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阳竹编文化基因的设计转化研究
——以竹编灯具为例

2021-10-29吴义祥黎静萍张宏阳

竹子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竹编东阳灯具

吴义祥,黎静萍,张宏阳,卢 玲

(1.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322000;2.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扬州225000)

竹编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在2008年6月,竹编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东阳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的高富集聚区,东阳竹编与东阳木雕并称为浙江东阳地方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两朵奇葩。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的转换,传统东阳竹编工艺存在诸多问题:(1)传统竹编手工艺的准入门槛较高,工艺非常复杂,传承后继无人;(2)传统竹编工艺难以符合现代审美需要;(3)传统竹编需要适应现代生活环境;(4)缺少以用户偏好为中心的竹编产品满意度评价这一非常重要的研发环节。因此以竹编灯具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归纳其魅力因子以及用户偏好这一关键点。

综上所述,通过设计方法的创新精准把握竹编灯具给用户带来的心理感受是十分必要的。当前竹编灯具设计方法中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缺少对竹编魅力因子的挖掘,缺少用户偏好为中心的设计方案评价环节,以及缺少设计到验证的闭环。因此,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竹编的活化创作实践为出发点,运用魅力工学理论,通过评价构造法对竹编灯具进行设计研究,解析用户的感性认知,发掘竹编灯具的魅力因子,获得更多用户的情感认同,开发符合现代生活美学的竹编产品。推动东阳传统竹编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与创新,让竹编工艺回归现代生活。

1 魅力工学与评价构造法

魅力工学[1](Miryoku Engineering)是由日本学者Junichiro Sanui以及Masao Inui基于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Kelly的个人构建理论[2](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而提出的[3]。魅力工学研究消费者的偏好,其评价构造法[4](Evaluation Grid Method)是基于凯利方格法[2](Kelly Repertory Grid Technique)改良的一种挖掘并解析消费者主观偏好的定性评价方法,此方法能够深入了解消费者对于某一产品的心理认知。

从认知的过程来看,当消费者注意到一个产品时,主要是通过感觉器官来获取产品信息的,产品外观所传达出的信息包括了诸如形态特征、使用功能、人机交互以及文化内涵等内容,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感受会依据先前经验经历复杂的判断与评估而形成一种综合的认知。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评价构造法从消费者的偏好中找到产品吸引力的具体条件特征,揭开偏好和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捕捉产品的魅力本质,进而创造出一个具魅力的产品。评价构造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用户体验、人机交互、产品设计等领域[5-8]。但鲜有魅力工学在文化产品设计的应用。如图1所示,以东阳竹编文化为研究案例,运用评价构造法从消费者认知偏好构建竹编文化基因,探索了传统手工艺文化向现代设计进化的设计路径。

图1 从消费者认知偏好构建竹编文化基因Fig.1 Constructing bamboo weaving culture gene from consumer cognitive preference

2 研究过程

评价构造法聚焦于消费者内心的微妙感觉。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利用评价构造法挖掘消费者对竹编灯具设计的心理偏好,并获取影响消费者的内心决策的魅力因子。换句话说,就是去挖掘竹编灯具样本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所在之处。首先应用评价构造法对竹编灯具的魅力因子进行研究,建立以竹编灯具为样本魅力因子的评价构造图;再根据评价构造图罗列的结果,对上层抽象概念提及的次数进行排序,竹编灯具样本上层魅力因子即人们对竹编灯具风格的抽象感受。取排名靠前的3组抽象感受词汇。随后,罗列出与之最为相关的下层具体设计特征魅力因子。最后提出竹编灯具的设计方法并进行设计验证,研究流程见图2。

图2 评价构造法构建竹编灯具文化基因过程Fig.2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cultural gene of bamboo lamp by evalu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2.1 样本整理及访谈对象筛选

在实施评价构造法之前需准备研究样本,由于研究对象为竹编灯具,进行实地调研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过高、竹编样本少且较为分散,并不利于参与者反复对比。因此,研究以网络搜索、实际拍摄等方式收集竹编灯具图片作为研究样本。首先采集竹编灯具图片样本100张,经过剔除辨识度不佳的图片,运用图片分类法将类似样本分群,筛选出20张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接着以Adobe 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将图片进行处理,由于此次研究是为了评估竹编灯具的吸引特征对用户感受的影响,因此去掉图片上的品牌等干扰信息。

参与评价实验的人数为100名,其中一些有相关专业经验有助于参与者更精准地区分样本差异,从而提升魅力因子的提取效果。因此本研究最终选取了20位工业设计师(2 a以上工业设计经验)、60位学生(产品设计专业,有家居用品设计经验)和20位老师(从事工业设计教学)作为参与者。每位参与者的访谈时间为1 h,地点是在一个没有外界打扰的独立房间进行。

2.2 运用魅力工学的评价构造法获取竹编文化魅力因子

运用魅力工学的评价构造法获取魅力因子的具体程序如下:

参与者依据自己的偏好选出喜欢的图片,并根据喜欢的原因来分组。针对参与者挑选出具有吸引力的卡片,请参与者解释对这些样本分组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吸引的原因即是评价构造图中的原始魅力因子(中层因子)。

根据原始魅力因子,使用阶梯法进一步追问参与者的心理感受(上层因子)和具体特征(下层因子)。这里的上层因子是指竹编灯具给人的心理感受,下层因子是指竹编灯具的具体特征。反复执行上述获取魅力因子的过程,100位参与者的评价的结构图可以构建出来。图3是参与者A的评价构造图。

