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学科教研室,焕发学科教学新活力

2021-10-28曹化锋苏小华

教育家 2021年37期
关键词:教研室校本教研

曹化锋 苏小华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中,教研室作为教学基础管理单位直接对教学质量负责。但如今教研室地位日益下降,功能逐渐弱化,特别是县域高中教研力量薄弱,严重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探索县域高中教研室发展的有效路径势在必行。

发挥研究功能,让学科教研室成为学科教学的支撑。教研室应该姓“研”不姓“教”。学科教研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把教师组织起来,研究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使教研室成为学科教学的支撑。

注重专项课题的研究。学科教研室要从本学科的课程改革过程中选择一两个课题作为研究重点,组织教师收集材料,分析思考,实践创新,总结反思,实现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的整合与提升。

注重课程的开发研究。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要求每个教研室成立课程管理与规划小组,负责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二是针对学生的兴趣和人生规划,设计相应的校本课程;三是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发挥管理功能,让学科教研室成为教学质量的保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努力打造生本课堂。开展以全员参与为特征的赛课活动,以评促赛,以赛促优。通过大力实施赛课活动,凸显新课程教学理念,打造精彩纷呈的生本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组织开展高考专题研讨会。为使合作教研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宁阳县第一中学每学期都由学科教研室组织教师研讨考试大纲,研做高考试题,定期举办高考专题研讨会,组织骨干教师和发展性教师同课异构,形成解决方案。

建立教研室評价系统。一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评价。将教师按照自身发展状况分为职初型、教学熟练型、资深型三种类型,为不同类型的教师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强化教师自主管理意识。二是教研室评价。制定《学科教研室专业发展档案》和《学科教研室考核方案》,对教研室进行过程管理和量化考核。

发挥引领功能,让学科教研室成为校本教研的平台。教研制度引领。为保证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宁阳县第一中学将“让人的发展成为最大的福利”的理念渗透到学科教研室的建设过程中,制定校本教研制度,以学科教研室为平台,优化培训策略,使教研活动常态化。

“说、讲、测、评、思”的教研模式引领。不断强化教研工作力度,建立“学校—教科所—教研室—备课组”四级教研管理网络,使教研活动制度化。组织全校学科教师进行学科教研活动,将常规的“说课”“讲课”“教研室评课”和“教学反思”进行串联,以课例为载体,推动校本教研的落实。

发挥互助功能,让学科教研室成为教研生活的沙龙。构建互助性对话平台。为促进教师水平的共同提高,学校以学科教研室为核心,为教师搭建形式多样的互助性对话平台,成立学术委员会,定期举办学术论坛,让骨干教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实施“青蓝工程”。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在常规教研活动中开设学科沙龙,让新老教师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建立校本专家互助系统。为提高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消除对专家的过分依赖,学校将评选出的各级名师确定为校本专家,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方面的作用,对一线教师进行常态化指导。

加强学科教研室建设,需要对学科教研室的功能和职责进行重新认识与定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科教研室一定会在学校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教研室校本教研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走进大山里》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