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

2021-10-28达娃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7期
关键词:博物馆

摘 要:保管、研究、展示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责,根据主题有效展示馆藏文物,使文物的信息充分向公众传达,使公众深入了解文物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知识点。因此,我国博物馆目前有必要重视文物藏品的合理利用手段措施,结合博物馆的公益服务职能作用来探索文物藏品的优化利用对策。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要点

博物馆属于公益性质的文化传播职能部门,发挥自身价值的关键途径方式应当体现在通过展览促进公众的人文素养以及思想道德境界提升,运用藏品来增强博物馆带给公众的情感吸引效应。

1 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的目标与宗旨

文物藏品构成了我国博物馆实现公众教育宣传功能的重要媒介平台,博物馆的公众服务职能以及文化宣传教育作用如果要在根本上得到体现,那么最关键的途径就是要全面展示珍贵文物藏品。①西藏博物馆馆藏品呈现西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还有大量历史文物,如历代中央政府敕封西藏地方首领的各种印信、诏书,历代中央政府赏赐西藏地方的瓷器、玉器等,这些文物可以充分体现西藏地方政府与历代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有力证明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西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方面向观众直观地展示出藏民族独具魅力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主要包括唐卡、造像、法器,生活器皿其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及精美绝伦的工艺技巧,凝结了藏民族的智慧与审美情趣,同时也是西藏与周边地区文化多元交流、融合的见证。另外还有历代各朝精品官窑瓷器和玉器以及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物。

博物馆目前收藏的文物藏品普遍具有珍贵历史人文价值,因此可以作为再现特定阶段历史演变过程的有形载体凭证。文物藏品能够带给人们非常强烈的视觉与情感震撼效果,烘托了人文教育与宣传的浓厚气息氛围。文物藏品普遍具备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记载了特定阶段与时期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我国博物馆在当前时期利用文物藏品的基本目标宗旨在于实现人文教育宣传功能,运用文物藏品的媒介来展示优秀历史文化内涵,提升社会公众的人文思想境界,并且启发公众形成热爱文物藏品的崇高道德情感。②如果要充分实现以上的宗旨目标,那么博物馆的文物利用与管理人员应当深刻理解文物藏品优化利用的必要性,改进调整博物馆现有的文物利用工作实施方法。

2 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的目前实施状况

我国各个地区的博物馆普遍收藏了多种类型的当地珍贵历史文物,它们具有鲜明地域性以及人文性特征。从目前的总体角度来讲,我国博物馆利用文物藏品的实践效果较为显著,各地博物馆正在积极探索创新利用珍贵文物藏品的路径对策。然而不应当忽视各地博物馆在利用与管理文物藏品的全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文物利用不够充分、文物藏品容易发生破损与腐蚀、文物藏品安全性受到威胁等缺陷。③

具体在实践中,我国博物馆现有的各种类型藏品文物利用工作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首先是博物馆目前珍藏的各种藏品文物存在利用频率较低的特征。现阶段很多地区的大型博物馆都珍藏了数目较多文物,然而对于数目庞大的文物藏品并未全面予以展出,现有的馆藏文物珍品整体上存在较差的文物利用效率。馆藏文物如果没有得到受众的欣赏与了解,则意味着馆藏文物的历史人文遗迹价值未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很多博物馆仅限于保存与收集珍贵人文遗产,但是对于定期展出与利用馆藏文物的工作环节并未给予重视。

其次是文物藏品展出方式陈旧。文物藏品的利用手段以及展览陈列方式存在滞后性,那么将会给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展示工作总体实践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在现状下,博物馆的各种类型馆藏文物珍品往往仅限于陈列展出的传统布展方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于网络信息化的技术平台与手段没有实现最大程度利用。

再次是文物藏品容易遭到人为破坏。文物藏品记载了特定时间阶段的历史演变进程,博物馆的文物管护工作人员必须要全面重视保护文物藏品。现阶段的某些馆藏珍品由于未能得到全面充分保护,因此存在文物外观缺损或者文物组成结构腐蚀氧化等现象。馆内工作人员对于珍贵的馆藏文物如果没有严格加以保护,则无法体现出馆藏文物的最大化实践利用效益。①

