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术期刊和期刊数据库对论文的组织形式及其评价研究
2021-10-27臧莉娟
臧莉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 南京,210094)
学术期刊刊发论文时论文之间保持何种秩序、如何对刊发的论文进行有效组织并将之呈现给读者,体现了期刊对论文的“态度”和“方法”。在我国,栏目是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刊载论文的一种组织形式,与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有较大不同。英美等国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的论文组织方式和国内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它们对应国内栏目的是文献类型(document type/article type),这种文献类型和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文献类型在命名方式上没有明显区别,主要基于形式特征来设置和命名。期刊数据库主要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引文数据库。国内外的期刊数据库对期刊刊发论文的呈现方式也有较大不同,探讨学术期刊和期刊数据库对论文的组织形式有助于了解和认知国内外期刊的发展和期刊评价。
一、国内学术期刊和期刊数据库对论文的组织形式
我国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一般都很重视栏目建设,大部分期刊设有栏目,很多期刊因为某个有特色的栏目被学界熟知,只有少部分期刊不设栏目而通过其他形式来组织论文。栏目介于“刊”和“篇”之间,通过某种秩序将“篇”组织起来,形成有共同特点或密切关联性的一组论文,进而不同的栏目再合而为“刊”,是期刊对刊发论文从文体类型、学科范围、专业方向、研究性质等角度进行概括性的划分。论文之间的共同特点或密切关联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形式方面的,换言之,栏目可以基于内容来组织论文,也可以基于形式来组织论文。有的期刊并不单纯以论文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来命名栏目,而是多种命名方式相结合。比如很多期刊都会有“笔谈”栏目,这是基于形式特征的,但其他大部分栏目又是基于内容特征的,以学科命名或以更为细化的专业方向来命名。栏目具有稳定性、逻辑性和整体性特点,其价值在于使得刊发论文有序化,是期刊办刊宗旨和办刊理念的体现。栏目策划状况是学术期刊品位、特色与风格的重要体现,栏目建设成效则体现了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准和整体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期刊定量评价的兴盛,不论是从传播环节还是从评价的角度,在期刊界之外,栏目渐行渐隐。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常态,学术传播路径由原本的纸质期刊传播为主发展到以数据库传播为主,编辑部精心塑造的“刊”和“栏”被打散,“篇”成为基本传播单元,几乎所有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来源数据库都忽略了“栏”的存在,组织论文时跳过“栏”这一中间单元。在知网、维普、万方、超星四个数据库中,仅维普和超星有“栏目”相关检索项,维普虽然有“栏目信息”这个检索项,但是检索出的实际是论文,并未再详细列出论文的栏目归属;在具体期刊页面,仅知网和万方可以分栏目浏览期刊发文,超星仅可以浏览6个特色栏目(实为发文量排名前六名栏目),其他栏目不能浏览;知网、万方、超星有原版目录页,也有数据库编排过的目录,维普仅有数据库编排过的目录。同时,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等无论是期刊呈现方式还是检索项目也均完全没有栏目相关信息。
二、国外学术期刊和期刊数据库对论文的组织形式
国外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常见的文献类型有Article(论文)、Review(评论)、Book review(书评)、Editorial material(社论材料)、Letter(来信)等,也有期刊以学科和专题命名,但基于形式特征来命名栏目是主流,应用最广、最普遍。这和英美等国家学术期刊以专业期刊为主有关。很多期刊只有一个主体文献类型Article、Research articles/Paper或Original Paper,其他文献类型极少出现;还有的期刊在主体文献类型之外会有编者按、书评,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专题。部分知名期刊如Science、Nature等文献类型很丰富,比如Nature的文献类型包括:News and Views、Letter、Brief Communications、Article、Comments and Opinion、Outlook、Books and Arts、Editorial、Amendments and Corrections、Futures、Review Article、Other Type、Obituary、Technology Feature、Essay、Nature Index、Addendum and Supplement、Retraction等。
