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2021-10-28张维谊王静芝丰东升
■ 高 益 张维谊 王静芝 丰东升
地理标志农产品(以下简称“地标农产品”)是指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因此,地标农产品成为各国各地区发展品牌农业重要的支撑。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中7大类知识产权,地理标志即是其中之一;2020年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签署,目前已有89个地标农产品列入中欧互认清单,可以直接进入欧盟市场。
一、崇明地理标志农产品现状与特点
崇明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西接长江,东濒黄海、东海交界处,南与浦东、宝山、嘉定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江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2℃,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崇明独特的通江达海地理区位,温和湿润的气候,水土洁净,空气清新,环境优良,不仅成为南北生物资源交流繁衍的重要过度地带,也是江河湖海生物的重要生长、繁殖集聚区,因而孕育了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物资源,具备了良好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条件与基础。如崇明金瓜、崇明白扁豆、崇明山药、崇明香酥芋、崇明甜芦粟、崇明小菠菜、崇明香芋、崇明白山羊、崇明沙乌头猪、崇明清水蟹、崇明老白酒、崇明西红花等都已被上海市民熟知。
崇明的地标农产品保护登记工作始于2010年,起步时间比较晚。2011年11月,崇明白山羊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上海首个地理标志产品。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崇明白山羊、崇明沙乌头猪、崇明金瓜、崇明水仙等4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占全市总数的25%。
但是多年来由于重登记轻保护,加上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变化及环境保护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崇明的地标农产品仅仅停留在了保护登记阶段,后期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甚至出现了产业规模不断萎缩的现象。如“崇明白山羊”,从保护登记时的产业规模25万头下降到了不足9万头;“崇明沙乌头猪”2013年获得登记证书,产业规模为4.8万头,而目前只有0.2万头;“崇明金瓜”2014年获得登记证书,产业规模为1.5万亩,而如今只有0.7万亩,减少了近一半;“崇明水仙”2015年获得登记证书,产业规模为1500亩,而如今也只有600亩,减少了六成。
二、崇明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思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求,提出了新“三品一标”概念。品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灵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品牌农业是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文化内涵以及附加值的良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崇明作为上海最大的农业区,正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总体目标,围绕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方针部署,以推进崇明区域公共品牌为抓手,全力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是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品牌形象的有效发力点。
首先是加大对已登记地标农产品的保护与开发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用5年时间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在全国培育发展10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崇明白山羊”“崇明金瓜”分别于2020年、2021年列入了保护工程,获得了国家财政的支持。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分别从提升产品质量和特色品质、综合能力建设、品牌发展与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推进崇明全区已登记地标农产品保护与开发,使之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崇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作出贡献。
“崇明白山羊”经过一年多发展,效果已经显现。建立了崇明白山羊特色品种繁育基地1个,开展保种基地内种羊的基因分型检测;规模化养殖场总存栏量从4000头上升到7000头,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增加为3家;建成了一个肉产品加工车间,提升产能供给能力,改善加工环境,提升卫生质量;文化习俗得到系统的整理和展示,多种途径宣传与推广,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其次是加强对潜在地标保护资源摸底,制定规划促进保护登记
区地标保护工作管理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区具有潜质条件的区域特色农产品进行摸底调查,根据本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并结合区域特色的人文历史、品质特性和特定的生产方式等要素,梳理出了崇明清水蟹、崇明扣蟹、崇明大米、崇明翠冠梨、崇明香酥芋、崇明甜芦粟、崇明小菠菜、崇明山药、崇明白扁豆、崇明西红花等具备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并根据地标保护登记要求对以上产品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全区农产品地标保护登记工作三年规划,争取把更多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列入国家地标保护登记,全力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内涵支撑。
第三,加强区地标农产品与崇明区域公共品牌的对接与联动
随着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不断推进,以及崇明全区农产品绿色认证的全面展开,“绿色崇明”,优质、安全崇明农产品的口碑已然深入人心。2017年以来,崇明不失时机地以“崇明清水蟹”“崇明大米”为起点,通过保种育种、种养技术提升等手段,陆续整合打造了“崇明金沙橘”“崇明翠冠梨”“崇明蔬菜”“崇明白山羊”等六大崇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农业品牌打造的核心是农产品+地域+共享+品牌,同时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创、共推、共保护、共享。可以看出,地标农产品与区域公共品牌发展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地标农产品是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的基础与核心,通过地标农产品的发展可以迅速凝聚区域公共品牌的口碑与影响力,同时区域公共品牌的发展也反过来推动地标农产品的进一步壮大与可持续发展,相得益彰。
第四,突出重点投资聚集
在目前崇明已经形成的六大区域公共品牌基础上,以地标农产品为核心,围绕核心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生产条件、信息化装备、文化宣传等方面,聚焦现有崇明特色产品财政性资金与国家地标保护工程资金,重点打造六个左右核心基地,提升地标农产品的影响力、区域公共品牌的凝聚力和崇明农产品的号召力,以促进地标农产品产业的逐步壮大,同时也成为崇明农业文化旅游重点打卡地。
第五,要建章立制强化标志管理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等制度,制定对地标证书持有人和授权用标人的规范性管理制度,并加强日常监督与指导管理工作,确保地标农产品的技术规范、执行标准、标志使用等落到实处,让地标产品颜值“高”起来、主体“强”起来、产业“活”起来、品牌“亮”起来,促进地标产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与壮大。
第六,完善制度加强领导
要完善四支队伍建设。一是要成立以农业农村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区农业农村委各相关业务科室及相关技术推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崇明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地标保护工作整体指导和整体规划,编制崇明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规划,统筹崇明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和品质保护、品牌宣传、产业发展等工作。二是成立以区地标保护工作业务管理部门为主的地标保护工作执行机构,对全区地标农产品保护、登记及地标证书持有人进行管理。三是规范和明确地标证书持有人权责,他们是地标证书授权使用人的管理者,要切实担负起维护地标证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地标农产品品质与品牌。四是地标证书授权使用者,涉及众多农业企业,其行为直接关系地标农产品的发展,要加强地标证书持有人对地标证书授权使用企业的管理,要有有效的约束机制,要形成地标证书使用人的进入与退出等奖惩机制,使其能够按照地标农产品生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生产,生产出符合地标要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