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021-10-27朱小锋
朱小锋
摘要: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裂缝问题是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与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关联。文章首先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了概述,研究了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裂缝和浇筑收缩现象的预防,以期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现代社会愈发重视城市化建设,我国在城市化建设方面投人大量资金, 加快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高层建筑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类型,施工单 位为提升施工质量,开始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但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體积混凝土仍然会出现施工裂缝现象。施工单位的 技术人员和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对该技术的应用进行深人的分析,并针对技术应用问题制定优化措施,促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城市建筑施工中的发展,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基本概述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其指的是最小尺寸在1m 之上的混凝土结构。当前, 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应用十分普遍。比如,工业厂房的建设、水利工程施工以及高层建筑等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都获取了较好的运用效果。一般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系数相对偏小,所以在其周边环境温度发生改变时,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异会在短 时间迅速增大。此种状况下,便会出现混凝土收缩与混凝土裂缝等情况, 十分不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良好应用。基于此点,实际进行大体 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混凝土收缩预防、裂缝防治以及混 凝土养护管理等相关工作,如此才能收获更加良好的混凝土浇筑效果,确保工程整体更为良好的施工质量。
2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2.1施工存在的问题
在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的发展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混凝土比例设计 问题、不合格的原材料质量问题、交货时间等问题。如果不能正确的解决各类问题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从而阻碍对后续活动在建筑施工 中的发展及其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混凝土最终硬化程度与混凝土的比例有直接关系,所以在混凝土的比例配比上要下足功夫,合理适当的进行配比。在目前的建设项目中,原材料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劣质原材料将会降低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劣质材料不能发挥实质的作用,一方面会降低混凝土的粘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其他材料受到破坏, 建筑浇筑施工问题将更加严重。同时大体积混凝土也会受到机械设备的运作影响,因其体积较大一般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辅助, 如果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很容易导致施工中断,同时也很容易造成人员意外伤害,并且原材料的意外损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损失。
2.2混凝土养护工作不到位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不仅要关注浇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 需要重视浇筑完成之后的工作情况。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的施工人员对水凝土和混凝土进行可持续养护,从而减少混凝土裂缝现象。但是,部分施 工管理人员忽视混凝土养护工作,缺乏养护意识,导致后期养护工作不到 位,引起混凝土裂缝现象。同时,混凝土会出现水化热,导致热量增加, 硬化过程中便会出现裂缝现象,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较快,导 致混凝土出现大面积缩水现象。
3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优化措施
3.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材料的科学选用
科学选用大体积混凝土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体积混凝土发生浇筑收缩的情况。所以,相关工组人员在选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材料时, 需要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性。比如,对于混凝土中的粗骨料,需要采 用连续级配,细骨料需要使用中砂级配。与此同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中 的掺合料,需要含有一定比例的矿渣粉和粉煤灰等材料,这样可以显著提 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针对水泥进行选取时,需要选用水热化程度较小同时需要较长凝结时间的水泥,这样可以使大体积收缩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3.2分层施工的有效实施
科学实施分层施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收缩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分层施工主要分成分段分层、全面分层以及斜面分层几种。关于分段分层,指的是执行混凝土浇筑操作时,首先浇筑底层,之后执行第一层的浇筑施工,并依次进行其他层的浇筑施工,这样分层施工的方式通常在第一层混凝土尚未发生凝结时便执行 了最后一层的浇筑施工,这一方式在混凝土供应相对偏少的建筑工程施工 中较为实用。关于全面分层,指的是结束大体积混凝土第一层浇筑操作之 后实施第二层的浇筑处理,同时以此作为基础完成逐层的持续浇筑。这样 的分层施工需要在保证建筑结构平面尺寸足够精准的基础上实施,在建筑 工程施工存在特殊要求时需要将其分为两段进行工程施工操作。关于斜面分层,通常应用于工程斜面坡度不超过 30。而且结构实际厚度相对偏大的建筑工程施工中。
3.3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
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所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对施工安全、工程稳定性等都具有较为不利的影响。要想减少混凝土裂缝,就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注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有效控制浇筑施工的速度,加强混凝土热量的发散,减少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出现的形变现象,以此提 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有效性。同时,还需要合理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会采用覆盖混凝土上表面或适当提升水温的方式,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的稳定性,减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部温度的变化。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有效性,还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尽量提升混凝土的运 输速度,避免混凝土经历较长的运输时间而出现温度提升的现象。但是, 相关人员要将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 5h 以上,并在浇筑过程中适当地降低整体浇筑的速度,以此来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部的热量能够得到有效散发,降低水化热程度。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内部温度较高,会对混 凝土的整体浇筑质量、工程稳定性等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对其内部温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混凝 土人模时的温度为 5 ~ 18℃,以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
3.4完善后期养护措施
加强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维护工作是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建筑工人在对建筑物进行维修养护过程中,首先要寻找的是混凝土的外部温度条件,维护人员必须每天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并科学有效地控制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太大而引起结构变形。例如,建筑工人采用定期浇水的方式、加冰以及掩盖的方式等等,从而提高混凝土外部温度环境的优化过程,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对环境的把控。此外,建筑工人还要严格注意混凝土在混合进程中的最佳固化时间,通常来讲,最佳维护时间是浇筑完成后的半个月内,在这个时间段内,建筑维护人员必须每天进行混凝土表面温度测量,及时做好混凝土表面清理工作。
结束语: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复杂 性特点,原料选用、配比设计、运输搅拌、浇筑振捣、保养维护等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偏差,都会对建筑施工的最终效果产生削弱影响。所以,相关 人员在施工实践中,务必要坚持全面化、精细化的管控理念,并做好病害 防控、安全管理等工作,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顺利、高效完工。
参考文献
[1]苏志彪.关于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2020(10):123-124.
[2]王开国.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7):205-207.
[3]黄建忠,罗秉乾,张健.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运用中施工质量风险控制技术[J]. 砖瓦,2020(09):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