璠、吴师光、覃宝龙、王定率第一、第三联队,向宜山庆远方向前进;覃展、樊茂春率第二联队在忻城县境内扫荡地方反动团队;东路游击队和各乡民兵配合行动,继续收缴岐山、宁江、新圩等乡反动武装团队武器。1949年11月26日,路璠、王定、韦必达率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第六大队在大塘乡拉则村与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一五师先锋营会师,建立大塘、思练两乡临时办事处,发动群众筹措粮食,支援南下大军;组织治安队,维持社会治安;向群众宣传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稳定人心。
11月26日,忻城代县长何朝臣投诚。当日,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在思练梅岭村宣布成立忻城县人民解放委员会,隶属当时的武鸣行政区,主任樊茂春,副主任何朝臣,委员樊大、莫剑峰、王觉光、汤克仁、蓝荫芳、韦鲁林。忻城县人民解放委员会行使人民政府职能,开始全面接管忻城,下辖3个行政区共14个乡,3个行政区分别成立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同时,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二十九军一一六师经思练、厂上、六华、范团等地向忻城县城进军,沿途国民党地方反动民团望风而逃,26日夜,解放大军进驻范团圩及附近村屯。27日,一一六师在樊茂春率领的第二联队第四、七大队部分队伍配合下进入忻城县城。
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整编。1949年12月2日,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第一、三联队的5个大队1000余人,在总队副司令员周廷扬率领下进军宜山县城。12日,解放军第三十八军抵达宜山,与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胜利会师。13日,宜山军政委员会成立,作为接管宜山的临时机构。委员会主任周廷扬,副主任祁鸣(第三十八军民运部长)、韦勋猷,委员乔守愚、张建华、卢昌雄、关宗球、罗翔林、张志芳。20日,中共庆远地委、专署、军分区成立(后改为宜山地委、专署、军分区),张伟烈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路璠任地委副书记。28日,根据军分区命令,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宜忻总队”,同时将总队改编为6个大队和1个独立营,分别派往忻城、宜山、天河、思恩(今属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柳江等县,成为各县的县大队和区中队,分属宜山、柳州军分区。奉命改编后,原总队司令员兼政委路璠任庆远地委副书记,原总队其他领导分别到忻城、宜山、柳江、罗城、天河、思恩等县担任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领导,同时撤销中共都宜忻工委,撤销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番号。至此,中共都宜忻工委和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完成其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