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道桥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1-10-27陈嘉琦
陈嘉琦
摘要:近年来,通过系统性改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公路桥梁工程已经由原来的数量化建设,转型到了规模化和品质化建设阶段, 根本上转变了公路桥梁的发展方式。随着这种转变,对中国公路桥梁施工工艺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需要在研发设计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 应该以公路桥梁施工项目为准,制订与其施工工艺配套的标准化管理方案。以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为例,应该按照具体的立项项目,遵循施工建设产业链条的基本流程,严格设计施工方案、合理选用施工工艺、细致筛选施工材料、科学推进施工建设、配套实施施工质量控制等。下面以此为出发点对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应用
1预应力技术的核心内涵及优势
在公路桥梁工程结构施工中,预应力技术作为常见施工技术,往往用 于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与承载力提升方面,通过预应力技术加固后的混凝土构件,强度更高、具备更强的抗渗性能、更优良的抗拉性能以及更良好的抗疲劳性能,由于混凝土构件由钢材和混凝土制成,有效利用了钢材抗拉 性能而避免了混凝土自重大、抗拉性能差的劣势,取长补短,被广泛应用 于公路桥梁结构设计与实践施工中。通过分析公路桥梁工程结构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实践可知,该技术的加人,使公路桥梁工程结构施工质量 得到大幅度提升,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且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路桥结 构的预期使用时间,为减少路桥结构维护次数和节约路桥维修费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2预应力技术分析
2.1预应力筋张拉
从当前大数据分析结果和应用经验总结分析,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预 应力技术,存在结构张拉不易控制的问题。导致该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集中于预应力筋张拉技术施工应用方面。因此,作为关键施工部分,需要对预应力张拉技术加强分析。具体而言,该技术应用中需要做好方法区分, 按照施工要求选择先张拉法或后张拉法;再根据施工工艺要求选用匹配的 工具。以后张拉法为例,其中对锚具的选择,如机械锚固类锚具的选择就十分关键(或者选用摩阻锚固类锚具)。通常选择工具时应该遵循综合评估,如单根或多根钢绞线应用方面,宜以机械锚固类锚具为准。对于相对复杂 的公路桥梁施工部分,根据实际需求。则宜选择施工操作难度相对较大的 摩阻类锚具。由于当前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了"产业链思维",在实际应用预应力筋张拉技术时,应该将张拉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安装工作、施工 质量检测工作统一起来,实施系统性管理,化解应用难题。
2.2预应力筋穿束
与预应力筋张拉技术相比,预应力筋穿束技术应用中的功能特性相对 明显,比如,在施工漏浆方面的预防、混凝土浇筑中的性能控制、规避重复施工等。具体而言,将预应力筋穿束技术应用于公路桥梁施工时,一般会选择密封性能较佳的塑料波纹管,从而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将预应力筋完全插人孔道之内。结合施工经验看,在穿人过程中,往往以后穿法为准,旨在提升施工后混凝土的性能,比如刚度与强度的提升。由于公路桥梁施 工中,预应力筋穿束技术应用十分普遍,应用经验相对丰富,因而通过严格控制张拉力,可以有效预防漏浆现象。现阶段,由于采用了预应力筋穿束技术,可以将波纹管安装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钢筋安装施工等各个 施工环节关联起来,通过协同合作方式,推进施工进度,规避重复施工与交叉施工产生的诸多弊端。因而在整体上提高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成 本,有利于促进施工质量管理。
3公路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
3.1钢绞线的应用
在应用预应力张拉技术过程中,一方面,以专业张拉设备为准,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另一方面,由于预应力技术应用中存在多重影响因素, 因此,根据实际项目施工中的预应力技术应用管理需求,配套设置了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具体操作中先按照钢绞索的应用流程,设置了针对施工流 程的施工质量评估表,能够满足其材料监管、监督管理、质量控制、安全 管理需求;再按照钢绞线使用流程,进行了"空间位置定位""穿束""下 料""张拉"等施工操作。由于张拉施工中需要保证受力的均衡性,在本 项目施工中,针对钢绞线两段的受力均衡问题,应用了预应用力张拉法。在预紧张拉施工环节,保障了其平衡状态,规避了缠绕现象的发生;在张拉施工环节,通过专业设备操作,实现了钢绞线的总预应力合成。对于粘 结段的处理以压浆工艺为准,本项目中主要以手动压浆机进行压浆作业, 在保证压浆均匀的基础上,节省了压浆时间。
3.2严格控制张拉质量
在路桥预应力张拉施工操作中,应结合信息实际发展,正确使用智能 张拉法,可借助电子设备科学控制千斤顶与张拉油泵,采取位置移动、测 力传感设备分析,并不断调整相关参数信息,使预应力同步进行,确保张拉的准确性,并全面记录、存放张拉过程中的所有信息。
应用智能张拉系统后,工作人员应全面观察该系统的运转情况,及时 处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智能张拉系统在发出指令后会自动沿着既定的路线实施运转,传输到系统中,再依次完成张拉系统的前期设定与平衡 控制工作,使钢绞线受到的拉力保持良好的均衡性。进行张拉操作时,应 按照循序渐进的准则,由顶端逐漸加压,两边针对千斤顶进行加压的速度 应保持同步。张拉到规定程度后,应及时检测钢绞线是否存在问题。对比分析钢绞线的伸长值原定参数与实际参数,并将两者的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若发现存在异常,应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再开展后续工作。
运用预应力技术加固路桥时,应精确计算加固参数,避免预应力过高,破坏桥梁结构。计算参数包括局部压力设计值、局部承压修正系数、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间接钢筋影响系数、间接钢筋体积配筋率、布置间接钢筋情况下局部抗压承载力的提高系数、去除孔洞后的局部受压面积。
3.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需遵循几方面要求:首先,确保结构可以满足正常使用,避免因为承载力过大而导致结构出现变形问题,影响正常使用;其次,结构材料的应力值必须小于预设值,避免结构的安全系数与公路工程的设计要求与标准不符,严格控制截面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的拉应力; 再次,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确保投人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材料经过严格检验,保障钢筋的切割合理性,同时严格计算灌浆量,控制孔道浆体的饱和度;最后,根据公路工程的各项实际需求与设计规范来检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3.4优化压浆施工
在应用预应力技术时,施工人员需要按照施工设计要求来严格把关索锚横梁的黏结度,按照规定好的施工设计标准来设定张拉值,科学把控压 浆密实度,确保压浆黏结力超过施工时设定的张力。在正式施工之前,还 需要按照 1:1 的模型参数比来开展小阶段的试验,试验结束之后进行后续施工。在道桥预应力张拉施工之后的阶段要格外注重控制压浆压力,其目的是通过控制压浆压力来提升公路道桥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提升公路道桥施工质量为目的提出预应力施工技术,就该技术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从混凝土收缩、张拉控制不恰当、管道堵塞等方面具体分析公路工程道桥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并立足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要求就如何优化公路工程道桥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谢兴华.预应力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砖瓦,2020 (6):174-176
[2]史江楠.旋挖桩施工技术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15, 5(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