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与推进策略
2021-10-28尚力沛
摘 要
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境表现在:健康教育目标泛化导致健康教育的实施缺乏明确的指向,健康教育主体对健康教育的浅层理解致使教育过程形式化,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不足制约健康教育教学实施的方式,健康内容的复杂性使得教学中难以形成有组织的内容框架,健康评价的不易操作导致教学中难以把握学生的健康水平。依据现实问题提出健康教育的推进策略:健康行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指向,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分类实施健康教育教学,多途径提高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能力,多主体共同参与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多手段对学生健康行为养成展开评价。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健康教育 健康行为
学校体育中的健康教育是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和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教育手段[1],我國在80年代开始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验[2],在认识和实践层面形成了体育与健康是相联系的共识。但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健康提出的要求,使得学校体育中对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健康教育缺乏明确的指向
学校体育不可能全部承担起健康的责任,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核心部分是通过运动项目教学和部分室内健康教育课实施与体育相关的健康教育。那么,健康教育目标是什么?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方面的具体要求,但内容的繁杂性以及与体育教学相关不大的健康知识的出现,使得体育的健康教育泛化,如了解毒品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又如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健康教育里提出了解网络交友的风险性、掌握艾滋病和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很大程度上可以让学校教育中的非体育课程承担可能更为合适。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健康教育的内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一些与体育教学直接关系不大的健康知识,会导致健康教育目标的泛化,致使健康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引。
2. 健康教育过程形式化
健康教育不仅是健康基础知识的教育,更是习得性教育与养成性教育的结合[3],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养成性是指学生要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以及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增进健康且养成具有规律性的健康行为;习得性主要是指通过体育教学来传授基本的健康知识,后者是学校体育教育要重点关注的对象。由于现实中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主体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健康理解为只要参加体育运动就能促进学生的健康,这种理解是一种浅层面的认识,不是说学生参加了体育运动就能形成的,而是涉及到学生对健康的理解、学生的健康意识以及学生的健康行为。学生只有对健康的正确理解才会形成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只有有对健康重要性的理解才会形成健康意识或者说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因此,健康教育主体不能够深刻理解这三个层面的内在关系,导致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健康教育的过程出现形式化。
3. 健康教育能力不足
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效果。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内容是综合性的,如了解和识记类的合理膳食和营养知识等健康知识;操作类的掌握心肺复苏、运动损伤处理等健康知识;体验类的有不良情绪的危害和情绪管理等健康知识,不同类型的内容需要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手段和方法。如了解和识记类的健康知识需要通过室内教学并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掌握,如体验类知识需要在比赛中通过强调团队培养青少年的情绪等手段来掌握[4]。现实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教学处于边缘地位,加上体育教师自身对健康教育认识程度和把握能力不足以及对教师健康教育相关培训的缺失导致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难以支撑起健康教育教学的需要。
4. 健康教育内容框架组织困难
体育课程标准规定了健康教育的内容框架,如新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提出健康教育的内容框架[5]。但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内容的复杂性表现在健康教育内容分类的缺乏明确规范,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难以形成对健康教育的总体把握。健康知识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该如何教学、健康教育的内容表述为目标该如何叙写等问题、难题都是体育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深度分析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发现,健康教育中提到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如何才算是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健康教育中提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何才算达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标准?有哪些具体的观察指标?诸如此类都对体育教师造成了困扰。
5. 健康教育评价操作困难
学校体育中的健康教育就是增强学生健康意识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6],从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来看,全面合理评价学生健康水平或者说健康程度是困难的。因为,健康既有外在显性的表现方式,如学生每天积极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又有内隐性的如学生具有健康意识、心理健康以及人际交往等,再加上学生健康水平的养成是一个长时间的由家庭学校多方面共同作用的过程,学生健康行为的表现也不是完全能在学校体育生活中可以观察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健康水平评价的比重较低以及教师对学生健康水平评价手段运用不够,也很难把握学生的健康水平。受教师教学精力和相关评价工具和手段缺失的影响,学生的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是依据教师的主观感觉和评判,学生健康水平得不到真实有效的监控、评价与反馈。
二、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推进策略
1.以健康行为学科核心素养为实施健康教育的指向