和国内数据库给出的期刊栏目与期刊自身栏目完全相同不一样的是,尽管国外期刊刊发论文会给论文设置文献类型,但当这些论文被收录到期刊全文数据库或引文数据库时,数据库还会依据自己的规则给每篇论文重新划分和界定文献类型,不同期刊数据库划分文献类型的标准和种类不同,所以就有可能出现同一篇论文在原发期刊、在不同期刊数据库中文献类型完全不同或部分相同的情况。如,TheJournalofAcademicLibrarianship(《大学图书馆学报》)一般情况下有3种文献类型:编者按/编辑寄语(Editorial Board)、常规论文(Regular Articles)、专栏(Columns),其中常规论文是最主要的文献类型。“Beg,borrowandsteal:FormalandinformalaccesstothescholarlyliteratureatU.S.mastuniversities”(2019年第3期)在期刊中的文献类型是Regular Articles,在ScienceDirect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献类型是Research article。
国外期刊全文数据库在“篇”和“刊”之间有文献类型,在每篇论文题目前面会给出document type或article type。表1列举了两个主要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类型组成情况,其中ELSEVIER的ScienceDirect期刊全文数据库称为article type,共有24种文献类型,SpringerLink期刊全文数据库也称为article type,仅有6种文献类型。大部分期刊全文数据库都会有的文献类型有Article、Review、Editorial、Letter等。此外,引文数据库也会对收录论文进行文献类型的划分,如SCIE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将之称为document type,共有42种文献类型。
表1 国外主要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引文数据库的文献类型
三、栏目/文献类型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和价值
1.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评价
国外引文数据库划分文献类型和计算影响因子等有相关性,以2020年的影响因子(IF)为例:
在计算某期刊2020年影响因子时,2018—2019年期刊总发文量并不是该刊所有文献类型发文的总和,而是仅包括该期刊这两年Article和Review两种文献类型的发文量,计算被引频次时统计的却是所有文献类型发文的被引频次。因此,非Article和Review类型的发文如果能够有较好的被引对期刊影响因子提升会有帮助,这种情况下,一篇文献被划归何种文献类型对于期刊影响因子有影响。部分期刊也基于提高影响因子的考虑增加非Article和Review类型的发文。
目前国内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评价机构在统计期刊总发文量时标准不同,有的指所有栏目发文(包含征稿启事、勘误、新书推荐、总目录等所有文献),有的会对文献进行筛选,剔除征稿启事、勘误、新书推荐、总目录等非论文,但是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征稿启事、勘误、新书推荐、总目录等往往不会经常性地以栏目的形式出现,其出现具有偶发性,因此部分数据库会根据名称等进行检索或人工判断。表2为CSSCI、知网、万方三个数据库统计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2020年的发文量,从中可见知网的发文量明显高于万方和CSSCI,核实后发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在论文之外,每期还有“新书推荐”“南京大学珍藏”等小栏目,所刊并非学术论文,但是知网在统计时将这些也计算在总文献量内,因此数值较高;CSSCI和万方的数据量较为接近,是因为剔除了这类小栏目,仅保留了论文。有的评价机构在开展评价时,发文量数据也会采纳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统计,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对整本刊载文量的界定是:各种统计源数据相较,取大者;少数载文量有明显错误的,通过手工统计加以纠正。统计源是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若按此标准计算《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总发文量采纳知网数据,则会有较大出入。
表2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2020年发文量 篇
除了发文量统计和文献所属栏目有一定的相关性之外,在我国的期刊评价中,栏目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已经引起一些业界学者的关注并联合起来采取行动,试图构建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的新秩序[2-4]。作为对变革的主动应对,先后有两个重要的举措,分别是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和域出版。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是将140余家综合性高校学报的论文重新打散,组合成19个大的栏目(期刊)再次呈现给读者。由于缺乏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目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2015年,朱剑提出“专域”(域出版)的概念。他认为,“专栏是在线数字传播的最佳单元”,并提出了构建数字化传播平台的设想,该平台以专栏为基本传播单元而在统一的数字平台上包含多个边界清晰的专栏,可以不按“刊”的周期出版,随时更新。他还提出了 “以专栏为中心的新媒介传播”“以专栏为中心的学术评价”等。朱剑等期刊界人士把“域出版”界定为以专栏为基本传播单元,构建在线学术平台的理念及其方案,是在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发展出现停滞后寻求的升级版本[5]。但遗憾的是,超星主导的“域出版”在短暂实践后渐渐沉寂。
