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文庙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探索与实践
2021-10-28黄志亭
摘 要:文庙也称孔庙、至圣庙,是祭祀和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文庙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长泰文庙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教育基地共建,公益志愿服务,学术研究,加强品牌宣传推广等举措,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孔子;长泰文庙;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
0 前言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不仅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
1 孔子及文庙
2500多年前,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孔子的弟子及后世的儒者们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蕴含着“仁义”“和合”“和平”“均等”等思想。从汉初确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其文化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文庙也称孔庙、至圣庙、先师庙等,是祭祀和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孔子的祠庙建筑。最早的曲阜至圣庙自孔子去世第二年就开始建造,自隋唐以后,文庙祭祀制度由国家统一规范管理。到明清时期,各地州府县治所在地均建有文庙,中国历史上曾有2000多座文庙。祭祀先师孔子的主要目的是厉行教化和大力推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即“庙以崇先圣,学以明人伦”“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因此,文庙是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历朝历代开展祭孔尊儒活动的重要历史见证,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文化融合中,文庙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和祭祀性建筑的功能,已经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象征,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①
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掘和活化利用文庙这一传统文化平台,在旅游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灵魂,着力打造文化旅游融合教育基地,对于教育教化后代、培育合格人才,敦睦地方风气、构建和谐社会,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起到独特而显著的作用。长泰文庙在传承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2 长泰文庙概况及主要做法
长泰文庙占地面积242亩(约0.16平方千米),实施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迎接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文旅嘉宾。近年来,长泰文庙始终秉持“立足长泰、服务闽南、面向海内外”的工作理念,面向社会,面向学生,以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为抓手,通过开展一系列“弘扬经典、扎根本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1 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发挥文庙传统文化参与体验功能
文庙的生命力和魅力主要在于弘扬和传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于其组织开展的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为此,我们发挥文庙在当地的传统文化传播平台优势和引领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融入文化旅游服务之中。秉持“服务为民”的根本宗旨,主动对接学校、机关和文化旅游团体开展公益服务,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在参与长泰文庙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受到教育教化,提升文明修养。①
首先是制定完善的活动流程。向各地专家、学者和传统文化传播者、先行者学习,学习祭孔典礼、开笔礼等传统活动的流程,并根据长泰文庙的现状和长泰县志的相关记载,制定出适合长泰文庙的祭孔典礼、中高考百日誓师仪式、开笔礼等活动相关的传统仪式流程,使活动流程既保留传统规范礼仪,又适合当代社会需求。例如,学童启蒙开笔礼仪式,共有礼敬先师、过状元桥、进棂星门、净手净心、正衣冠、礼敬先师、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启蒙描红、感恩谢师、诵读经典等12道传统仪式。目前,长泰文庙组织开展的祭孔典礼、百日誓师、开笔礼、拜谒先师传承国学、研学游、党员廉洁教育、亲子游等相关传统文化活动,均有了一套完善的活动流程,确保了每次活动都安全有序、圆满礼成。②
其次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公益活动。近年来,长泰文庙组织开展了180多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参与者在仪式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比如:一年一度的祭孔典礼,通过隆重的祭祀先圣先贤仪式,让县领导干部、群众和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有切身体会,树立尊师重道、崇德报功、尊卑有序的儒家道德观念。每年的高考百日誓师仪式,不仅让师生在庄严的仪式中感受到孔子志存高远、百折不挠的精神,为高考学子励志壮行,让学子释放青春,绽放激情,也让师生们体会到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廉政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提升廉洁从政思想,古为今用,活化学习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方向,明确价值导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防微杜渐。几年来,长泰文庙举办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已成为一道道风景线,迎来了全国各地嘉宾、中国台港澳嘉宾,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的嘉宾到长泰文庙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2.2 开展教育基地共建,发挥文庙青少年实践教育功能
文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平台,在当前方兴未艾的研学旅行活动中,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学生在文庙开展研学游活动,不仅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还可以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机融合起来,提高知识实践能力。
为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让更多人走进文庙,学习并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泰文庙以打造“南方国学教育圣地”为发展目标,发挥文庙作为青少年校外教育和实践作用,积极推进与学校合作共建活动,拓宽长泰文庙的服务面,让长泰文庙走出地域局限,立足闽南,面向海内外。通过与学校、单位合作共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良的校外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场所。同时,双方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文庙与学校资源互补等方面深度合作,让广大师生面向社会,服务他人,成长自我。与漳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开展合作共建,在长泰文庙开展国学实践教育活动,被授予“漳州市青少年国学教育基地”称号,吸引了50多所学校和教育机构组织学生前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长泰文庙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正式成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大平台。文庙相关人员走进高校,为学生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参与组织策划高校传统文化活动,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担任长泰文庙宣讲大使,参与公益志愿服务。长泰文庙工作人员主动走进教育局和基层学校,宣讲新时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长泰文庙的功能和新时期的使命,先后与长泰县教育局、长泰一中等10多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共建,让文庙成为共建单位的课外教育实践新天地。因此,共建单位已到长泰文庙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和课题研究活动70多场次,参与师生一万多人次。此外,文廟服务中心还经常组织干部,深入到机关、党校和社区等一线,举办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讲述长泰故事、传播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专题讲座,受到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
