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

2021-10-29杜晓伊

关键词:艺术设计互联网+大学生

杜晓伊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

高校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全新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设置适合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的课程内容,尝试更多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艺术设计类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亟须。

一、“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同年7 月4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让互联网成为推动各行各业优化、增长、创新、新生的基点。这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不仅激发了社会各类主体创新创业热情,①参见刘琼莲:《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优化“双创”服务的路径选择》,《领导科学》2018年第4期。更增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②参见邵利群、倪忠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在“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学专业与社会接触最为频繁,关联最为密切,理应走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前列,着手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应当看到,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③参见钟江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创新模式论析》,《继续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近年来,虽然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都在积极尝试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工作室制和项目带动教育模式等,但总体来说,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与体系。目前,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一些高校针对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性较弱。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或就业指导课程,但所传授内容通用于所有专业而略显宽泛,或更侧重于就业指导,甚至流于形式。大多数高校并没有针对实践性和创新性较强的艺术设计学专业单独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课程设置侧重于专业知识能力提升而较少涉及创新创业方面内容。部分高校单独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讲授仍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①汪瑞霞、秦佳、刘永刚:《成果导向教育范式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选择》,《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32期。

第二,一些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平台。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是实践性较强,而缺乏将专业理论知识有效转化成具体实践的平台、基地或工作室等,导致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新创业实践,更不愿意参加各种类型专业竞赛或创新创业大赛。长此以往,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只能被动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②张丽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及其重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9期。却无法参与到具体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推进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各类高校应及时更新传统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理念,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艺术设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艺术设计类人才,满足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人才所需。

二、“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必要性

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促进产学融合,对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推进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已是必然趋势。

第一,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产业结构升级,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增加以及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提高等,更离不开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创新创业高技能人才,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第二,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发挥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自身优势的内在要求。与其他文科专业大学生相比,高校艺术设计类学业大学生具有相对较大的创新创业优势。他们不仅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而且学术研究思维比较活跃。同时,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大多个性较为鲜明,实践性较强,与社会接触较为频繁,接轨较为密切,敢于也能够通过创业实现自身价值。以上特点恰好是一名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所具备的优点。此外,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更主要的是自己创新创意的表达与延伸,对办公场地要求不高,整体上创业投资较少,但却能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收益,更能激发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主动创业热情。

第三,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而且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创新创业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大学生理解在不确定的生命历程中通过创新创业实现个体幸福的价值目标。③黄兆信:《回归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评〈理念、结构、功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变革〉》,《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年第3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使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掌握必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理论知识积极应用到创新创业具体实践中去,进而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更能够有效满足社会需求。

三、“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

(一)构建“专业+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体系

1. 专业型课堂向“专业+创新创业”课堂转化

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需适应当下“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从“创新创业”角度出发,对本科课程体系做创新性规划,旨在最大限度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表1 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系统性规划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创新创业人才构成要求更高,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还应着重于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跨平台的创新创业团队人才培养。同时,采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依凭“雨课堂”“学习通”“智慧树”等智慧教学平台,教师课前发布预习内容,学生自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设计分组研讨,与学生进行线上讨论,充分进行双向互动;课下学生作业和成果可上传教学平台共享。这种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并且教师能够随时对课堂进行把控,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可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App等创新创业课程资源、讯息共享平台,精心打造“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微课堂”等开放课程,提供创业成功案例内容分享、问题咨询、论坛交流、创业实验等内容,吸引更多具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加入,同时也聘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在平台上分享创业心得或经验。

(二)构建全方位多维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1.“设计+”工作室模式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学专业可开设不同设计方向的专门工作室,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负责领导管理。这种“设计+”工作室模式,指的是艺术设计可以和任何相关创新创业项目关联,以现实项目历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工作室成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即专业任课教师及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制定创新创业实训计划,将实际项目融入教学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快速的自我能力提升。

其中,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项目前期调研策划。项目伊始,教师发布项目任务,由专任授课教师讲述基础理论知识,企业指导教师分析实战案例。第二阶段为项目设计过程。由学生分组制定具体设计方案,项目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不同组之间进行多角度探讨、交流,最终形成可行的设计方案。第三阶段为项目提案。各小组呈现各自的方案,找出提案的不足以及继续拓展的可能性。第四阶段为成果展示。各项目组可先期进行结项答辩,导师对所有小组的项目进行总结复盘,之后进行项目成果汇报展览,邀请企业、创业平台负责人、相关校企合作负责人等前来观展,以此提高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影响力与学生的参与热情。

2.学赛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第一,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国内专业权威赛事,真正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参赛的基础与实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使学生更能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

第二,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可以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如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电子商务“三创”大赛等系列竞赛。参加以上相关竞赛,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竞赛获得模拟创业的经历和宝贵经验,而且能够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

第三,高校应完善竞赛项目与课程互认、学分互换相关制度,将创新创业有关竞赛活动纳入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中去,给予获奖学生学分奖励、奖金支持,鼓励学生将创意理念转化为实际成果,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3.构建“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①参见林海:《广西艺术设计专业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高校联合企业协同育人,首先可共同开展创新创业专题活动。联合部分企业单位,以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等院系或机构为平台,与艺术设计学专业有效联动,共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主题活动,聘请艺术设计相关领域投资人、业界创业成功人士、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开展创新创业讲座,介绍创业知识、方法以及经验,拓宽学生视野,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其次,艺术设计学专业设置单位可与潜在用人单位签订协作合同,建立校企合作实践体系,整合彼此资源,让学生深入企业,切身感受、学习到实际应用知识,通过亲身实践,经历完整项目流程以提高自身综合创业能力。

4.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在争取政府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可共同提供场地,建设“大学生创意产业实践基地”作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可以将实践基地分为文化创意产品区、品牌策划设计区、培育孵化区等,使大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中来。

(三)建立健全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改进和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立健全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考察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体系完备成熟度的需要,是考核与监控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的需要,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成效的需要。因此,应着手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学者相关研究,②参见乔维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③参见钟学思、朱琳琳:《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统计与管理》2020年第5期。④参见赵岩松、朱伟、刘毅:《基于CIPP的高校二级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年第5期。本文尝试构建了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校内环境、校外环境)、创新创业教育投入(经费投入、师资投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课程安排、课程教学、实践平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学生成效、社会服务、学院发展)等为指标的评价体系。同时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创业成功人士、风险投资方、专任教师、艺术设计学与其他专业学生多方参与组成教育质量评价团,通过调查问卷、网络评价系统等方式,全面、科学地评价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推动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表2 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四)加强艺术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

首先,提高专任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可以通过教学培训、观摩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使教师能够保证高质量教学水平。其次,不断积累专任教师自身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提高创新创业知识素养。①参见刘菲菲:《文创视域下创新创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美术大观》2018年第4期。②参见李明、金月仙:《民族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微探》,《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教师可通过参加具体创新创业项目,掌握实际设计项目流程,积累优秀案例,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专任教师应将创新创业经验与知识主动引入课堂教学并实现与理论知识体系紧密融合,从而做到教学相长,最终实现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互联网+大学生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