学校体育中的健康教育无法解决健康的全部问题[7]。那么,如何确定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目标?提出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目标是发展学生健康行为学科核心素养。健康行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经过体育课程学习后所最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既与体育课程目标保持一致,也指向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健康行为学科核心素养一定程度上能够统领学校体育教育者的共识。新版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健康行为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重点是锻炼习惯、情绪调控和适应能力,框定了体育教育中的健康教育所最要到达的目标,也在学校体育中限制了健康教育的范畴,是最适合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体育教师就容易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所将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进行认识和理解,充分依据“目标引领内容与方法”原则在学校体育中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
2. 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实施健康教育教学
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教学方式。一是室内健康教育课,讲解的内容以学生较好掌握和理解的健康知识为主,如雾霾天气认识体育运动的防护措施以及环境对学生运动的影响、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危害、如何进行合理的营养膳食等,以学生理解和认识为主的健康知识教学为主;二类是技能教学中的健康教育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注重创设多种体育学习情境塑造学生的身心体验,模拟学生运动损伤的场景让体育教师展示科学处理损伤的方法,让学生对该运动损伤的处理有较为直观的认识;三类是与学校医护力量的合作,或与校外专业医护力量建立合作关系,将专业的医护力量纳入到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中,针对那些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操作性的且具有专业性的健康知识,专业人员的教学更为有说服力和直观性,也会加深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多途径提高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能力
强调体育被弱化的健康教育功能的实现[8],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健康教育能力,需要关注三种能力:一是健康知识的设计与传授能力,是体育教师能够依据健康教育的内容将基本的比如传染性疾病、合理膳食、安全避险等知识进行设计,采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对其进行设计与组织以传授给学生;二是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生成能力,健康教育中一部分属于隐性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这都是学生通过参与运动项目学习与学生合作、与团队对话而形成的,都需要体育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去生成和去观察,如学生在体能比赛和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表现,若学生能积极的完成老师应该给予鼓励,如果要放弃的话老师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干预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三是对健康内容具有跨学科整合能力,健康教育中有的内容已经超越体育本身,体育教师需要将之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有选择性地加以整合以丰富教学内容,如将体育学科与生理卫生课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室内体育理论课的形式给学生讲解体育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4.多主体共同参与学生健康教育
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是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形成维护学生健康的合力[9]。学校需要与社区医院和校内的医护力量展开合作,弥补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和相关教育资源的不足,如运动性骨折、扭伤、心肺复苏等专业性健康知识需要专业医护力量的介入;体育教师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要积极与学生家庭展开合作与联系,通过开展家长会或者卫生与健康活动的方式加强与家长间的联系,如体育教师将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的相关健康行为的表现纳入到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就需要家庭为教师提供学生在健康行为方面的反馈,反馈的方式可以采用对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或者学生拍摄相关体育锻炼视频等;同时,学校需要加强中小学卫生室(保健室) 和保健教师队伍建设,用多种形式培训现有校医、保健教师、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使其胜任健康教育教学要求。
5.多手段对学生健康行为养成展开评价
评价目的在于反馈,评价的具体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性的以理解为基础的健康知识,评价方式采用健康教育理论测试题,从食品安全、合理膳食、肥胖畏寒、传染性疾病着手,通过纸笔测验检查学生基本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类是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健康表现,如身体形态的变化、身体素质的变化、情绪表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等,如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记录,可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以俱乐部形式或者班级分组的形式进行记录,身体形态的变化可通过学期开始和结束时BMI指数变化来记录;第三是学生校外健康的具体表现,主要反映在学生家庭和社区生活中,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对个人健康行为评估和调查家庭成员健康生活方式等,让学生自己评估自身在锻炼习惯、食品安全等方面表现,调查家庭成员在参与体育锻炼方面的表现等,综合评价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2] 陶骆定,庞徐薇.论学校体育中的健康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06):142-143.
[3] 沈建华,卢伯春,郑家鲲.体育课程作为学校健康教育主要载体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04):74-76+87.
[4] 顾明远.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筑牢学校体育在青少年成长成才中的基础[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01):9-11.
[5] 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7-18.
[6] 樊泽民,刘立京.每个学生都享有健康——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调研报告[J].人民教育,2018(08):30-34.
[7] 陈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问题[J].体育学刊,2001,8(06):28-30.
[8] 汪晓赞.关注学校健康促进,重塑体育教育功能[J].中国学校体育,2016(04):2-3.
[9] 樊泽民,刘立京,杨海君.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发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04):485-489.
[作者:尚力沛(1992-),男,山西永濟人,南京师范大学,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武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