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像一个孩子般学着理解中国
2021-10-27
在担任总理期间,默克尔“像一个孩子般学着理解中国”。分析人士指出,她的政绩之一是能在政治上尊重中国,在经济上与中国合作。无论谁成为德国总理,都将遵循默克尔的政治路线,没有什么能阻止德国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
9月27日,德国大选落下帷幕,德国社民党以微弱优势领先现任总理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不再参选的默克尔结束了自己16年的总理生涯,世界也将迎来新一届德国政府。10月7日,德国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举行了第一次探索性组阁会谈。
回顾默克尔16年总理任期,她经历了4位美国总统、5位英国首相、9位日本首相,经历了4次重大危机:金融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和新冠肺炎疫情。她把德国从2005年的“欧洲病夫”变成2021年的欧洲经济支柱之一和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并引导欧洲度过历次重大危机。
默克尔是为数不多对华保持清醒认识的西方领导人之一,因此获得了积极评价。对欧洲乃至整个西方来说,中国崛起是机遇还是挑战?默克尔给出了理性和严谨的回答。
“像一个孩子般学着理解中国”
2008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华出席亚欧峰会。访问期间,随行人员发现她居然能一手拿筷子吃饭,一手握紧话筒讲话。德国媒体当时评价称,默克尔“像一个孩子般学着理解中国”。
此前,中德关系刚刚经历了重大波折。2007年,默克尔以“私下交流”为名在总理府会见了达赖,引起中方强烈不满,也受到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以及时任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的批评。
因此,默克尔在此次访华中分秒必争,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她对过去行为的一种补救。也是从这次访问开始,默克尔走上了对中国问题“学习与学会自我批评”的道路。用默克尔的话来说,她想了解中国,比如知道中国在一个具体问题上会产生怎样的反应。
2010年,默克尔再度访华,并在中国度过了56岁生日,这次访问是她改变对中国印象的节点。当时,她参加了德国驻华大使馆举办的晚宴,与来京参加歌德学院巡回展览的多位中国各省级地方主政者交流。默克尔特意问了一个问题:“省长们睡前在想什么?醒来之后想到的又是什么?”
省长们纷纷表示,想的是就业问题、离乡背井的农民工、所属地区的安定团结以及环保问题等。默克尔大吃一惊,她很少有机会听到这些,省长们的回答带给她更深层次的思考,她对中国的印象由此发生了改变。
与中国互动最频密的西方领导人之一
默克尔在16年的任期内共12次访问中国,是与中国互动最频密的西方领导人之一。她十分愿意了解中国,其访华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
2015年10月,默克尔探访了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沈福村一家农户,并和当地村民聊家常。这一安排是她提出的,因为前几次访华都是在中国大城市,这次她想看看中国的农村。
2019年9月访华期间,当车队途经武汉长江大桥时,默克尔下车在大桥旁远眺三镇美景,并要求工作人员为其留影,这是她仅有的一次偏离外交礼宾日程。
担任总理时期,默克尔一直把中国当作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德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2008年10月,全球正处于金融危机的风暴中,默克尔与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北京出席亚欧峰会,与中国一同商讨应对危机的策略,集体展现了应对危机的信心。
2011年,中德建立政府磋商机制,双边关系于2014年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近年来,把中国合作项目帶回德国是默克尔出访的重要议程。2018年5月,她访问深圳,参观了无人机、自动驾驶、数据领域的一些企业。有参与行程的外交人士表示,默克尔对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惊讶。对比德国国内缓慢的数字化进程,她在赞赏之余流露出羡慕之情。她当时在讲话中提到:“中德合作要提升到新水准之上,特别是从数字化的角度。”
2020年,中国连续第5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领先于荷兰和美国,双边贸易额接近2130亿欧元。
对中国的态度超出了德国一国的层面
默克尔对中国的态度也超出了德国一国的层面。2012年,欧盟委员会曾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了反倾销调查。默克尔一直坚持对话协商,阻止对华征收永久关税。在中德的共同努力下,1年后,中欧双方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协议,这场被称为中欧贸易史上涉及金额最大的摩擦落幕。
在“东升西降”的大变局面前,默克尔秉承了自科尔和施罗德以来德国政坛对华相对务实理性的风格,这是她在国际事务中的分量能够不断加量的原因。拜登政府上台后,试图拉帮结派搞集团对抗。默克尔则强调欧盟应独立自主,提倡多边主义,拒绝分裂世界。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美国总统拜登今年1月入主白宫后,第一个打给外国领导人的电话便是打给默克尔,用以标记“特朗普时代的结束和跨大西洋关系的恢复”,但默克尔以度假为由拒绝了这个电话。与此同时,她还拒绝了美国限制对中国技术开放等要求。
德国《慕尼黑信使报》分析称,新的德国政府无论如何都不会采取敌对的对华政策。对于许多德国公司来说,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许多德国公司在中国设有工厂和分支机构。因此,一些专家认为,密切的经贸联系是中德关系的压舱石,新的德国政府应该会继续奉行务实的对华政策。
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别洛夫表示,默克尔的政绩之一是能在政治上尊重中国,在经济上与中国合作。他预测,无论谁成为德国总理,都将遵循默克尔的政治路线。德国将继续作为欧盟与中国接触的主要代表,没有什么能阻止德国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
(《环球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