我国博物馆之所以表现为以上的藏品文物利用工作实施弊端,根源应当在于某些博物馆没有紧密结合馆内文物利用以及文物遗产保护的两项基本工作要点。博物馆对于蕴含区域历史人文特色的文物藏品没有做到积极挖掘,并且对于馆内现有的各类文物藏品也缺少优化利用意识。我国博物馆由于以上因素与状况影响,进而导致博物馆存在相对低下的藏品文物利用效率现象。②某些博物馆内的历史文物藏品甚至长期被闲置,没有发挥出文物藏品最基本的文化教育功能与作用。

博物馆虽然能够做到定期展示与展出文物藏品,但是目前仍然缺少依靠微信公众平台来扩大文物藏品影响作用范围的意识。博物馆对于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传播平台以及宣传网站等现代化手段没有进行积极引进利用,导致社会公众无法准确深入了解历史文物遗产的深邃思想内涵,公众因此缺少浓厚的文物藏品观赏与了解兴趣。

3 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的完善改进对策

历史文物藏品作为有形的历史文化演變过程见证物,其本身具备非常珍贵的文物遗产价值。博物馆收藏与展示历史文物遗产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社会公众,确保社会公众能够形成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人文情感境界,启发公众深刻感受历史人文气息。③具体在合理化利用文物藏品的工作过程中,我国博物馆目前必须要重点关注以下思路与措施。

3.1 健全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展出管理机制

博物馆展出文物与藏品的全面实施过程必须要纳入管理体系制度范围,旨在督促博物馆的具体负责人员认真履行公众文化教育职责,明确博物馆各个工作人员的权限责任划分。在此基础上,我国博物馆目前亟待针对利用文物藏品的重要工作过程制定管理保障机制,运用体系化的管理制度方式来凸显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宣传使命责任。博物馆的管理负责人员对于馆内现有的文物展出管理工作制度需要进行合理优化,全面完善与创新博物馆现有的文物展出管理实施制度。

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人员、宣传解说人员、展览布局设计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之间必须要展开充分配合,有力支撑博物馆的藏品展出展览工作顺利开展。对于珍贵历史文物遗迹在进行展览宣传时,解说人员应当指导公众仔细观察与欣赏精美的文物藏品外观外形,并且通过详細讲解文物藏品历史背景和不同层面的知识点来激发公众兴趣。同时,博物馆的解说有必要引导参观者自觉爱惜珍贵文物遗产,防止参观人员存在破坏损毁文物遗迹的现象。社会公众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教育下,应当能够明显增强爱惜与保护文物的意识。

此外,作为博物馆的布展设计人员应当善于运用巧妙的多样化手段方式来进行馆内布展设计规划,运用新颖的馆内展览布局规划方案来增强藏品吸引效应。馆内陈列布展的规划设计人员必须要善于不断进行突破创新,避免参观者局限于乏味单一的参观游览角度。对于珍贵历史文物应当巧妙运用立体化的背景布局设计方案,让参观者体会到强烈的身临其境文物欣赏感受,形成深刻的文物参观欣赏印象。

3.2 创新运用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展览展出形式

博物馆的各种珍贵文物都应当得到全面充分的展出,才会发挥文物特有的历史文化宣传教育价值。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博物馆的藏品展示展出工作仍然普遍存在滞后性,根源主要体现在藏品展出展览的开展实施形式比较单调乏味。由此可见,博物馆目前有必要深入推进文物藏品的展览展出方式思路创新,合理运用全新的视角与思维来丰富博物馆的藏品展出人文内涵,促进博物馆的公众人文道德素养境界实现提升。

博物馆的布展规划与设计人员目前可以选择借助立体化的三维布景技术手段,烘托出立体化的空间布局场景气息氛围。在虚拟化的VR技术手段支撑下,博物馆内的空间场景将会达到多维度的视觉欣赏效应,从而给参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欣赏体验。博物馆应当增强文物展出全过程中的受众参与性,充分保证博物馆的游览参观人员能够自主融入文物藏品观赏全过程。

