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监管三方演化博弈
2021-10-29赵正昊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赵正昊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一、平台经济监管问题及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平台经济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持续活跃、蓬勃发展,平台交易商家的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不可避免地涌现。由于互联网平台交易双方是通过平台远程非接触式地交易,商家夸大产品质量、虚假宣传的激励很大,且商家会通过恶意刷销量刷好评规避平台监管和声誉损失。2019年8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建立健全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李凌(2015)提出应对平台企业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时期进行分类,采用原则性指导意见而非成文法规,成立跨部门的综合协调体制监管,健全税收、补贴等政策等意见。吴德胜等(2008)认为网上交易的搜寻成本、商家声誉造成价格离差。李波等(2013)认为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不确定造成商品质量问题,解决方法是采用在线信誉、信息传递手段、社会信用体系促进、质量检测和质量保证对平台商品进行质量监督。王勇等(2020)得出在平台市场规模较大情况下,单一监管模式下平台企业私人监督由于政府公共监督;在企业承担较大连带责任情况下,协同监管模式优于单一监管模式。
二、模型假设与构建
假设1:本文博弈过程的三个参与主体:商家为参与人1;平台企业为参与人2;消费者为参与人3。参与人1 的策略选择空间为S1=(生产高质量产品,生产低质量产品);参与人2 的策略选择空间为S2=(严格监管,宽松监管);参与者3 的策略选择空间为S3=(购买产品,不购买产品)。三个参与主体都是有限理性的。
假设2:商家选择生产高质量商品的概率为x(0≤ x ≤1),选择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概率为1-x;平台企业选择严格监管的概率为y(0≤ y ≤1),选择宽松监管的概率为1-y;消费者选择购买产品的概率为z(0≤ z ≤1),选择不购买产品的概率为1-z。
假设3:商家的销售收入为P。商家生产高质量产品时,其生产成本为Ch;生产高质量产品时,其生产成本为Ch。当消费者不购买时,商家亏损成本。当商家生产低质量产品,平台企业严格监管且消费者购买的情况下,商家会亏损成本并支付平台罚款F,同时赔偿消费者N作为消费反馈机制。
假设4:平台企业受益为W,平台选择严格监管成本为C。当商家生产低质量产品,平台企业宽松监管且消费者购买的情况下,平台企业亏损N作为消费反馈机制。消费者选择购买产品,当商家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情况下获得收益iP;当商家生产低质量产品且平台严格监管的情况下获得反馈赔偿N;当商家生产低质量产品且平台宽松监管的情况下损失P。
基于以上模型假设,本文构建商家、平台企业和消费者三个行为主体间的混合策略博弈矩阵,如表1 所示。
三、模型分析
(一)三方博弈的复制子动态及演化稳定策略
设商家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期望收益为E11;商家选择“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期望收益为E12;商家的平均期望收益为E1;商家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策略概率的复制动态方程为F1。从表1 的混合策略博弈矩阵,可以得出:
表1
同理,可得平台企业选择“严格监管”策略概率的复制动态方程为F2和消费者选择购买产品策略概率的复制动态方程为F3:
(二)演化稳定策略
对商家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策略概率的复制动态方程F1对x求偏导可得:
(三)结果分析
对商家行为的分析,z 越大代表消费者选择购买的概率越高,这会使x 商家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比例倾向于向x*=1 演化;y 越大代表平台企业选择严格监管的概率越高,这会使x 商家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比例倾向于向x*=1 演化;Ch-Cl越大代表商家生产高低质量产品的利润差更高,这会使x 商家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比例倾向于向x*=0 演化;F 越大代表商家生产低质量产品被企业发现后处罚更重,这会使x 商家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比例倾向于向x*=1 演化;N 越大代表消费者更积极地反馈和更敏锐地识别低质量产品,这会使x 商家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比例倾向于向x*=1 演化;P 越大代表宏观经济形势更好,商家和消费者都能获得更多地效用,这会使x 商家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比例倾向于向x*=1 演化。
对平台企业行为的分析,z 越大代表消费者选择购买的概率越高,这会使y 平台企业生产严格监管的比例倾向于向y*=1 演化;x 越大代表商家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概率越高,这会使y 平台企业生产严格监管的比例倾向于向y*=0 演化;C 越大代表平台企业选择严格监管的成本较高,这会使y 平台企业生产严格监管的比例倾向于向y*=0 演化;F 越大代表在商家生产低质量产品平台企业严格监管的收益更高,这会使y 平台企业生产严格监管的比例倾向于向y*=1 演化;N 越大代表在消费者更积极地反馈和更敏锐地识别低质量产品,这会使y 平台企业生产严格监管的比例倾向于向y*=1 演化;W 越大代表平台企业在商家卖出产品时的收益相对于处罚商家的罚金和消费者的反馈而言更高,这会使y 平台企业生产严格监管的比例倾向于向y*=0 演化。
在对商家和平台企业的行为分析中,消费者的反馈能力不仅激励平台严格监管还激励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而在常见商品和低价、小众商品之间消费者的反馈能力差别是很大的,常见商品由于销售额大、购买人群大,消费者可以有效地维权,商家会更重视自己的声誉价值。另一方面,低价商品由于价格较低,消费者可能会出于省事或无所谓质量的态度对低价低质量商品选择不反馈,小众商品由于消费者较难鉴定高低质量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反馈,这都激励了平台宽松监管和商家生产低质量产品。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平台经济的优势和监管问题进行综述分析,针对平台经济中商家造假平台监督问题,构建商家、平台企业和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并对引入的消费者反馈机制进行分析。综合全文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平台企业应加大对商家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平台本身作为商家和消费者的媒介唯有保证商家出售产品的质量才能拥有好的声誉。对生产低质量产品商家的纵容,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使得生产高质量产品商家受到挤压损失。运用平台举报生产低质量产品商家,合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如果消费者不重视对产品质量的反馈,这会让商家有动力生产低质量获得超额利润,会让平台意识不到消费者权益受损,无法有效处罚商家。在平台自身监管和政府介入监管中都应区分正常商品和低价、小众商品,正常商品的消费者通常有较强的反馈能力,而低价、小众商品的消费者反馈能力往往较弱。虽然正常商品的消费群体更大,但商家造假的激励较小。平台和政府应该意识到低价、小众商品的消费群体或消费量随小,但造假问题更为严重,要合理权衡两个消费群体应造假问题的效用损失,分别制定适宜的监管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