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为了光荣而壮烈的事业
2021-10-28张建国
张建国
张浩(1910—1997),1937 年7 月毕业于河北工学院化学系。1944 年6 月,军工部源泉化学厂任副厂长、技师,负责工厂建设和生产技术。1945 年10 月,军工部和村化工厂任副厂长、技师,负责工厂筹建和技术科研。1946 年10 月,隘峪口第七药厂及源泉炸药分厂,负责筹建及总体设计。1947 年7 月,军工部工程处任二级化学工程师 ,负责火炸药生产和技术。
1940年秋,日寇开始对太行山地区进行疯狂的扫荡,身为八路军野战卫生材料厂任化学技师的张浩利用山沟里的石英石成功试制出玻璃,随即被时任军工部部长刘鼎调到军工部,参加硫酸试验。
土法试制的“酱油” 其实是“火药之母”
抗战初期,毛主席号召尽一切可能发展兵工炸药,做到弹药自给。硫酸是“火药之母”和“化学工业之母”,而太行根据地从来没有生产过硫酸,外购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自力更生。因此,研制硫酸就成为军工部的首要任務。
张浩1941 年9 月到来时,硫酸的研制已于1940 年冬由王锡嘏同志开始了试验探索工作,得到半铁碗稀酸,但无法测试。张浩以他研制玻璃的相关试剂进行测定证明是硫酸,但浓度太低,不宜工业性生产。随后他们采取的措施是扩大装置规模,重建了缸塔。对于塔温低的问题,张浩吸取了制玻璃炉的经验,提高了缸塔温度。同时扩大试验规模,增加操作人员达12 名,日夜三班连续反复试验。
1941年11月,由于日寇扫荡,张浩等人紧急转移。扫荡过后,张浩等人返回一看,全套硫酸装置竟然完好无损,缸塔周围还着着火。当拆开硫酸装置,大家惊讶地发现制出了84斤浓度80% 的稀硫酸!原来,开工试验一天后,被迫紧急转移,硫酸装置无人照料,塔内反应温度超过试验预想设定而生成了硫酸。而硫酸的代号是“酱油”,敌人不了解没发现。这说明前期试验温度还是不够高,至此硫酸试验的条件已经掌握,硫酸研制获得成功!
张浩获得彭德怀副总司令、后勤部杨立三部长的奖励。 此后,我军工厂进入工业化生产硫酸,并扩大生产、不断提高质量的阶段。
有了硫酸以后,很快又试制成硝酸、酒精、乙醚、脱脂棉和硝化棉等,为制造火药、炸药做好了准备。
这是奋进、光荣而壮烈的事业。火药、炸药的制作充满了危险。1944 年冬,为解决雷管瞎火问题,张浩亲自操作水银提纯,不幸水银中毒,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危及终身。
1940年试制玻璃成功、1941年土法试制硫酸成功, 张浩因贡献突出,1944 年被评选为军工部劳动模范,得奖章、奖品;同年被评为边区劳动英雄并出席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召开的太行区杀敌英雄、劳动英雄和战斗英雄大会,得奖章一枚。
参与建立太行山第一座大型的火炸药厂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后,工厂转为民品生产。后来,解放战争爆发,军工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并向解放区腹地搬迁,张浩负责厂房、火药生产线及工厂的总体设计。
总后勤部杨立三部长对筹建新厂提了要求:要生产规模化、结构正规化,建造一个规模大的、先进的、能够承担战场需要的火炸药厂。
张浩依据领导指示,在厂房总体设计中完全按正规化生产的工艺要求进行。新建起的化学厂主体都是砖木结构,厂房高大明亮,通风性能好,式样美观,工厂建成后在当时的太行区属第一流的工业建筑。
杨立三部长看完工厂后称这个火炸药厂就是太行山的“乌拉尔”。苏联乌拉尔地区制造了各类枪械、火炮、坦克和弹药,在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中起基础作用。
经过四个多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在隘峪口村新建硫酸、硝酸、硝化棉、硝化甘油完成工房及药片烘干房、锅炉房、办公室和简易职工宿舍700 余间,建筑面积约5900 平方米。并将和村磁山的全部动力设备、电器设备都搬迁到了这里。还增加了打浆机、蒸煮、脱脂锅,还有从敌占区搞来的化验仪器等,成为敌后根据地具有相当规模的一座炸药厂。
1947年5月,工厂基本建成正式投入生产,工厂的名称定为晋冀鲁豫军工处兵工第七厂,也称七药厂。厂长先是李非平,后为王化南,张浩是副厂长兼技师,政委为欧阳远。工厂设有厂务、经营两个职能科,化学、炸药两个分厂四个生产股,职工有600多人,以及开始有了一些的化验仪器等,成为敌后根据地颇具规模的火炸药厂。硫酸月产60 吨,硝铵炸药月产13.5 吨,油甜炸药月产8.8 吨,雷汞月产173 公斤。太行山第一座大型的火炸药厂建成运转起来了。太行山的“乌拉尔”起到了弹药生产的基础作用。
从1947年起,先后新建扩建了八药厂、九药厂,生产的火药炸药除全部满足炮弹、手榴弹,枪弹装填需要外,还大量制造了各种工兵炸药包,有圆柱形的、正方形的和长方形的,根据被炸目标来确定使用的炸药包形状,圆柱形的放入迫击炮的炮管口或装入抛射器中向敌军阵地抛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用于炸毁桥梁、碉堡和城墙,一组200 公斤的炸药包,埋入城墙脚下,能把城墙炸一个3米左右的缺口,爆炸时,城墙上的砖块飞入空中,这就是敌人惧怕的“土飞机”。
解放战争时期,张浩奋战在制作炸药及相关军工产品的第一线,并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担子。新中国建设时期,参与了“黑索金”的仿制和多型弹药的技术攻关。在兵器工业部(系统)机关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完成多种多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尤其在火炸药技术与安全生产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兵工战线上是一个有名望的老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