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西里斯-雷克斯”采样:吹气+吸尘器式

2021-10-27迟惑

太空探索 2021年10期
关键词:雷克斯预演返回舱

文/ 迟惑

2016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奥西里斯-雷克斯探测器前往“贝努”小行星。与“隼鸟号”选择的坚硬目标不同,“贝努”是一颗松散结构的小行星,质地不算很软也不算很硬。于是美国宇航局为它设计了一种奇怪的采样方式,简单说就是“吹”加“吸”。

工作过程

“奥西里斯-雷克斯”的采样过程,看起来充满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幻动画片的风格。在探测器上,除了各种遥感仪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一个采样机械臂。它有一个复杂的名字,叫做“接触和前进样品获取机构”,简称TAGSAM。TAGSAM 长约11 英尺(3.35 米),有3 个关节,圆盘型的样本采集头在最前面。在飞行过程前期,TAGSAM 都处在收拢状态。

在采样期间,TAGSAM 沿着探测器的质心将采样盘伸出去,距离有效载荷安装面3 米左右。当采样盘接触到小行星表面时,机械臂内部的弹簧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然后触发机械臂上的微动开关,监控接触加速度,共同确定采样盘是不是与表面接触了。一旦确认,计算机就会启动氮气瓶喷射。

采样盘的结构是气管在外、收集槽在内。氮气从气管喷出,垂直吹到小行星表面,把土壤和石子颗粒吹起来,强迫它们顶开收纳槽表面的聚酯薄膜,进入收纳槽内部。收纳槽外圆周上设置了孔径只有38 微米的不锈钢筛网,气体可以通过,但土石样品无法通过。这样可以有效收集尘埃尺寸的表土。

▲“奥西里斯-雷克斯”的采样方式模拟图

▲“奥西里斯-雷克斯”的采样盘模拟图

在地球上的试验期间,人们发现,这种设计只要1 秒钟就可以收集足够的样品。根据设计,TAGSAM 可以采集150 克样品。其实科学家们只想要60 克就够用了,因此TAGSAM 采样成功的标准就是60 克。在地面测试期间,TAGSAM 达到的最大采集质量纪录为1.9 千克。

▲“奥西里斯-雷克斯”的工程师在检查采样机械臂

▲“奥西里斯-雷克斯”的接近相机

采样过程

因为距离遥远,所以地面控制团队和“奥西里斯-雷克斯”之间没有办法直接通信,各种操作只能是由探测器自主完成。在一些关键节点上,需要团队发送指令,但是收到反馈要等很久。这也成为深空采样的一个最主要困难。

2018年10月17日,“奥西里斯-雷克斯”丢掉了TAGSAM 的顶盖;10月25日触发了爆炸螺栓,将TAGSAM从收纳状态施放出来;11月14日,TAGSAM 首次完全伸展开来,完成了各项测试。但这时距离真正的采样还远。

对“贝努”小行星的探测工作总体上称为“近距离作业”,采样工作是其中的一部分。“近距离作业”阶段于2018年11月开始,包括以下子阶段:初步勘测,轨道A 机动,详细勘测,轨道B 机动,测绘,TAGSAM 采样预演,TAGSAM 实施。测绘阶段之前的所有阶段,都是为了不断深化对“贝努”表面的测量,最终为TAGSAM 采样服务。

因为距离地球遥远,一旦失败没有补救的机会,所以在真正采样之前,任务小组还是进行了一些预演。

▲“奥西里斯-雷克斯”发射升空

第一次预演被称为“检查点”,主要是把“奥西里斯-雷克斯”从绕飞轨道过渡到采样轨道。具体内容包括获取导航图像、激光雷达测距和制导导航控制,将TAGSAM 部署到采样位置,以及实现导航所需姿态。这次预演仅仅接近到“贝努”表面125 米的位置,然后发动机点火,返回绕飞轨道。之后,“奥西里斯-雷克斯”将所有导航数据传输到地球,供任务小组确认距离、速度、姿态、事件序列等是否正确。

第二次预演称为“匹配点”,不但要重复“检查点”预演的所有步骤,还要执行以下操作:发动机开启,将探测器送入前往“贝努”表面的下降轨道,然后再次推进,让探测器与小行星旋转速率匹配,并缓慢下降到“贝努”表面。执行上述动作后,探测器再次推进,返回绕飞轨道。这项操作完成后,同样需要把数据全都传回地球。

两次预演取得成功后,2020年10月13日和17日,“奥西里斯-雷克斯”进行了最后定相推进,微调自己和“贝努”的相对位置,以便在接触采样的那一天实施轨道偏离机动,机动速度仅有0.5 毫米/秒。10月19日,任务控制小组上传了接触采样动作的最终命令。

按照计划,“奥西里斯-雷克斯”按照预演的程序,先脱离绕飞轨道,进入下降轨道,接近“贝努”表面的过程中,利用激光雷达等手段实施制导导航控制。当采样盘接触到小行星表面时,从采样机械臂的一个高压气瓶中喷射高纯度氮气,把“贝努”表面的物质吹起来。喷射会持续5 秒,采集了足够多样品后,发动机再次点火,奥西里斯-雷克斯离开“贝努”表面回到绕飞轨道。

