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围观”的录取通知书里,写着大学精神
2021-10-28
最近,很多学子都陆续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一些晒录取通知书的人也引来网友的好奇围观与祝福。不少人都注意到,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上别出新意,展现个性。就在今天,同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网上走红了,通知书附赠了一本“时光笔记”——其封面镌烫着汪品先院士1999年的深海考察笔记,正本中则收录了20幅老学长的笔记,包含中文、英语、德语。面对如此“高大上”的礼物,不仅收到通知书的学子异常开心,很多旁观的网友也十分羡慕。
其实,类似的创意,在其他高校那里也不少。比如,今年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里,就有鲁迅、陈景润的大师手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里,有一个校门的模型;而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里,C919客机、长征五号火箭等“国之重器”被做成徽章送给新生。诸如此类的创意不胜枚举,展示了各大高校的个性风貌与对新生的精神寄托。
录取通知书虽小,却能说明很多有趣的问题。“大学精神”这个概念其实在很多细节里都会体现,设计何种录取通知书,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因为,这可以说是一所高校给新生的见面礼,是给学生带来的第一印象。一所高校能培养何种类型的学生,其实与其精神风貌、办学理念密不可分。
文本解读: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刘亚丽
角度一:个性与创新。
录取通知书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是解读高等教育独特化的一个小切口。当下高等教育的一个症结在于,同质化有余而个性化不足,甚至千校一面,无论是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还是发展定位,甚至是校园风貌,许多高校都趋向雷同,其后果是加剧高校同质化竞争的局面,陷入内卷。大学,不能只有规整的大楼,更应该有独具个性的大师,和特立独行、不同流俗的大学精神。大学教育不能困守象牙塔。既然小小的一张录取通知书都能创意迭出,大学教育为何不能从同质化的象牙塔走出去,在探索创新和追求真知上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呢?
角度二:以人为本。
录取通知书满载着高校的祝福与期许,是高校送给新生的“见面礼”,如何让学子一见倾心,并让学子无悔于一生的选择?因此,小小通知书,不只是一张新生用于报道的证件,而是大学捧出的一颗真心。
录取通知书花样百出,别出新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越来越多高校管理者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致力于将高校的优良传统与精神气象一代代传承下去,可谓润物无声,育人有径。
角度三:凝聚育人匠心,激励家国情怀。
2021年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不只是简单的展现创意,而是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引导即将跨进校门的学生树立信心,向着梦想进发。一封有创意有内涵的录取通知书,诉说着学校的风雨沧桑,凝结着育人匠心,展示着家国情怀。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收到这样的一封录取通知书,也感知到了学校的情意,坚定学习志向,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相结合,甚至会成为一生之中的美好回忆。大学录取通知书,就該这样丰富有趣。
素材链接
赠书寄语是大学熏陶第一课
2021年7月10日,清华大学2021年首封录取通知书正式发出。随通知书寄出的还有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给新生的赠书《老人与海》以及致新生的信。邱勇在信中对新生说,“希望你们在来校报到前能认真读完这本书,并在入校后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读书心得,我也期待着与你们进行直接的交流。”
2021年是邱勇校长第七次给新生赠书,之前分别是《平凡的世界》《瓦尔登湖》《艺术的故事》《从一到无穷大》《万古江河》和《乡土中国》,所赠之书广受同学们喜爱。
学生运用示例
近来,一波别出心裁的“定制版”录取通知书掀起围观浪潮,引起众人艳羡。相较于过去白纸黑字、千篇一律的传统录取通知书,如今的花式通知书,不仅是寒窗苦读学子们努力拼搏汗水的载体,其集新颖精美与学府特色为一体的形式更是高校深厚文化底蕴的呈现。“书以载道,物传精神”,创意贺书展现学府风貌,传递大学精神。——一考生《悟一纸精致,耀学府精神》(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