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集成试验示范
2021-10-27南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公铎温玉转
南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公铎 温玉转
本试验为优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及品种展示。建设6 hm2优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点和进行5个优质品种展示。示范田比周围大田每667 m2增长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5%~10%,每667 m2化肥、农药施用量平均降低2%以上,实现技术集成化、本土化、实用化,为小麦生产向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试验示范材料
示范优质小麦品种选用郑麦0943;品种展示选用伟隆169、西农979、豫丰11、郑麦119和西农585。
二、示范集成技术模式
(一)规模化种植
试验示范地选在国营南召县农场,面积6.67 hm2。
(二)精细整地
2019年10月25—26日机械整地。采用机械深耕25 cm,旋耕2遍。基肥随整地施入。旋耕后耙压,达到上虚下实、地平无坷垃。整地前每667 m2撒施1%阿维菌素颗粒剂1 kg进行地下害虫防治。
(三)适期适量播种
播种时间:2019年10月29日。播种量:每667 m2播种11 kg。播种方式:机械匀播。足墒播种,使用宽幅匀播机播种,播深3~4 cm。播后镇压,弥合土缝,踏实土壤。
(四)科学施肥
施肥用量:每667 m2施40%复合肥(25-6-9)50 kg、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为45%、氮磷钾含量均为5%)80 kg。
施肥方法:全部复合肥60%+全部有机肥随整地施入,小麦拔节期追施剩余40%复合肥。
(五)科学灌溉,后期控水
1.适时冬灌。若土壤墒情不足,可实施冬灌。冬灌时间以平均气温降到3~4 ℃时为宜。对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适期内晚浇;对冬前群体小、长势弱的地块,应在适期内早浇。该试验越冬期土壤墒情相对充足,未进行冬灌。
2.拔节孕穗期土壤墒情不足时实施浇水。该试验于拔节孕穗期进行1次灌溉。
3.抽穗期、灌浆期适当控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若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应浇水。若挑旗期墒情较好,应推迟到开花期浇水。小麦开花期若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会降低优质小麦的品质。因此,优质小麦在开花期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该示范点4月上旬降雨较充分,未实施灌溉。
(六)合理化控
在2020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麦苗返青开始生长时,采取化控防倒措施,每667 m2用壮丰安30~40 mL或10%多效唑粉剂40 g,兑水30 kg进行喷雾。
(七)病虫草害绿色统防统治
示范田病虫草害实施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统防统治,使用农药减量增效助剂(有机硅、甲基化植物油等)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农药施用量较2018年降低2%以上。
1.药剂拌种。每667 m2用43%戊唑醇30 g+70%吡虫啉6 g,兑水500 g,复配拌种15 kg,晾干后准备播种。
2.化学除草。2020年2月12—13日每667 m2用炔草酯40 g+氯氟吡氧乙酸10 g+苯磺隆10 g进行化学除草1次。
3. 2020年4月11—12日每667 m2用43%戊唑醇20 g+70%吡虫啉4 g+氨基酸水溶肥料60 g,兑水30 kg喷雾,开展以防治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为主的“一喷三防”。开花期进行叶面追肥是提高小麦品质的关键措施,应注意土壤施肥不晚于扬花期,叶面喷肥不晚于乳熟期。
(八)去杂保纯
2020年5月6日开展田间人工去杂,确保商品粮纯度在95%以上。
(九)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收获,蜡熟末期小麦的长相为茎秆全部黄色,尚有弹性,叶片枯黄,籽粒含水率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此时收获品质最佳。本示范2020年5月29日收获,机械收获脱粒。
三、结果与分析
(一)生育期
从表1中可以看出,示范和展示品种于2019年10月29日播种、11月5日出苗、12月6日越冬、2020年2月3日返青、3月4日、5日拔节、5月28日前后成熟,全生育期213~215 d,较常年减少10 d,主要原因是播种期2019年10月降雨较多,整地推迟,播种期偏晚10~15 d;2020年5月气温偏高,生育进程加快。同一播种期、同一管理措施下,品种间生育进程差异不大,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相差3天左右,各品种适宜性较好,生育期适中。
表1 优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集成试验示范生育期调查
(二)群体、茎蘖监测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品种群体茎蘖在生育前期均呈增加趋势,拔节期达到高峰,其中群体较大的品种为郑麦119和豫丰11;以拔节期看分蘖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豫丰11、郑麦119、郑麦0943、西农585、西农979、伟隆169;其单株分蘖数依次为:6.3、6.0、5.8、5.2、5.4、5.4。
表2 优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集成试验示范不同时期苗情
(三)抗逆性
从表3可以看出,各品种抗寒能力、抗倒伏能力、抗干热风能力均较好;赤霉病根腐病均无发生,纹枯病、锈病发生较轻,落黄较好,抗逆性均较好。
表3 优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集成试验示范抗逆性调查
(四)产量构成
从表4中可以看出,优质小麦示范品种郑麦0943每667 m2平均产量495.3 kg,较全县小麦每667 m2平均产量325.5 kg增产169.8 kg,增长52.2%;较周边小麦每667 m2平均产量395.6 kg增产99.7 kg,增长25.2%。5个展示品种每667 m2平均产量492.5 kg,较全县小麦每667 m2平均增产167 kg,增长51.3%;较周边小麦每667 m2平均增产96.9 kg,增长24.5%。
表4 优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集成试验示范产量因素
四、小结
通过实施优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集成试验示范,达到预期目标,展示了优质品种+规模化种植+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耙压+机械播种+增氮稳磷补钾+前氮后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适期收获等技术模式。示范田比周边大田每667 m2增长20%以上,粮食生产成本降低5%~10%,示范田每667 m2化肥、农药施用量平均降低2%以上,辐射带动了周边粮食生产能力,生产出的粮食达到国家粮食收购标准。
通过对展示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分析,初步确定郑麦0943、伟隆169、西农979、豫丰11、郑麦119、西农585共6个优质小麦品种和优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适宜在南召县大面积示范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