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文化在孔子博物馆景观布局中的诠释与表达

2021-10-28郑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7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景观

摘 要:孔子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兴建的文化主题类博物馆,其独特的景观布局,无不贯穿着对儒家文化的诠释与表达,从问教之路、心之历程、先师课堂三部分系统地展示儒家文化,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景观布局在博物馆整体规划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孔子博物馆;儒家文化;景观

曲阜是黄帝生地、少昊之墟、商殷故国、周汉鲁都、孔子故里,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东方圣城”,是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地。孔子博物馆正是山东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兴建的重要文化设施。

孔子博物馆位于曲阜市区中轴线南端,与世界文化遗产孔庙、孔府、孔林遥相呼应。馆区总占地260余亩(1亩约为666.7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仿汉代建筑。孔子博物馆藏各类文物70余万件,大多来自孔府旧藏,闻名于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来30多万件孔府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古籍、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孔子博物馆承担文物征集、收藏、研究、保护、宣传和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功能,着力建设成为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收藏中心、研究中心、传播中心,是一座主题鲜明的现代化大型博物馆。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随着历代王朝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对孔子的褒封加谥也不断提高,各种封号20余种。至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厘定祀典,明确指出“尊孔子者,尊其道也,道之所在,师之所在也”①,确定孔子的尊号为“至圣先师”;清顺治二年(1645),世祖福临加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1657)又改称“至圣先师”。至清末,孔子的谥号未再更动。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最突出的贡献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并因材施教,弟子达三千余众。在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著作《论语》首篇,孔子就倡导“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自己明确地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学与教”自然就是先师孔子传道授业的最基本手段。而教与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受教育者能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和乐山乐水的智者仁者。孔子博物馆景观布局,就是要营造并传导出孔子作为“至圣先师”的崇高伟大的氛围和概念。它是抽象的表达,缥缈的感觉,但又有明确的指向。而这些特质,恰恰能够与孔子博物馆的功能形成最强烈的共鸣。

孔子博物馆的景观呈现的是梦想、感怀和行动,这些也体现“学与教”的精神。这种对孔子文化的诠释和传递是大而化之的、抽象的,但又是能让人隐隐约约感悟到的。因为它是外景空间,所以体现出对孔子文化最大限度而不受拘束的包容和体现,它不是零零碎碎的过于具象的,而是以一种类似隐喻的表达方式,把孔子文化最精髓、最核心的内容发挥出来,让人在这样一种外景氛围中,不知不觉就迈进了孔子的世界。这种空间,不同于孔子博物馆内的展厅,它不是对展厅关于孔子文化表达的一种重叠或复制,而是通过对孔子文化的梳理,以景观的特有方式,构筑一种看似缥缈却又有着明确指向性的孔子文化气场,使整个景观既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更能让身处景观中的人产生对孔子某种心领神会的心灵激荡。但不管如何,景观只能是景观,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展厅的功用,它是一种融合“学与教”的述说式博物馆景观,不仅在空间上呼应建筑,在精神上以孔子的思想与人生去影响现代人。

孔子博物馆景观,是对建筑物的烘托,也是对整个气氛的营造,它服务于整体效果的需要,也发挥作为大的氛围空间的特殊意蕴,而这个氛围意蕴的精神实质是对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最大限度又不浮于表面的诠释与表达,整个景观分为三个部分:问教之路、心之历程、先师课堂。

1 问教之路

问教之路是严谨而合乎格局与法度的广场景观。通过有序的景观元素,用时间线进行串联,令观众在进入博物馆的过程中逐步被带入孔子的时代,从现代回溯到公元前500年向孔子拜师求教进入博物馆,完成时间上的连接,在“孔子”前拜师,进入博物馆接收教育,智慧受到启迪,精神有所升华。

时至今日,儒家思想已然融入人们生活的点滴之间,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怀着对孔子的崇敬及求知来到孔子博物馆,踏上问教之路。东平台入口的广场地面上,有用英语、日语、韩语等文字书写的孔子思想关键词,寓意無处不在的孔子。广场正中央有石刻“孔子博物馆”五个大字,厚重而古朴,广场内种植了银杏、云杉和海棠等绿植。

从广场拾级而上,台阶在数量上取“九六”之数,“九六”代表了孔子作为圣人,是超于一般君王的存在,配合对孔庙空间比例以及装饰上的摹写,营造了一个合乎圣人格局法度的朝圣之路。

孔子对于世人的教诲流传广泛,其思想随时代潮流而激荡奔流,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系统,中轴线“源远流长”艺术水景雕塑由此而来。全水景雕塑共分为6个篇章,表现了儒学在孔子身后逐步发展、兴盛、传承、新生的历史过程,为我们营造出一幅幅无言的儒学历史。跟随参观路线回溯时光,该处水景设计由下向上依次为:儒学新生、近代沉浮、万世师表、独尊儒术、焚书坑儒、百家争鸣。

流水两边是参观的步道,伴随着潺潺的流水,一步步向前,追寻儒学的根源,正暗合诗经《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意境。

中央水景两边栽植两排高大银杏,树下点缀红叶石楠和绿篱,再两边顺序种植了黑松、樱花、丁香、玉兰等植株,整个平台以中央水景为轴线,两边对称种植。众多绿植中间,布置了坐凳,凳子旁有科普标识牌及供盲人阅读的标识,结合二维码,游客手机拍下后可连接到延展阅读材料,让游客更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在平台上竖立6个圆柱形的LED屏,播放儒家文化的经典视频。绿树成荫,繁花成片,文化气息涌现,整个的景观共同构成一个画面,犹如文质彬彬的君子,温馨从容,洋溢着文化的气息,拾级而上,意会着孔子文化的洋洋大观的同时,也是梳理心绪的问教之路。

