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友秦州

2021-10-27向隆鸣

银潮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学青年南京大学绿灯

文 向隆鸣

初识秦州,不知为何,会突然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柔石。秦州也像柔石一样透明,这透明集聚在他的双眼里。第一次感受到他的目光,感到他眼里淌出的似是冒着热气的清泉,毫无杂质,又分明是从心灵深处直泻而出的,扑向你,让你猝不及防,这样的目光也能唤出你心中的坦诚。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文学有着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等问世后,极大地撞击着中国人的心灵。各种诗社、文学社一夜之间破土而出,各种刊物如雨后春笋。知名作家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文学青年”成为青年人追逐的时尚,“发表”则成为文学青年引以为豪的成就。在南京铁路分局,我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一起建立了一个文学创作组织,创办了我们自己的刊物《绿灯》。我也是那时认识了文学青年秦州。

第一次会议,地点在文化宫二楼文艺组办公室,当时的文艺组负责人张鸿度主持了会议。参加的人中,有古雄站扳道员许金华,后来他成为电视连续剧《沧海一粟》的作者;有中华门站技术员张春新,后任上海铁路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还有我和秦州等人。

秦州身材颀长,那天穿着一件洗得很干净的立领劳动布工作服,一派斯文。他自我介绍说,他毕业于苏州铁路司机学校,分配在南京东机务段当司炉工,在扬州农村插队时,与一班爱好文学的青年聚在忆明珠门下,深受其影响,所以喜欢写诗。

秦州外表腼腆,普通话里有着明显的扬州口音,说话时,一双温暖的大眼睛总是在看着你,当他力图表达某一个主张,竭力想说服你时,那双焦灼的眼睛会直逼着你,仿佛一对燃烧的火球。

那次会议,我们商定要办一份刊物《绿灯》。初创《绿灯》的过程,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怀念的日子。我们几个谈得很投机的人每天都要在大食堂聚一下,边吃边谈,谈文学、谈社会、谈人生,谈报刊上最近发表的每一部有影响的作品。当然,谈得最多的还是《绿灯》。

秦州是《绿灯》的诗歌编辑,我和许金华是小说编辑,张鸿度是主编。秦州只写诗,他的诗情感沉重,有着明显的“伤痕文学”烙印。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时时感受到他对社会百姓的苦痛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及思考。

1984年秦州考进江苏电视台时,《绿灯》几个好友在丁浩(左一)临时住处小聚为其送行,右三为秦州,右二为作者

记得他最初拿出的几首诗中,有一首《掌纹》,是写蒸汽机的司炉工因常年用锹铲煤、那煤渣深陷手掌纹路洗却不净的情形。“从常州到南京,一个司炉工要不停地甩二吨煤啊!”在说这话时,他的表情显出万般的感慨和无奈。还有一次,他学着写了一篇小说,内容大意是“我”回老家,在长途汽车站排队时,看见一个贫穷的农村老妈妈被人群挤压在墙角而无人相助,“我”内心极为痛苦,一边奔跑过去拉她,一边在心里大喊“妈妈——我的妈妈——”。小说写得不算成功,但作者看见弱势群体受苦受难时,自己内心也备受煎熬的真挚情感跃然纸上。

1980年下半年,《绿灯》创刊。在南京三山街一家誊印社里,我们看着《绿灯》被油印了出来,一本一本装订成书,整整齐齐摞在那里,内心的欣喜难以名状,几乎要被那油墨香味儿熏倒了。这一期刊登的,都是我们这班人在此之前写的自视很高、却又发表不了、只能自己给自己油印发表出来的东西。小说、散文、诗歌、评论都有,还有小评文。

大概每个文学青年心里都有一个出作品、办杂志、当编辑的梦想,而最后真正能达到目标的只有凤毛麟角。有一年我们几位去听高晓声的讲座,高晓声上来就哈哈一笑说,今天来的都是文学青年,都想成为作家,但是最后真正能够成为作家的只能是极少数人。因为文学之梦不是那么容易坚持下去的。

果不其然,若干年后,我们这班人中真正有机会走上文学工作岗位的极少,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持文学创作的也不多……但我记得秦州当时对高晓声的这番话颇为反感,也许,那时在秦州的内心,搞文学做编辑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只是不说罢了,暗地里却在努力。

1984年,秦州如愿考入了江苏电视台,之后我们联系不多。他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自学英语,甚至骑在自行车上还腾出一只手来拿着卡片背单词。1992 年,他通过了8 级英语考试。1995 年10 月,应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邀请,他作为中国新闻采访团赴美国明尼苏达州采访。一般采访团出访都配有专职翻译,但这个团的翻译却由秦州兼任。东道主听了他的英语,以为他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后来得知是自学而成,惊叹不已。他们对母语之外还能精通别国语言的人十分敬重。

2014 年5 月9 日南京大学两位留学生在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后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导师秦州合影:秦州右边是美国留学生凯瑟琳,左边是俄罗斯留学生娜塔莉

这还只是奇迹的开始。当计算机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很多中国人还不知286、386 为何物时,秦州又一头扎进计算机领域。同样是自学。不久,他作为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领导建设了江苏电视台的新闻采编自动化网络,在全国省级电视台中较早地实现了新闻审稿无纸化。在这个时期,他还创办了江苏第一家、也是全国最早几家之一的媒体研究学术网站—— 紫金网。2001年,江苏省创办最大的新闻网站——中国江苏网,秦州被调去江苏省互联网新闻中心参与筹建工作,并担任了中国江苏网的新闻总监。再以后,他开始频频被邀请到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等院校讲授网络新闻。2003年,南京大学干脆把他从江苏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挖去当副教授,专授网络新闻。而此时,他的文凭还是由江苏省自学考试办公室颁发的英语专业本科文凭。

从南京铁路的司炉工,到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负责人;从创办紫金网、中国江苏网,再到名牌大学当副教授,秦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更令人惊叹的是,秦州的成功,除了刻苦钻研,就是锲而不舍,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得天独厚的条件,更没有一丝一毫的所谓社会背景。一个完全靠自学考试取得文凭的人最终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名副其实的副教授,在当代中国,恐怕也是寥若晨星。

2013年,作为那一届博士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秦州在南京大学通过了他的哲学博士论文。从新闻传播跨界到哲学,5 年准备,3 年苦读,这个博士,他又花了整整8 年时间。我深知,他那博士帽晒得干干的,挤不出一丁点水分。只是他的头发愈发稀疏了。

退休后,秦州计划写一部、有可能再译一部哲学专著。他感谢南大能接受他这个非科班出身者,他希望能给南大留下一些东西。说这话时,他很平静,可这平静的一番话,又将耗去他多少岁月穷经皓首、焚膏继晷,再一个8年我估计不够。

作为老友,我期待他再发生一次奇迹,但更希望他把保重身体放在首位。

猜你喜欢

文学青年南京大学绿灯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为什么红灯停,绿灯行
闫存林:晒太阳的“文学青年”
红灯停,绿灯行
南昌大学章程引发“南大”简称之争
论《文学青年》的作家群体
红灯与绿灯
红灯你说什么
让更多的文学青年成长成长起来