2.3 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扩展文庙传统文化实践教育纵深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长泰千年古县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广大青少年提供社会教育实践机会,文庙服务中心与教育部门联合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长泰文庙志愿服务队,这支12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常年利用节假日在文庙开展公益传统文化宣讲服务。志愿者主动服务游客,为游客讲解文庙各个景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志愿者在参与实践、服务他人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传统文化知识,还提升了服务意识和爱国爱乡爱家的热忱,涌现出一批“五星级讲解员”和“文庙宣讲大使”,成为长泰文庙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2.4 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打造人文科学研究和推广高地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当地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让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古为今用是长泰文庙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长泰县于公元955年置县,是“千年古县、状元故里”,具有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是闽南地区历史人文遗存的“富矿”。为此,长泰文庙动员当地传统文化专家和学者,以挖掘长泰历史人文“富矿”为抓手,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开展長泰历史人文的学术研究,凝聚了一大批传统文化的志同道合者,使长泰文庙逐渐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研究的新高地,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一是请进来。先后邀请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台湾大学中文系黄启书教授、厦门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朱人求教授等国学专家莅临长泰文庙,为长泰文庙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走出去。到全国各地文庙考察学习,把外地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入长泰。三是开展文庙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就儒家思想当代运用及长泰历史人文等方面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先后在正式刊物发表《关于儒家廉政思想活化运用的思考》《长泰文庙历史沿革考》《长泰文庙与明代长泰科举》等多篇学术论文。通过挖掘、整理和考证,证明了长泰文庙至迟于1133年已经建成,把长泰文庙的建庙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年。四是塑造人文科学研究和推广高地。通过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邀请相关专家联手开展长泰历史人文研究,策划《长泰历史名人专题研究》《花县旧事》等研究专题,先后有《升场置县由泉入漳—唐宋之际长泰政区沿革初探》《朱熹弟子方壬家学渊源述略》《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状元之师唐泰》《峻节宏才,高山仰止—闽南英杰章文炳》等研究成果在专业期刊发表。
2.5 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打造文化和旅游功能融合品牌
几年来,长泰文庙服务中心融合政府和社会各方资源,广开宣传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旅游推介会、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等形式,不断加强宣传力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更多人从知道长泰文庙,到了解长泰文庙,到成为长泰文庙的忠实粉丝。
一是加大媒体宣传推介。近五年来,累计邀请中外各类媒体平台对文庙相关传统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报道300余次。如新华社、光明网、人民日报、捷克中欧新闻社、捷华通讯、加拿大环球华报、澳洲佳来网、国家旅游地理网、中国文明网、福建日报、漳州电视台、闽南日报、东南网、海都报、长泰电视台、长泰乡讯等150多家媒体先后走进长泰文庙,开展宣传报道。
二是参与旅游推介活动。长泰文庙制作了旅游宣传折面、宣传片等,年年参与长泰县赴厦门、泉州、龙岩等地区举办的旅游专题推介会,提高了长泰文庙在各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对各地游客的吸引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推介效果。
三是设立“长泰文庙”微信公众号。通过自身媒体发声,介绍长泰文庙基本情况、文化内涵,介绍长泰乡土历史,推荐乡贤名家名作,推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时展示文庙开展的特色文化服务活动等。利用“长泰文庙”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长泰文庙人文研究成果,让更多的干部群众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现在长泰文庙已逐步发展成为长泰人文科学研究阵地之一,“长泰文庙”微信公众号成为长泰县域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平台,至今已累计推送相关文章200多期,图文并茂,浏览量超过25万人次。现在“长泰文庙”微信公众号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3 小结
几年来,长泰文庙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方面做了积极和大胆的探索,努力把长泰文庙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重要平台。长泰文庙已成为“全国孔庙保护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旅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漳州市青少年国学教育基地”及漳州市“十佳亲子旅游线路”“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传承基地”。今后,长泰文庙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把长泰文庙打造成闽南国学教育胜地。丰富传统文化活动,持续开展“祭孔季”“研学季”“讲学季”等三大国学品牌系列活动,提升社会效益,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公益服务水平,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黄志亭,男,汉族,福建长泰人,长泰区文庙服务中心主任,群文馆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儒学文化。
①张陆青.闽南地区庙学建筑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9.
①王文强.福建长泰:“文化盛宴”满乡村[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9(1):25-26.
②赵亚.闽南地区文庙建筑装饰纹样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