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策略探究
2021-10-27陈美贞
陈美贞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现。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堂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本文以《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为例提出凝练教学主题,提升教学立意;落实必备知识,建构知识脉络;提升关键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三个策略。
[关键词]高三历史;核心素养;复习策略
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堂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笔者以《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为例谈几点策略。
一、凝练教学主题,提升教学立意。
二轮复习课以通史形式展开,辐射时间长、内容多,以主题统领知识点的复习思路更清晰。从辛亥革命后到国民大革命失败(1912—1927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人对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经济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科学理性化(新文化运动)作出重要探索,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以身体力行践行中国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感,因此以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来引领本阶段的学习。
二、落实必备知识,建构知识脉络。
必备知识是学生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二轮复习需要学生在此基礎上继续完善必备知识,建构知识脉络。
(一)解读历史概念,掌握知识要点。
所谓历史概念是指人们在特定历史时空下对史实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总结,反映的是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历史概念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最本质的认识。二轮复习要求学生更准确掌握历史概念。《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一课中要求学生对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旧民主革命、近代经济法律体系、实业救国思潮等历史概念作出准确的历史解释。
(二)落实阶段特征,注重概括提升。
阶段特征是高考最核心的考查内容,掌握阶段特征有助于提升概括分析问题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主干知识,有助于唯物史观、历史解解素养的培养。在《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一课中,笔者要求学生概括并掌握阶段特征:
(三)进行中外关联,加强时空联系。
历史的发展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历时性强调的是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共时性强调同一时期历史事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二轮复习中学会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纵向横向的认知,有利于提高时空观素养。
三、提升关键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中,关键能力是高考考查的目标。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可以概括为: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探究能力。
(一)巧设问题探究,提升关键能力。
高三历史复习课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在《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复习课中笔者围绕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这一主题设计三个问题:(1)概括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2)五四运动彰显民族觉醒的时代潮流及深远影响。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的发展状况。(3)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三个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更高要求的知识建构,需要学生有纵向的时空观念,需要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概括和提炼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笔者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注意史论结合、讲练结合,运用高考真题训练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如在分析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的发展状况时进行了教材补缺,并用高考真题帮助学生理解提高。
(二)进行专项训练,提升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在《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复习课中笔者对选修改革题进行题型训练与归纳,希望学生通过做个别题会做一类题。首先在导学案探究案中设计两道改革题,学生课前完成,课内展示答案并说明答题思路和答案的来源,教师点评,在此基础上对改革题进行了归纳(如下图)。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升了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客观叙述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由此,也培养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通过凝练教学主题,落实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可以提高二轮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S].2017.
[2]姜纲.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