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
2021-10-28
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给我们再现了一个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时代。
只争朝夕,是那个年代的青年赶路的节奏。路途泥泞,一脚深、一脚浅,所以更要加快步伐,奋力向前冲。
来日方长,是那个年代的青年对旧势力、旧文化的呐喊。乱世之中,前路偶尔迷茫,但让人民幸福是所有奋斗的方向。
站在百年之后,回眸望去,是當时的浴血奋战,才有了如今的盛世中华。忽觉那时的青年,伟大而又悲壮——前路是否光明,前路又有多长,他们一无所知,这正是那时青年的伟大之处,无问西东,只为走出黑暗而并肩同行。
本期“他们说”,编辑部将和同学们一同体味那些“觉醒文字”,重温那个澎湃年代。
陈独秀先生说: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适用主题: 青春逐梦 先锋力量
历史回响:
辛亥革命失败后,面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探索。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科学为口号,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运动,对中国民众进行思想上的启蒙。这段话出自《新青年》发刊词——陈独秀《敬告青年》。
李大钊先生说: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适用主题: 青年精神 青春奋斗
历史回响:
1916年的春天,李大钊先生27岁,正是“青春”的年纪,在那个水深火热的时代,他由季节上的春天想到了人生命中的春天,想到了政治上的春天,渴望中国能够摆脱腐朽衰颓的局面而重新找回国家的春天。此句出自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青春》。这篇文章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叫醒了无数青年,也叫醒了时代。
毛泽东先生说: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适用主题: 责任与担当 家国情怀 励志奋斗
历史回响:
1919年7月14日,湖南省学联刊物《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毛泽东为创刊号撰写创刊宣言及长短文二十余篇,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揭露和抨击。《湘江评论》是毛泽东创办并主编的第一份正式报纸,“五四”时期以湖南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在长沙出版发行。
周恩来先生说:
“吾辈生于二十世纪竞争之时代,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生于外侮日逼、自顾不暇之危急时间,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适用主题: 胸怀家国 抱负远大
历史回响:
在南开学校读书期间,周恩来和张蓬仙等同学发起组织了“敬业乐群会”,邀请校外知名人士座谈,如吴玉章、黄炎培等都曾接受“敬业乐群会”的邀请,来南开学校演讲并与同学们座谈,《敬业》是敬业乐群会的会刊。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投身救国的革命热情。
蔡元培先生说:
“正可谓君子和而不同,更应该兼容并包。”
适用主题: 求同存异 思想自由
历史回响: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他对大学的理解是“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只要有学问,不问身世背景,持何种政治观点,都可以为他所用。正是他的这种气度,当时鲁迅、胡适、严复等人构成了北大校园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师资队伍。
鲁迅先生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适用主题: 道德与人格 人生价值
历史回响:
作为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段话是鲁迅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1919.1.15)上发表的《热风·随感录四十一》里对青年人的告诫。鲁迅先生希望青年人可以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辜鸿铭先生说:
“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
适用主题: 精神力量 内在核心
历史回响:
这段话出自《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是“晚清怪杰”辜鸿铭最有影响的英文代表作品,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上的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英语论文结集而成。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