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的德国铁路
2021-10-28沈凌
沈凌
DB是德国铁路公司的简称,对我们这些老留学生而言,非常亲切。二十年前我刚到德国,就被它完善的调度系统和极高的准点率所震惊。那时候网络还不算发达,想从某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需要在火车站的服务员那里打印一份“衔接表”,告诉你几点几分坐几次车,然后到哪个站的第几轨道,换到另外的第几轨道赶下一班次火车,如此这般转几次,就可以到达想去的任何地方。
这样的换车信息听起来简单,但放在一个经济体的网络系统里,还得保证每个班次的准时准点,就不简单了。误点的状况不是没有,但有赖于DB的高效调度和及时弥补,误点率并不高,而且还有很好的补救措施。有一次,我们从巴黎回科隆,因为突发情况停车半途,误点了。大家正焦虑着,列车员过来给每人发放了一张赔偿申请书,填好信息不久,我的银行卡里就打进来一笔赔偿费。还有一次,我们周末出游,到了一个穷乡僻壤的站点,因为前面班次的一误再误,已经没有下一班列车了。好多人还没到达目的地,怎么办?大家去敲火车站值班员的门,从他那里拿到一张出租车票,出了车站,随便找一辆出租车,把我们一个个地送到家,全部DB付费。
这样的故事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现在也的确成了天方夜谭。有一次我给到上海来访问游学的德国学生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PPT里面用德国作为参照系,写了一个德铁PK中铁,说德国火车很准时,中国要向德国学习。结果这些90后的德国小朋友哄堂大笑,不以为然。原来我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如今的DB早就以不准点而闻名了。
三年前,我去德国看望子承父业留学德国的儿子,走的时候就有点儿惊心动魄。从亚琛出发去法兰克福机場,大约200公里的路程,DB没有“复兴号”,但是两小时车程的“ICE列车(或称城际快车)”还是有的,我们预留了三小时的时间。到了火车站一看,果然,这个快车班次取消了,于是不得不坐慢车到科隆转车。所幸当时我们虽然晚了两小时,总算顺利到达机场,赶上了飞机。
没想到三年过去了,DB一直没有填平这个坑,反倒有越来越大之势。最近我儿子回国,同样的飞机航班,同样的DB车次,出发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同样的晚点问题。用同样的办法,在科隆搭上了同样的晚点两小时的同一班车后,终于出现了不同样的新情况:列车员宣布本班列车不再直达法兰克福机场,而是改道停靠远离机场三十公里的美因茨车站。这样一来,想要继续依靠DB的换车系统抵达机场并赶上飞机就不可能了。幸好在美因茨有老朋友鼎力相助,提前到车站等着,然后直送机场候机楼,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铁路系统最是考验一个经济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因为它不光要求技术好,造出来的火车速度快,还要求有很好的软件系统能够保证整个网络的准点率。因为有别于飞机的点到点,汽车的小单车载客量,火车系统既有网络性也有大运量的特点。美国人放弃了火车系统的发展,辅之以汽车和飞机,所以它的碳排放实际上全球第一,德国人一直对此嗤之以鼻。中国人后来居上,20年河东,20年河西。
上次给德国学生上课出了丑以后,我把教案改了改:欢迎外国学生去体验一下全球一流的中国高铁,看点不光有“复兴号”的速度,还有中铁的准点率。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