▲“奥西里斯-雷克斯”拍摄到的“贝努”表面

按计划,这时候要实施两次采样称重活动,看看到底采集了多少样本。

两次称重方法并不一样,但都充满了奇思妙想,看上去就像做广播体操一样。

第一次称重是“伸臂运动”,把机械臂高高举过头顶,让阳光照进采样盘里。然后对采样盘内部拍照,通过求阴影面积来测定采样质量。因为举起机械臂的动作很慢,人们倒是不担心把样品抡飞出去,而是比较担心阳光会不会对样品造成破坏。计算表明,当“贝努”距离太阳不足1.15 个天文单位时,阳光照射的升温可能超过75 摄氏度,有一定风险。如果“贝努”距离太阳1.15~1.25 个天文单位,升温超过75 摄氏度的风险依然存在,但相对较低。进一步分析表明,如果在2020年7月进行采样,那么太阳光会以30 度角入射采样盘。此时,虽然“贝努”和太阳的距离在1.15~1.25 个天文单位之间,但由于入射角很小、采样盘边缘可以起到一定遮挡作用,因此升温不会超过75 摄氏度。如果“贝努”距离太阳超过1.25 天文单位,那么无论什么入射角度,阳光都不会造成升温太多。

采集到的样品如果太少,可能会完全处在采样盘边缘造成的阴影中,无法被有效测量。所以,任务小组还设计了一个“转体运动”。

▲ 技术人员在检查“奥西里斯-雷克斯”的返回舱

▲ 建造中的“奥西里斯-雷克斯”

一旦采样完成,就要把样品装进返回舱里。“奥西里斯-雷克斯”的返回舱和多数载人飞船一样,由圆台形本体和防热大底组成,但是它的防热大底能够向上掀起。机械臂把采样盘直接放进返回舱里,然后大底合拢扣紧,看起来很像老款科幻动漫的设计。为了确保这个过程正常,“奥西里斯-雷克斯”上还安装了一个摄像机,监视整个过程。样品进入返回舱后,探测器就完成了工作,进入轨道飞行准备,运行到变轨点后启动发动机返回地球轨道。

虽然设计了这么多看起来很完善的措施,但宇宙当中充满了未知。采样失败的风险到底有多大,连设计师们都无法预测。因此,如果通过阳光测量和转动惯量测量发现没有弄到样品,就再试一次,一共有3 次机会。为此,探测器上设计了相关的燃料余量、时间余量和寿命余量,还设计了3 个独立的氮气瓶。

吸得太多了?

2020年10月22日,“奥西里斯-雷克斯”的采样活动已经过去两天了,但是任务小组才刚刚收到有关图像。结果是令人满意的,采集到了至少60 克小行星表面材料,星际地质学家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 正在测试的“奥西里斯-雷克斯”

▲ 准备发射的“奥西里斯-雷克斯”

▲ 设计师展示“奥西里斯-雷克斯”的采样盘

美国宇航局负责科学的副局长托马斯g 祖尔布钦说:“我们非常激动地看到,似乎有丰富的样本,它们将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激发科学的灵感。”

“奥西里斯-雷克斯”按计划实施了第一次“伸展运动”。任务小组一共收到了3 幅图像,显示TAGSAM 头部布满了从“贝努”上收集的岩石和灰尘,看起来采样机构工作正常。不过图像显示,新的麻烦出现了。其中一些样品颗粒正在慢慢脱离采样器头部。这主要是因为采集的样品太多了,一些颗粒把采样器头部的聚酯薄膜瓣略微顶开,漏出去了。这可能是因为样品中有一些比较大的石子,薄膜锁不住它们。

既然薄膜没有把样品锁住,那么动作太大可能就会把样品撒进宇宙里,颗粒无收。于是任务小组决定放弃原定于10月24日进行的样品质量测量活动,也就是那个“转体运动”的过程,还取消了原定于第二天进行的制动推进,尽量减少对航天器的任何加速度。全部工作重点集中到如何把样品安全放进返回舱(SRC)上。只要放进去并且密封,这些样品就算是安全了。

既然实施了那么多次地面测试,为什么还是会发生意外?根据任务团队分析,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贝努”的结构比预想的要松散,采样头并不是浮在小行星表面进行吹吸动作的,而是直接插进土壤里好几厘米。这样,高压氮气瓶打开之后,吹起来的表面物质远远不止60 克,超过了容纳能力。或许,“奥西里斯-雷克斯”设计一个抓斗就足够了,不需要吹吸这么复杂的方式。

到2020年11月2日,任务小组总算可以放下心来了。“奥西里斯-雷克斯”返回的数据显示,10月28日,它成功地把样本送进返回舱并密封好,可以开始后续工作了。2021年3月,“奥西里斯-雷克斯”启程返航,将于2023年9月24日把返回舱送回地球。★

猜你喜欢

雷克斯预演返回舱
“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安全着陆
长春光机所研制设备 助力神舟十二号返回舱 成功着陆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
2020CES“预演”未来电子消费趋势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
谁来扮演“花木兰”
猫咪中毒输狗血获救
Everyone Can Be a Rex
让孩子在“预演”中自我觉醒
美“预演”加息惊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