图3 参与者A的评价构造图Fig.3 Evaluation structure chart of participant A

2.3 KJ法整理全体参与者的评价构造图

KJ法[9]是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Kawakita Jiro)在田野调查时,将调查结果数据予以整理,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归纳,为提升解决问题能力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方法。在设计研究中也经常应用KJ法,通过对比每个参与者的评价构造图,将近似的描述进行合并,归纳出所有参与者的评价结果,进而将各个层级的描述进行简化,可整理出所有参与者的评价构造图。因此,研究也将运用KJ法确保竹编灯具魅力型文化基因提取的准确性及代表性。

首先运用KJ法对100份个人参与者的评价构造图中的上层因子进行合并,其中参与者提及次数最多的是简约之美,共160次,提及次数最少的是精致之美10次,由于提及仅10次的上层因子代表性较差,所以保留了提及次数在20次及以上的上层因子共6项;然后继续使用KJ法整理6项上层因子关联的原始评价及具体特征,根据上层因子的筛选方法进行简化整理,结果得到参与者提及次数较高的中层因子4项,分别为“灯具的外观古朴典雅”“简约的竹编纹样不繁琐”“灯具的造型为几何形态”“灯具的形态设计有想象力”;紧接着运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参与者提及次数较高的“编织纹样不复杂,风格很简约”等9项下层因子;最终通过回访参与者,在参与者的帮助下进行了部分表述的调整。在与参与者达成共识后,建立了竹编灯具魅力型文化基因的全体参与者的评价构造图(图4)。

图4 合并后的全体参与者的评价构造图Fig.4 Evaluation structure chart of all participants after combination

从整体评价构造图中可以看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偏好风格为简约之美、光影之美、意象之美。用户的心理偏好与其文化背景、审美观念以及日常习俗等有着密切关系。比如简约之美,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用户倾向于简单轻松这样心理感受的产品。在对应的具体条件要素中是提及次数达到100次之多的“编织纹样不复杂”和“编织的空隙营造出的光影艺术”。合并后的全体参与者的评价构造图可以为满足消费者心理偏好的竹编灯具设计提供参考。

2.4 竹编灯具设计方法

从合并后的全体参与者的评价构造图(图4)得出消费者提及次数排序前3的上层魅力因子分别是简约之美、光影之美和意象之美。分别列出其对应的下层因子,以简约之美为例,其对应的下层因子(具体条件)分别是通过竹编孔洞营造出光影艺术,竹编纹样不复杂,竹编的孔洞为规则的几何形,竹编的平面图案有强烈的对称和条理性,竹篾材料的透光效果好,竹编围合的灯罩为几何体。依据表1将3个上层魅力因子对应的下层因子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兼顾简约之美、光影之美和意象之美3个偏好指标的竹编灯具设计方法。经过分析设计的着力点排序为:通过竹编孔洞能营造出光影艺术>竹编的纹样不复杂>联想到和发光体相关的设计元素>竹编的孔洞为规则的几何形>竹篾材料的透光效果好>竹编围合的灯罩为几何体。

表1 3个上层魅力因子对应的下层因子的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the lower level factors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 upper level charm factors

2.5 设计与验证

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者进行了设计与验证。研究者及团队成员构思了灯具与星球结合的设计方案,土星外面有一圈土星环,最后灯具设计选择以土星为主题再配上相应的竹编方式。设计方案既符合了造型简约之美的需要,又能够营造发光球在夜空中的光影之美,还获得了意象之美的语义空间。

这款灯具的竹编纹样采用东阳竹编的对角十字花编织法如图5的灰色区域所示。对角十字花的基础单元格是1个正方形内含1个菱形,竹编孔洞为简单不复杂的几何造型,以期能呈现简约的风格效果。灯光可以透过较大的编织缝隙再加上竹篾材料本身的透光效果营造出斑驳的光影效果,形成光影之美。最终,融合了东阳传统竹编文化基因的灯具设计如图6所示。

图5 东阳竹编的部分编织纹样Fig.5 Some weaving patterns of Dongyang bamboo weaving

图6 融合东阳传统竹编文化基因的设计图Fig.6 Design drawing integrating Dongyang traditional bamboo weaving culture gene

为验证设计效果,基于SD法(语义差异法)发放问卷对竹编灯具设计的样本进行评价。评价尺度为1-5分,其中1分表示该样本给测试者的感觉程度非常不符合,2表示比较不符合,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问卷收回1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2份,由统计结果可知简约之美、光影之美和意象之美因子评价均值分别为4.6、4.1、4.3,说明这个植入了竹编文化基因的灯具设计与现代设计能够更好地融合,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偏好。

3 结束语

目前学界较为注重文化基因植入到文化产品的形式和结构中进行再设计研究[10-11],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文化基因是未经认知加工和转化的原始文化基因,缺少以用户偏好为中心的设计方案评价环节,其设计结果的满意度未知。研究基于魅力工学理论,将东阳竹编工艺与现代灯具设计相结合,提出了魅力型文化基因的提取方法,并以竹编灯具设计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运用评价构造法能把东阳传统竹编工艺文化基因提取出以用户为中心的魅力型文化基因,有效地建立起竹编灯具的用户偏好与具体设计特征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传统竹编文化基因与现代设计能够达到有效融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要。拓展了东阳竹编工艺向现代设计进化的设计路径,对其他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设计转化也具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竹编东阳灯具
古韵东阳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灯具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 灯具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人大代表约见制度的东阳实践
灯具技术要求22条
解读GB/T 31728—2015《带充电装置的可移式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