2.文献类型评价和栏目评价
在国外的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中,文献类型是计量分析的重要元素,也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期刊、期刊全文数据库、引文数据库等各自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因此文献类型的划分、不同文献类型对于期刊评价的重要性和意义等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但是对于期刊评价来说,国外鲜有基于不同文献类型开展的期刊评价。这主要是因为,国外以专业期刊为主,很多期刊文献类型相对单一,有的期刊只有Article/Research article一种文献类型,大多数期刊文献类型少于3种。对于文献类型的研究,往往是将数据库的某类文献类型作为研究数据子集来开展。
在国内期刊界,基于栏目开展的栏目评价/评选活动比较多,以教育部名栏为标志,已有的特色栏目、优秀栏目、名栏等各种形式的栏目评选基本以定性评价为主,辅以部分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评价机构、文摘等提供的定量数据,或期刊主动提供的定量数据,由评委组讨论决定。核心期刊、来源期刊评价与遴选尽管备受争议,却仍在争议中被众多的科研机构认可,是否加入核心期刊对于期刊的长远发展影响巨大,尚未加入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很多期刊仍以加入核心期刊、来源期刊为目标。因此,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办刊行为不同程度上受到期刊评价的影响,有的期刊还为之调整发文方向、改变办刊策略。相较之下,已有的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栏目评选实践影响力有限,仅限在期刊界。
四、启示和建议
总体而言,在对论文的组织形式方面,国内外学术期刊和期刊数据库存在差异,由此引发的栏目/文献类型的具体实践和研究也存在差异。我国期刊界重视栏目建设,期刊全文数据库不重视栏目和栏目数据;在期刊评价方面,我国的栏目在以定量评价为主的期刊评价过程中基本被忽略,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栏目评选活动影响力较小,而国外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期刊评价都非常重视文献类型,文献类型对评价数据、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我国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以栏目形式来组织论文是“中国特色”。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学术生产就具有整体性、博通性、综合性的特点,和西方的文化发展、学术生产有较大区别。我国古代将传统文化典籍按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这是具有我国特点的学科发展分类原则,即使在借鉴西方国家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百余年后的今天,仍然有部分古籍因为其内容难以归类于现代学科体系而继续沿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综合性既是我国知识生产的传统,也是区别于西方的中国学术生产发展的独特特征[6]。所以,综合类学术期刊在我国的发展不仅仅是计划体制的产物,它还带有我国的历史传统印迹。综合类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由于其综合性,发文学科范围很广,往往囊括所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因此大多采用基于论文内容和所属学科、方向的栏目来形成发文秩序。在新时代,综合类学术期刊应采用新思路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发挥我国学术期刊的特色和优势。
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基本单元“栏目”不容忽视。首先,期刊界要更加重视栏目建设。近年来,少部分期刊在期刊评价体系的影响下,过度关注期刊评价指标,认为栏目建设得好不好没有意义,发表高被引论文才能带来指标提升,因此更加关注组约名人稿件,对潜在的“高质量”“高影响力”论文更加关注。对于学术期刊来说,学术定位很重要,围绕评价指挥棒办刊不会走得长远,办出特色,形成业界知名度才是长远之计。其次,数据库要加强对栏目的重视。栏目对于期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全文数据库要完整呈现期刊全貌不应该绕过栏目,应采用专门的字段来标记论文所属栏目,方便读者查找,同时也为研究者研究栏目和栏目学科方向相关论文提供基础条件。再次,评价机构需要更多地关注栏目。现行的核心期刊、来源期刊评价均来自国外,我国的期刊评价基本是照搬西方模式,要想构建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现行期刊评价基本以“刊”和“篇”为评价基本单元的情况下,栏目是很好的切入口,栏目评价能够从不同于整刊评价和单篇评价的角度对期刊展开评价,挖掘期刊的优秀和特色栏目,也为部分非核心期刊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