3.3 提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博物馆的文物利用与管理工作人员目前针对三维立体化的馆内布展场景设计手段应当准确进行了解,善于利用智能化的软件系统来烘托馆内展出环境氛围。博物馆的管理人员有必要侧重于文物遗产保护,确保能够完整收集与保存博物馆内的文物遗产与藏品。博物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善于进行经验总结与积累,主动改进现有的藏品文物展示方式与措施。文物养护人员针对青铜器文物必须要全面实施精心的文物养护工作,运用定期除锈的专业技术手段来清理青铜器的表面部位锈迹。文物养护工作人员重点可以选择化学试剂除锈或者物理方法除锈的两种类型技术措施,旨在全面清理青铜器的表面锈迹,对于青铜器的珍贵文物观赏价值予以提升,确保博物馆的文物养护工作人员具备良好业务能力。

3.4 切实保障珍贵藏品文物的安全

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要重点关注于文物藏品保护,合理利用博物馆现有的藏品文物管理保护技术手段。博物馆的展览宣传工作人员应当引导参观者进行文明参观游览,及时阻止游客破坏与损毁历史文物的行为。博物馆不仅需要做到完整收集以及正确归类馆内文物藏品,同时还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馆内文物的藏品宣传教育价值意义。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定期查看文物藏品是否达到外观完好的标准要求,正确运用文物藏品的安全管理保障工作措施。博物馆对于历史藏品文物的种类应当积极进行创新,确保博物馆的机构部门能做到全面完整收集藏品文物,运用鲜活与生动的藏品文物来激发公众强烈的人文情感共鸣,启发公众形成热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人文情感。

切实保障珍贵的文物藏品安全,还应当体现为妥善运输以及挖掘考古文物。位于考古发掘现场的很多出土文物都具有久远的地下埋藏年代特征,此种类型的考古出土文物由于长期没有置于露天环境中,因此就会明显增加出土文物破损以及文物氧化的安全风险概率。某些考古发掘工作人员针对出土文物由于没有做到全面实施严格的出土过程保护,进而造成出土文物发生严重的氧化腐蚀现象,某些考古发掘文物甚至无法维持原有的整体外观轮廓特征。目前套箱提取出土文物的重要技术手段已经得到考古工作人员普遍选择与采用。工作人员对于矩形的土质台基形状应当确保达到安全坚固的性能标准,并且运用绑扎绷带的技术手段来全面固定木质框架体系结构。考古工作人员通过实施以上的台基固定操作,应当能够切实避免表现为土质台基突然倾斜或者失稳的倾向。工作人员对于底部的木质套箱部位应当适度进行切除处理,并且将其覆盖在具有较大体积以及不宜进行人工移动的出土文物表面结构部位,彻底清除附近残留的泥土。套箱提取考古文物的操作过程相对比较快捷与简便,并且不会占用过多的考古现场工作时间,因而普遍得到工作人员的选择。博物馆机构部门对于挖掘出土的文物藏品必须要妥善进行存放,确保将其保存在阴凉与背光的环境中,谨慎预防潮气侵入导致文物腐蚀的安全隐患。

4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博物馆对于馆内的珍贵文物藏品应当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优化利用,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珍贵藏品文物的公众教育功能。在现状下,我国博物馆针对文物藏品正在尝试探索合理化利用的途径思路,紧密结合文物保管以及文物利用的两项重要工作举措,普及宣传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博物馆的文物利用与宣传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促进自身的业务素养与能力提升,善于运用信息化的现代技术手段来展示珍贵藏品文物,发挥出博物馆传播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实践作用。

【作者简介】达娃,女,藏族,西藏拉萨人,本科,副研究员,现主要从事博物馆展览策划,研究方向:西藏民俗。

①蒋羽.毕节市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策略思考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3):126-128.

②杨红霞.浅析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与利用策略[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3):113-115.

③田国杰.新形势下中小型国有博物馆文物藏品收集利用工作的对策和出路—以洛阳市国有博物馆文物藏品收集利用实践为例[J].中国博物馆,2020(3):94-99.

①王小清.如何提升历史类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率途径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6):226-227.

②蔡敏.浅析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与利用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8):191.

③田建红.关于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探讨[J].文化产业,2018(21):36-37.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大闯关
博物馆奇妙页
世界博物馆日
航海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