顺着水流两边台阶直至源头之上,耸立着一尊孔子塑像,面朝东方,遥望着他的诞生地尼山。孔子塑像由著名的雕塑大师吴显林先生主持设计,以青铜铸就,高7.2米,以唐代画圣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像》为参考,按照可亲、可敬、智者、长者、师者的形象设计。

子曰:“有教无类。”①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②由此可见,每一个来此参观的人都可以在孔子雕像前拜师、求学和问道。塑像四周为一正方形广场,四周种植松树、石榴和其他绿植。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③松树寓意孔子的思想万古长青,石榴在这里比喻学习儒家文化的人越来越多。游客在这里举行拜师仪式,拍照留影,整个区域组成“问教夫子”的主题。

孔子塑像南部有一半圆形水池,水从缝隙中涌出,从半圆边上溢出,称为“思乐泮水”,取意《诗经·鲁颂》中有大量文辞描写泮水边民众的生活情形。“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周朝的鲁地境内,遍布河流水滩,自然环境非常好,在诗经中描写了水边的人民生活。思乐泮水是对原有时间轴的延续,体现了孔子之前,周朝鲁地安静祥和的景象。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④《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载:“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孔子像与主馆之间的通道,称为“升堂入室”,中间水景“登堂入室”,水由地下涌出,自西向东一层层缓缓下流,最后汇入下方静池中。孔子讲学于杏坛,而孔子博物馆主馆四门通道两边皆种植杏树,喻意孔子博物馆是新时代的杏坛,让我们在此学习传统文化。

在一步步走进博物馆内部空间之前,这条道路给人以某种清心涤念的暗示,它与周边的景观节点共同构成一个画面,温馨从容,洋溢着文化的气息。从东广场走来,慢慢地登堂入室,走进孔子文化的圣殿,但此时此刻還在登堂的途中,整个东平台组成了一条“问教之路”。

2 心之历程

孔子像身后不远处就是孔子博物馆主馆,馆以仿汉式建筑为基调,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主持设计,借鉴古建营造理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整个建筑下有高台基座,四周种植松树和绿篱,上有顶层花园,供游客远眺静思。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古朴空灵、恢宏大气,体现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凸显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整个景观结合建筑的基台形成富有层次与内涵的台地景观,按“古朴空灵”分为四部分。

2.1 古:山河之美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①孔子博物馆建筑基台格栅上形成山势起伏的画面,融入古时鲁国的山河之美,展示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怀,同时借孔子的道德品格、情操赋予山河以道德意义,称为“山河之美”,更加寓意孔子博物馆以传播孔子思想和儒家思想而处山巅之处。

2.2 朴:游历之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建筑基台四周中间的通道通过沙石、拙木、蓍草等古朴的景观材料暗喻孔子真实而质朴的一生,彰显其追求之理想的远大。孔子一生淡泊名利,追求仁义之高远,不义而得的富与贵于他如浮云,表现出“游历之美”。

2.3 空:无言之美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孔子博物馆一层四周,基台之上有“无言之美”水景,借用镜面水对天地事物的反射表达孔子更深远的思想。正如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诗人陶渊明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4 灵:静思之美

屋顶花园部分称为“静思之美”,是一处意境悠远的观赏界面,四周和转角处用硬质木板铺装,中间摆放碎石和不同造型的石头,可沿木板漫步一周,可观园景,可观远景,一步一景,引人入胜,让人心情豁达开朗,结合在“大哉孔子”展所学所悟,游客在此对孔子和儒家文化能有所感触,有所总结。

3 先师课堂

孔子博物馆北面,我们称为“先师课堂”。主馆北门之外,高台之下,东边为“三省之园”,取意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西边为“九思之堂”,取意于《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北面为先师讲堂。

三省之园和九思之堂内,遍植高大栎树和枫树,春夏绿意盎然,秋季红叶满园,林下、石板路边布置高40厘米的地面柱灯,上写论语,白天暗纹,夜间成为照明,文字更醒目。两处为时间较充裕的游客提供了一个游览后休憩、静思、回味、自醒、反思的场所。先师讲堂设在了多功能草坪上,草坪东西各有一独庭可做活动讲台。先师讲堂为游客和市民提供开敞的活动场地,也可以举办文化讲学、集会、演艺、国学夏令营等多种活动,整个的空间就是室外讲堂的空间,在这里让孔子能够“看到”当代人在他的思想熏陶下的活力和正能量。

孔子一生钟爱植物,而他去世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孔子博物馆通过配植松、柏、楷树、杏树、桃树、紫叶李、银杏等珍稀优良乡土树种,打造和周边环境一体的绿植空间。孔子博物馆整个园区,按绿植和方位又分为四部分:东边以孔子像为中心的圣人广场、西面智者花园、南面的儒者森林和北面先师草坪,每一个区域,如诗如画。从东广场文质彬彬的君子,通过在博物馆内的参观学习,流连于树木花草之间,漫步于林下小径,到乐山乐水的智者仁者,人生通过“学与教”的述说式景观走向完善,而这整个过程恰恰寓意至圣先师的崇高伟大,孔子思想的光芒永恒。

4 结语

孔子博物馆的景观布局紧扣孔子思想的主题,从宏观规划到细节处理无不贯穿着对儒家文化的诠释与表达,努力实现与展览陈列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观众在参观游览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景观布局在博物馆整体规划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郑建,男,本科,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和文物保护。

①孔继汾.阙里文献考:卷十四[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9:292.

①杨伯峻.论语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192.

②杨伯峻.论语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76.

③杨伯峻.论语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109.

④杨伯峻.论语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130.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园林设计要点应用分析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儒家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培育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